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770章 中秋月不圆(2013年9月8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0章 中秋月不圆(2013年9月8日)

夜色如墨,缓缓浸染了这座北方小城。一轮浑圆的月亮悬在墨蓝天鹅绒般的夜幕上,清辉遍洒,将李家那座安静的小院笼罩在一片朦胧而温柔的银霜里。院角那棵有些年岁的石榴树,枝叶间已沉甸甸地坠满了裂开嘴的石榴,月光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像挂了一树小小的红灯笼。空气里浮动着桂花清冽的甜香,丝丝缕缕,缠绕着院墙外偶尔飘来的孩童追逐嬉闹声,将这中秋夜烘托得格外宁静,也格外……寂寥。

厨房的灯亮着,是这夜色里最温暖的一簇光晕。王秀芹系着那条洗得发白、边角有些磨损的旧围裙,正站在案板前。她微微佝偻着背,动作缓慢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面粉细腻的粉尘在灯光下飞舞,沾在她鬓角几缕灰白的发丝上。她用力揉搓着盆里的面团,手腕转动,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面团在她手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发出轻微的“噗噗”声。她取过一只粗瓷小碗,里面是精心剥好、炒香又碾碎的花生仁、芝麻、核桃,还有切得细碎的冰糖和青红丝——这是最传统、也最费功夫的五仁馅料。她的手指带着长久劳作留下的粗糙,此刻却异常灵巧地将馅料仔细包裹进油润的面皮里,再用小小的木模具压出花纹繁复的月饼生坯。

炉灶上的蒸锅“噗噗”地喷吐着白汽,水汽氤氲,弥漫在小小的厨房里,模糊了窗玻璃,也模糊了她眼中深藏的落寞。李长庚,她失踪了整整三十年的丈夫,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这种老式五仁月饼。多少个月圆之夜,她只能对着空荡荡的座位,放上一块冰冷的月饼。今年,案板上这些圆滚滚的月饼,终于不再是无人认领的祭品。可那个该回来的人,此刻又在哪片海、哪片天空下呢?还有儿子玄策……她轻轻叹了口气,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哽在喉咙口。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打破了厨房里沉沉的思绪。

“妈!我们回来了!”方清墨清亮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像一阵清新的风驱散了屋内的沉滞。她手里提着几盒包装精美的时兴月饼和水果,身旁紧跟着一个小小身影,像颗小炮弹似的冲了进来。

“奶奶!”李天枢脆生生地喊着,一头扑进王秀芹怀里,小脑袋亲昵地蹭着她的围裙,带来一股外面夜风的凉意和孩童特有的奶香。

王秀芹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沾着面粉的手,蹲下身,将孙子紧紧搂住。那份温热的、真实的触感,瞬间冲淡了心头的寒凉。“哎哟,奶奶的小天枢!快让奶奶看看,长高了没?”她的声音有些发颤,脸上却不由自主地绽开笑容,眼角的皱纹像菊瓣一样舒展开,手指怜爱地抚摸着孙子细软的头发。方清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这一幕,灯光勾勒出她温婉的侧影,她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

“妈,又在做爸爱吃的五仁月饼了?”方清墨走近,看着案板上排列整齐的月饼生坯,温言道,“您的手艺,外面那些花里胡哨的再贵也买不来这味道。”

王秀芹被儿媳的话说得心头一暖,随即又涌上更深的愧疚。她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在围裙上搓着手:“清墨啊……以前……以前是妈糊涂,被猪油蒙了心,委屈你了,也委屈了玄策……”话没说完,声音就哽住了,眼圈微微泛红。这迟来的歉意,在儿媳温和包容的目光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方清墨上前一步,轻轻握住婆婆那双粗糙却冰凉的手,她的掌心温暖而有力。“妈,都过去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像月光一样流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玄策他……心里都明白的。只是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得他有时喘不过气来。您别怪他。”她拉着婆婆在厨房角落的小板凳上坐下,自己也搬了个矮凳坐在对面。

小天枢好奇地踮起脚尖,扒着案板边缘,伸出小手指,小心翼翼地戳了戳一个月饼生坯上凸起的花纹,留下一个浅浅的小坑。

“奶奶,这个月饼好硬呀!”他天真地嚷道。

“傻孩子,这是生的,蒸熟了才软乎好吃。”王秀芹被孙子逗笑了,暂时抛开了愁绪,拿过一个蒸好的、散发着热气和香气的月饼,掰下一小块吹凉了递给天枢,“尝尝奶奶的手艺。”

小天枢接过,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用力嚼着,眼睛亮晶晶的:“好吃!奶奶做的比爸爸买的好吃一百倍!”他含糊不清地赞美着,嘴角沾着细碎的馅料。

方清墨看着儿子,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随即转向婆婆,语气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家常的关切:“玄策这次又是临时被叫走的,部里的事情,一波接一波,没个消停。昨天通电话,嗓子都是哑的,说是钱荒那事儿刚摁下去,西疆那边又有些新动向,还有好几个跨国科技合作项目的安全评估压在他案头……他办公室那盏灯,怕是又要亮到后半夜了。”她的话语里没有抱怨,只有深深的心疼和不易察觉的担忧。她拿起旁边一个印着精美图案的月饼包装盒,拆开一块奶黄流心的,用小刀细细切成小块,又拿起一张糖纸,耐心地将一块块小月饼包好,动作细致温柔。

王秀芹默默地听着,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小团面,目光落在跳跃的炉火上。火光映着她苍老的脸庞,忽明忽暗。儿子工作的艰辛,她以前从未真正体谅过,甚至在他最需要家庭支持的时候,一次次用冷漠和怨怼将他推开。她只记得他对月竹的“无情”,却忘了他肩上扛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安危。此刻,听着儿媳平静的叙述,那些远在京城、她无法想象的沉重压力,仿佛透过清墨的话语,沉甸甸地压在了她的心上,带着迟来的、尖锐的刺痛。她想起玄策少年时倔强清亮的眼神,想起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那短暂却真实的喜悦,想起他结婚时自己心底那点别扭的疏离……悔恨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她有些窒息。

“他……不容易。”王秀芹最终只低低地吐出这几个字,声音沙哑得厉害。她站起身,走到蒸锅旁,掀开锅盖,更加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她用筷子小心地将蒸得油亮饱满、表皮透出诱人金黄色的五仁月饼一个个夹出来,放在铺着干净笼布的竹匾里晾着。那圆圆的月饼,像一个个小小的满月。

堂屋中央,一张老旧的榆木方桌早已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王秀芹将精心摆好的月饼端了上来,占据中心位置的,正是那盘她亲手做的、朴实无华的五仁月饼,旁边点缀着方清墨带来的几样精致点心。三副碗筷摆得整整齐齐。王秀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张空着的、属于李玄策的位置。她犹豫了一下,眼神里掠过一丝挣扎,最终,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将竹匾里最大、最圆润的那个五仁月饼,轻轻推到了那个空位面前的碟子里。那动作缓慢而庄重,带着一种近乎赎罪的虔诚。月饼稳稳地落在白瓷碟子中央,油润的光泽在灯光下流转。

方清墨看着婆婆的动作,心头猛地一酸,一股暖流夹杂着涩意涌上眼眶。她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覆在婆婆放在桌沿那只冰凉粗糙的手背上,用力握了握。那无声的慰藉,胜过千言万语。

李天枢正捧着一小块奶奶给的五仁月饼吃得香甜,小嘴巴油乎乎的。他顺着奶奶的目光也看向那个空位和那个大月饼,又抬头望向院子里那轮越升越高、光华如水的明月。清辉透过老式的木格窗棂,斜斜地洒落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也温柔地笼罩着奶奶写满岁月痕迹的侧脸和眼中闪烁的晶莹。

小家伙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忽然放下手里的月饼,伸出小手指着窗外那轮皎洁的玉盘,用一种异常清晰、带着孩童特有的纯净语调,认真地说:

“奶奶,您别难过呀!爷爷跟我‘说’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稚嫩的声音在寂静的堂屋里显得格外清亮,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爸爸在京城工作,爷爷……爷爷在很远很远的海那边做大事,他们现在,都在看这个又大又圆的月亮呢!和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我们一家人,都在月光里团圆着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十个字,如同带着某种古老而温柔的魔力,瞬间击中了王秀芹内心最深处、最柔软也最荒芜的角落。

她猛地一怔,身体有片刻的僵硬。随即,一股汹涌的热流毫无预兆地冲垮了长久以来筑起的堤坝,酸涩直冲鼻尖,视线在刹那间彻底模糊。她缓缓地、缓缓地转过头,看向身边的小孙子。月光勾勒着孩子纯真无邪的轮廓,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映着明亮的月光,也映着她自己泪光婆娑的脸。

天涯共此时……

长庚,玄策……还有眼前这个聪慧剔透、仿佛能看透人心的孩子……

她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喉咙却被巨大的、混杂着无尽悔恨、迟来的释然以及汹涌爱意的洪流死死堵住。最终,她什么声音也没能发出,只是张开双臂,将小小的李天枢紧紧地、紧紧地搂进怀里。手臂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她把脸深深埋进孙子带着奶香和月饼甜香的柔软发顶,滚烫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汹涌而出,迅速濡湿了孩子的头发。那泪水,是苦的,是涩的,却也在流淌过心田后,奇迹般地冲刷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清明与温暖。

方清墨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月光下相拥的祖孙俩,看着婆婆微微耸动的肩膀,看着儿子懵懂却乖巧地依偎在奶奶怀里。她自己的眼眶也早已湿润,嘴角却轻轻扬起一个温柔而欣慰的弧度。她拿起一块用糖纸细心包好的奶黄月饼,轻轻放在婆婆面前的小碟子里。

院中,月光如水,澄澈明净,将小院洗练得如同温润的玉盘。那轮悬于中天的明月,静静地俯瞰着万家灯火,也温柔地拥抱着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刚刚弥合的裂痕与无声流淌的深情。桂花的香气在凉夜中愈发清甜悠远,丝丝缕缕,缠绕着亲情的纽带,飘向遥远的天际,仿佛真的能将分隔天涯的亲人,在这一刻,于清辉之下,心意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