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645章 年味渐浓(12月30日 下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5章 年味渐浓(12月30日 下午)

岁末的京城,寒风似乎也识趣地敛去了几分凛冽,被一种无形而喧嚣的热浪裹挟着,变得温吞而喧闹起来。午后的阳光是吝啬的,透过铅灰色云层的缝隙,勉强洒下几缕稀薄的光线,却足以点燃整座城市迎接新年的热情。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枝桠光秃,但每一根枝头仿佛都挂满了无形的期待,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硝烟(孩童偷偷燃放的零星小炮仗)、炒货焦香、新鲜墨汁和油炸食物的复杂气息——这是独属于中国年的、浓得化不开的市井味道。

李玄策的车缓缓汇入前往城南最大年货市场的车流。平日里冷峻肃穆的国安部大楼被远远抛在身后,连同那符号迷宫带来的沉重压力、年终冲刺的千头万绪、以及“松涛阁”投下的隐秘疑云,似乎都被这扑面而来的、活色生香的年味暂时冲淡了。他罕见地没有让司机跟随,自己驾车,车窗降下一条缝隙,任由那喧嚣的、带着食物香气和人间烟火的风,鼓荡着涌入车厢,拂过他微蹙的眉心。

市场入口早已是人山人海。红,是这里铺天盖地的底色。一眼望不到头的摊位上,悬挂着、堆叠着、铺陈着数不清的红色:大红的春联,烫金的福字流光溢彩;一串串圆滚滚的红灯笼挤挤挨挨,穗子在风中轻摇;印着胖娃娃抱鲤鱼的年画鲜艳夺目;各色糖果点心用红纸包裹着,堆成小山。鼎沸的人声如同煮沸的开水,叫卖声此起彼伏,带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在寒冷的空气里碰撞、交融。

> “刚出锅的糖炒栗子——热乎喷香咧!”

> “写春联!现场写!福寿康宁,吉祥如意!”

> “正宗天津大麻花!酥脆掉渣!”

> “灶王爷上天,糖瓜粘嘴甜!各种花样灶糖便宜喽!”

就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与喧嚣的声浪中心,李玄策一眼就看到了那两个牵动他心弦的身影。方清墨穿着一件烟灰色的羊绒大衣,围着一条柔软的米白色围巾,乌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颊边,正微微俯身在一个卖灶糖的摊子前。李天枢则像只撒欢的小鹿,兴奋地挤在摊位最前面,小脸因为兴奋和拥挤而红扑扑的,鼻尖上还沾着一点不知从哪里蹭来的糖霜,正踮着脚尖,小手指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糖品,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娘亲!娘亲!我要那个小老虎的!还有那个金元宝!那个葫芦的也要!那个…那个像小飞船的也要!” 小家伙的声音清脆响亮,盖过了周围的嘈杂,眼睛里闪烁着纯粹无比的快乐光芒,仿佛眼前不是灶糖,而是整个宇宙最甜蜜的星辰。

李玄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那笑意如同初春冰面下的暖流,悄然融化了他眼底深处连日积聚的霜寒。他快步穿过人群,高大的身影在人流中显得格外挺拔,却又奇异地融入了这份热闹之中。

“爹爹!” 李天枢眼尖,第一个发现了他,立刻像颗小炮弹似的冲了过来,一头扎进他怀里,献宝似的举起手里刚买到的战利品——一个用金黄麦芽糖吹塑成的小老虎,憨态可掬,虎头上还用芝麻点出了眼睛,活灵活现。“看!我的小老虎!还有元宝!葫芦!小飞船!” 他另一只小手里攥着好几根竹签,上面串着形态各异的灶糖,沉甸甸的。

李玄策笑着蹲下身,稳稳接住儿子,大手揉了揉他毛茸茸的脑袋,又轻轻刮掉他鼻尖的糖霜:“好家伙,你这是要把灶王爷的糖都搬回家啊?” 他的声音带着久违的松弛和暖意,目光落在儿子纯粹快乐的小脸上,冰湖的幽蓝、白板的符号,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到了九霄云外。

方清墨也转过身来,手里拎着几个鼓囊囊的纸袋,里面是刚买的福字、窗花和一对小巧精致的红灯笼。她看到李玄策,眸子里瞬间漾开温柔的笑意,像投入石子的春水。那笑意深处,却有一丝敏锐的洞察,清晰地捕捉到了丈夫眉宇间虽然被笑意覆盖、却依然残留的一线不易察觉的凝重。她没有点破,只是将手中的几个袋子很自然地递了过去,声音温软:“来得正好,大劳力。这些,还有小枢的‘糖山’,都归你了。”

“遵命。” 李玄策含笑接过,沉甸甸的年货压在手心,是实实在在的、令人心安的分量。他一手提着袋子,一手牵着兴奋得蹦蹦跳跳的李天枢。方清墨则重新挽起他的胳膊,一家三口汇入汹涌的人潮,成了这浓烈年味画卷中最温馨的一笔。

他们随着人流缓缓移动。李天枢像只快乐的小麻雀,不停地诉说着他的元旦大计:“爹爹,明天我们去滑冰好不好?胡同口的小河冻得可结实了!我还看到有人抽冰嘎呢!娘亲,我要带着我的小老虎糖去,让它也看看冰面!对了对了,晚上我们包饺子好不好?我要包一个像大船那么大的饺子!里面放好多好多糖,甜掉牙!”

孩子的童言稚语,充满了对新年最简单也最炽热的憧憬,像一束束温暖的光,毫无阻碍地照进李玄策的心底。他低头看着儿子仰起的、充满期待的小脸,听着他天马行空的计划,感受着手臂上方清墨传来的温软依靠,一种久违的、纯粹的安宁感包裹了他。他暂时卸下了所有盔甲,不再是那个在风暴中心运筹帷幄的国安部常务副部长,只是一个陪着妻儿采购年货、享受这人间烟火的普通丈夫和父亲。他微笑着回应:“好,都依你。滑冰,包大饺子。不过糖馅儿的饺子,你确定你娘亲会同意?”

方清墨在一旁轻笑出声,眼波流转,带着促狭的柔情看向李玄策:“那得看是谁包的糖饺子了。” 她的话意有所指,又带着家的温暖默契。

他们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摊位前停下。老人饱经风霜的手握着饱蘸浓墨的毛笔,正在一方洒金红纸上凝神运气,笔走龙蛇。周围围了一圈人,屏息静气地看着。随着笔锋的提按转折,一个个苍劲有力、饱满圆润的字跃然纸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墨香混着红纸特有的气味,在寒冷的空气中氤氲开来,充满了古朴而庄重的年节韵味。

方清墨选了一对字体尤为遒劲的“福”字,又挑了几张精巧的窗花——有鲤鱼跃龙门,有喜鹊登梅,还有童子抱桃。李玄策付钱时,老者抬眼看了看这一家三口,脸上露出慈祥的笑意,额外送了一张小小的、用红纸剪成的“平安”二字。字迹圆润可爱,透着质朴的祝福。

“谢谢老伯!” 方清墨珍重地接过那张小小的“平安”。

又逛了一会儿,李天枢的“糖山”又添了几样新成员,李玄策手里的袋子也越发沉重。夕阳终于穿透了厚重的云层,将最后的、最为浓烈的金红色光芒泼洒下来,给喧嚣的市场镀上了一层温暖而辉煌的滤镜。人声、叫卖声、孩童的笑闹声,在金色的光晕里仿佛都带上了欢快的旋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迎接新岁的期盼和喜悦,红彤彤的春联、福字、灯笼在夕照下鲜艳得几乎要燃烧起来。

三人随着人流走出市场,准备回家。路边,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贩扛着插满晶莹糖球的草把子走过,红艳艳的山楂裹着透亮的糖壳,在夕阳下折射出诱人的光芒。李天枢立刻又被吸引了目光。

就在李玄策含笑看着儿子,准备满足他这小小的愿望时,身边的方清墨轻轻拉住了他的大衣袖子。

“等一下。” 她的声音很轻。

李玄策停下脚步,低头看她。

方清墨没有多言,只是从随身的提包里,取出了那张小小的、老者赠送的红色“平安”贴纸。她纤细的手指捏着那张薄薄的红纸,指腹温热。她微微踮起脚尖,另一只手轻轻掀开李玄策深灰色羊绒大衣的衣襟内侧,避开了外面喧嚣的视线。她的动作轻柔而郑重,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枚小小的“平安”贴纸,稳稳地、牢牢地按在了大衣内衬靠近心口的位置。指尖隔着衣料,轻轻压了压,仿佛要将这两个字蕴含的所有祈愿和力量,都深深地烙进去。

她的指尖温热,隔着衬衫的布料,那一点温度清晰地烙印在李玄策的胸口皮肤上,如同一个小小的、温暖的烙印。她的动作轻柔而郑重,带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守护。李玄策的心,在那一刻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四肢百骸。他低头,对上妻子抬起的眼眸。那双沉静如秋水的眸子里,清晰地映着他此刻放松却也难掩疲惫的轮廓,没有疑问,没有担忧的絮叨,只有一种深沉的、磐石般的了然和无声的承诺——我知道你肩上的重担,我懂你心中的波澜,我就在这里,用这方寸之间的“平安”,护你心口一点暖。

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多余。李玄策的目光温柔下来,他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伸出手臂,将妻子和正举着糖葫芦跑回来的儿子,一起轻轻地、紧紧地拥入怀中。沉甸甸的年货袋子挂在他的臂弯,李天枢手里色彩缤纷的灶糖和红艳艳的糖葫芦在夕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夕阳的金辉将三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喧嚣渐歇的街道上,像一幅温暖而踏实的剪影。远处,不知是谁家早早挂起的红灯笼已经点亮,在渐浓的暮色中,晕开一团团温暖而朦胧的光晕,如同提前升起的、守候新年的星辰。浓烈的年味包裹着他们,食物的香气、红色的喜庆、家人的体温,交织成一张无形而坚韧的网,温柔地托住了李玄策那颗在风暴边缘行走的心。

他知道,短暂的宁静之后,未知的风雪与潜藏的暗流终将来临。但此刻,妻子按在他心口的那个小小的“平安”,儿子手中甜蜜的灶糖和糖葫芦,以及这满城人间烟火的暖意,已为他积蓄了穿透漫长冬夜、迎接任何挑战的、最深沉的力量。这力量,源于家,源于爱,源于这红尘俗世里最平凡的、也最珍贵的温暖相守。他拥着生命中最珍贵的两个人,朝着那渐次亮起的、象征着团圆的家的灯火,稳步走去。身后的喧嚣渐渐模糊,唯有心口那一点“平安”的暖意,无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