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661章 暴雨将至的预警(2012年3月26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1章 暴雨将至的预警(2012年3月26日)

暮色四合,窗外的京城已次第亮起灯火。李玄策办公室里只开了一盏台灯,暖黄的光晕笼罩着他面前摊开的气象云图,上面一片触目惊心的深紫与血红,如同狰狞的伤口,盘踞在南方某条蜿蜒的江河命脉之上。他修长的手指划过那片区域,指尖感受到的仿佛不是纸张的微凉,而是即将到来的、裹挟着毁灭力量的湿冷水汽。

“爸。”一声清亮的童音打破了凝重的空气。李天枢抱着一个硬壳画夹,像只灵巧的小鹿溜了进来。刚满九岁的男孩继承了母亲方清墨沉静的眼眸,此刻却跳跃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灵光。他踮起脚,将画夹郑重地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推到李玄策面前。

李玄策放下云图,目光落在画上。是蜡笔画,色彩浓烈而大胆。画的是一间学校食堂,许多穿着校服的孩子围坐在长条餐桌边。饭菜的色泽透着一种怪诞——青菜是浑浊的墨绿,米饭泛着不健康的灰黄,肉块则是令人不安的深紫。大部分孩子都在埋头吃饭,表情模糊。唯有画面中央的一个小男孩,被李天枢用鲜红的蜡笔着重勾勒出来:他捂着肚子,小小的身体痛苦地弓起,眉头拧成了疙瘩,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仿佛下一刻就要滴落。

“这里,”李天枢的小手指精准地点在画中男孩捂着的腹部,“疼,像很多小针在扎。”他仰起脸,纯净的眼底带着一丝他自己或许还未能完全理解的忧虑,“好多小朋友吃了饭,都可能会这样。”

李玄策的心,像被那只红色蜡笔狠狠戳了一下。他沉默地凝视着儿子的画,那扭曲的色彩和痛苦的表情,比任何冰冷的报告都更具冲击力。他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落在儿子柔软的头发上,揉了揉:“枢枢画得很用心。爸爸知道了。”

就在这时,桌面上一部红色电话机的蜂鸣器急促地闪烁起来,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李玄策眼神一凛,瞬间从画作带来的震动中抽离,拿起听筒。电话那头,国家灵异事务局监测中心值班主管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和竭力克制的紧绷:“报告李部!‘地脉水气’监测网出现强烈异常波动!坐标锁定南方K流域!强度…强度超过历史最高记录阈值百分之十五!同时,气象总局五分钟前刚发来红色暴雨预警,两套独立系统指向完全一致——K流域即将面临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暴雨袭击!初步模型推演,峰值雨量可能突破800毫米!”

“800毫米…”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得如同闷雷滚过峡谷。三峡防汛局局长的岁月瞬间在脑海中复苏,那滔天的洪峰、决堤的险情、泥泞中转移的人群、彻夜不息的灯火…每一个画面都带着沉重的湿气和绝望的呼喊。他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投射出巨大的阴影,果断下令:“立刻启动‘惊蛰’预案!最高级别应急响应!通知应急管理部、水利部、民政部、总参作战部、K省及下游所有相关市县,一级战备!所有防汛责任人三十分钟内必须到岗待命!我要立刻看到K流域所有水库、堤防、险工险段的最新实时数据和应急预案!”

命令如同无形的电流,瞬间传遍庞大的国家机器。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传真机的滋滋声、加密通讯器的按键音此起彼伏,瞬间汇成一股紧张高效的洪流。李玄策坐回椅子,深吸一口气,拿起另一部加密专线,拨通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接起,一个带着浓重地方口音、急切又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声音传来:“李…李局?是您吗?”

“老杜!”李玄策的声音里带着久别重逢的激动和不容置疑的紧迫,“是我!听好了,杜家坝水库!立刻组织你手下的老伙计,给我把泄洪道闸门控制系统的备用电源再检查三遍!清空溢洪道所有障碍物!下游河滩上那些临时搭建的工棚、沙场设备,给我连夜清干净!一个不留!人手不够就找地方武装部、找民兵!天亮之前,必须完成!”

电话那头,曾经的防汛站副处长、如今已是K省水利厅资深专家的杜志勇,听着这穿越了十年时光、依旧熟悉而斩钉截铁的命令,眼眶瞬间发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并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的日子。“是!李局!您放心!老杜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不让杜家坝出半点纰漏!我这就去!”

放下电话,李玄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回桌上那张画——画里孩子痛苦的表情和窗外京城渐起的夜风交织在一起。他打开电脑,屏幕上自动推送的新闻窗口弹出零星几条短讯:“w市部分家长反映学生营养餐疑似引发不适”、“h县小学多名学生午饭后腹痛送医,原因待查”…这些字眼像细小的针,刺在父亲的心上,也刺在国安部常务副部长的神经上。这不仅是胃疼,这疼在国家的根基上。

“备车!”李玄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深色夹克,对秘书沉声道,“去应急指挥中心!另外,通知食药监总局和教育部,关于近期学生营养餐的舆情和个案报告,一小时后我要看到初步分析和全国排查计划!”

---

车子融入京城璀璨的车河。李玄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窗外流光溢彩的霓虹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脑海中,却像走马灯般闪过一幕幕:

十年前,三峡库区,暴雨如注。时任防汛局长的他,穿着沾满泥浆的雨衣,嘶哑着嗓子指挥抢险突击队用沙袋加固一处管涌点。浑浊的江水咆哮着,一次次凶狠地撞击着新垒起的防线。身边一个年轻的队员,脚下一滑,差点被激流卷走,是赵小满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死死拽住,自己半个身子都浸在了冰冷的江水里…小满的脸,在记忆的雨幕中清晰又模糊,最后定格在他牺牲前留给李玄策的那个憨厚又带着点狡黠的笑容。那年,防汛站的小技术员赵小满,总爱在紧张间隙哼几句不成调的津城大鼓,驱散风雨带来的压抑…如今,鼓声永寂。李玄策放在膝盖上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块跟随他多年的旧怀表,冰凉的金属外壳也捂不热心底深处那丝尖锐的痛楚。

“部长,到了。”秘书的声音将他从回忆的深潭中拉回。车子已稳稳停在国家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前。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南方K流域的地形图被各种动态数据覆盖,代表雨云和洪水预警的红色区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加深,像一张择人而噬的血盆大口。空气里弥漫着高频通讯设备特有的电磁味道和一种无声的、高度紧绷的气息。

李玄策大步流星走进核心指挥厅。巨大的弧形屏幕前,各部部长、军方代表、气象水文专家济济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径直走到中央指挥席,目光锐利如鹰隼般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气象、水文数据实时接入!应急资源部署图调出!灾民安置点容量和物资储备清单,现在报!”

“报告!国家防总直属救援队、武警水电部队先头机动力量已按‘惊蛰’预案,搭乘运输机紧急飞赴K省重灾区待命!”

“报告!中央储备库第一批冲锋舟、帐篷、药品、即食食品已启运!”

“报告!K省报告,沿江低洼地带第一批需转移群众约23.8万人名单已初步锁定,基层干部正连夜入户动员!”

一个来自K省偏远山区的加密视频窗口被放大。画面剧烈晃动,背景是呼啸的风雨声和嘈杂的人声。一个穿着湿透迷彩服、满脸雨水和疲惫的中年乡长,正对着镜头嘶喊,背景是几间在风雨中飘摇的土屋:“李部长!我是柳树沟乡的王大友!我们这山坳里的三个自然村,路都快被塌方堵死了!村里多是老人孩子,不肯走啊!说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舍不得家当!我们乡干部和派出所的同志嘴皮子都磨破了…”

“王乡长!”李玄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穿透风雨的力量,“家当没了,只要人在,政府帮你们重建!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告诉乡亲们,这是命令!我李玄策当年在三峡,见过比这更凶的水!听指挥,立刻撤!老人孩子,背也要给我背出来!救援队和安置点的热饭热菜在等着他们!我就在这指挥大厅看着你们!一个都不能少!”

视频那头,王大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看着屏幕上李玄策坚毅的面容,重重点头:“是!部长!我们就是抬,也把乡亲们抬出去!”他转身,对着风雨中的人群,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乡亲们!听见了吗?李部长亲自下命令了!跟政府走!活命要紧!走啊——!”

屏幕画面切换,更多基层动员的画面涌现:手电筒的光柱在漆黑的雨夜中划破黑暗,乡村干部搀扶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泞中,年轻的武警战士将啼哭的幼儿紧紧裹在雨衣里背在背上,小学校的操场上临时搭起的雨棚下,村干部嘶哑着嗓子在登记名册…人间烟火在灭顶的灾难威胁下,展现出最原始也最坚韧的守望。

李玄策的目光,在指挥大厅紧张忙碌的景象和屏幕上那些在风雨中挣扎前行的模糊身影之间切换。他的手指下意识地在桌面敲击着,节奏沉稳。就在这风雨欲来的最高潮,秘书悄无声息地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放在他手边。李玄策垂眸,文件抬头刺入眼帘:《关于近期部分省份学生营养餐安全问题的初步核查及紧急部署建议(内参)》。报告里,“色素超标”、“霉变谷物嫌疑”、“监管缺位”等字眼冰冷而刺目。他仿佛又看到了儿子画上那个捂着肚子、痛苦流泪的小男孩,那扭曲的色彩如此刺眼。

他拿起笔,在报告扉页空白处,用遒劲的笔锋重重写下两行批示:

> “稚子腹中痛,家国根基摇。雨骤风狂夜,安民双肩挑。彻查!严办!立制!”

窗外,京城的夜空沉沉如墨,不知何时已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冰冷的雨点,无声地敲打在指挥中心高大的落地窗上,蜿蜒滑落,像一道道无声的泪痕。屏幕上,代表南方暴雨核心区的赤红,正发出刺眼的不祥光芒。李玄策挺直脊背,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身影如同风暴中心一座沉默的山岳,承受着来自天穹的倾泻和大地深处的隐痛。风暴的序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