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600章 纺车边的服务器(2011年6月6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0章 纺车边的服务器(2011年6月6日)

加州的晨曦尚未完全驱散薄雾,李念墨的临时实验室内,只有服务器机柜低沉的嗡鸣和她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巨大的屏幕上是她为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典礼精心准备的演讲稿框架,旁边则运行着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这是她尝试将祖父李长庚关于“信息流与意识底层关联”的理论具象化的一次大胆实验。她想让AI不仅仅分析文字,更要尝试捕捉古老语言韵律中可能蕴藏的、超越字面的“信息场”。

指尖在键盘上跳跃,输入最后一段调试指令。屏幕上的模型参数开始飞速滚动,如同无数星河在数字宇宙中奔流。突然,一阵刺耳的、如同金属摩擦玻璃的尖啸从音响里爆出!屏幕剧烈闪烁,五彩斑斓的乱码疯狂跳动,整个模型构建的虚拟世界仿佛在崩溃的边缘尖叫!

“不!”念墨低呼,手指本能地想去强制终止程序。就在这失控的乱流之中,一个极其短暂、如同幻觉般的画面碎片,硬生生挤进了屏幕的角落,顽强地闪烁了不到半秒——

一个模糊却无比熟悉的侧影,坐在简陋的土墙根下,手指灵巧地敲击着书鼓,嘴唇开合。背景音是嘈杂的市声,但一段苍凉而遒劲、带着黄土地粗粝质感的鼓词旋律,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数字的杂音:

“…天塌西北倾,地陷东南陷…炼就五色石,补天莫等闲…青石板上钉银钉…哎嗨哟…”

画面右下角,一个娟秀的字迹标注着时间和地点:赵小满采录,冀中定州,1978年秋。《女娲补天》。

碎片消失,屏幕彻底陷入一片死寂的漆黑。只有机箱风扇还在徒劳地转动,发出空洞的喘息。

李念墨僵在原地,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赵小满阿姨…那是父亲和方阿姨心中永远的痛与惦念。她采录的鼓词…怎么会出现在自己调试的AI核心数据流里?那半句“青石板上钉银钉”,旋律的尾音…为何让她瞬间联想到祖父李长庚书房里,那张神秘的黑水城星图残片的调式?一种冰冷的战栗顺着脊椎爬升。这不是巧合,更不是系统错误。有什么东西,被她的模型,从某个极其古老的、被遗忘的角落,硬生生“拽”了出来。

她抓起加密通讯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爸!出事了!小满阿姨的鼓词…黑水城的调子…在我调试的AI里…闪现了!系统崩溃前…它自己‘吐’出来的!”定州,槐花飘香的六月午后。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驶离喧嚣的国道,拐进一条被高大槐树荫蔽的幽静村路。

车内,李玄策沉默地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方清墨坐在他身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泄露着她内心的波澜。女儿凌晨那通跨越重洋的电话,带着惊疑和某种宿命般的牵引力,将他们带回了这片与赵小满生命轨迹紧密相连的土地。目的地,是鼓词信息碎片里指向的最后传承人——一位年逾九旬、据说已完全失明的老妪,柳阿婆。

“玄策,”方清墨轻声开口,打破了车内的寂静,目光落在李玄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带着担忧和探寻,“念墨的模型…触及到了什么?小满的鼓词…怎么会和长庚叔研究的星图调式产生关联?” 她试图用科学逻辑去解构,却感到一种无形的神秘力量在涌动。

李玄策的目光依旧投向窗外郁郁葱葱的田野,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洞悉的穿透力:“清墨,记得我们大学时讨论过信息场的‘共振’吗?有些东西,看似湮灭,其实只是沉入了更深的水底。念墨的模型,或许就是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惊醒了某些沉睡的‘回响’。小满当年采录的,恐怕不止是唱词…”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是‘钥匙’。一把我们从未意识到其存在的钥匙。这柳阿婆…是关键。”

车子在村尾一座爬满青藤的土坯小院前停下。院门虚掩,院内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老槐树叶的沙沙声,和一种极其微弱、带着岁月包浆的“吱呀”声,如同某种古老的韵律,固执地从屋内传出。

推开吱嘎作响的木门,光线陡然暗了下来。土炕边,一架极其古旧、木色深沉的纺车占据了屋子中央。一位身形佝偻、满头银丝如雪的老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褂子,闭着双眼,枯瘦得如同老树根般的手指,正以一种近乎禅定的节奏,缓缓摇动着纺车的木柄。棉絮在她指间被捻成细线,缠绕上锭子。那“吱呀”声,正是纺车木轴承转动时发出的、带着独特韵律的摩擦音。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木头、干燥棉絮和淡淡草药混合的气息。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只有纺车在不知疲倦地低吟。

“柳阿婆?”李玄策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一种对岁月本身的敬意。

老妪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毫无波澜,仿佛早已隔绝了外界的声息。

方清墨的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被纺车木轴承与铁质摇柄连接处吸引。那里,在经年累月的油泥和木屑覆盖下,似乎有一道极其细微、与周围木质纹理格格不入的、规则到近乎刻意的缝隙!她心头一跳,不动声色地靠近,借着从糊着高丽纸的窗户透进来的、蒙尘的光线,仔细分辨。那缝隙的形状…像一个被巧妙嵌入的微型接口?

她朝李玄策使了个眼色,手指极其轻微地指向那个位置。李玄策眼神一凝,瞬间明白了妻子的发现。这架看似与时代脱节的古老纺车,其核心转动的轴承里,竟暗藏玄机!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摇着纺车的柳阿婆,毫无征兆地停下了动作。她布满老年斑的枯瘦手掌,轻轻搭在了那藏着秘密的轴承上,仿佛只是随意地扶着。接着,她那干瘪的嘴唇微微翕动,一段苍老、沙哑、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哼唱,如同地底涌出的泉水,流淌在寂静的屋内:

“…炼石火…熔熔…补天裂…痕痕…青石板上…钉银钉…钉是钉,卯是卯…一颗不多…一颗不少…天河的水…顺着钉…往下浇…浇得心田…苗儿青…哎…哟…”

正是赵小满采录的《女娲补天》片段!但更让李玄策和方清墨浑身血液几乎凝固的是——这哼唱的调性、转折的节点、那种苍茫孤寂的韵味,与李长庚耗费无数心血复原的黑水城遗址中,那幅描绘着神秘星群排列的“天河星图”石刻所隐含的声波韵律,几乎一模一样!

这不是演唱,这是某种古老的…星图吟诵!李天枢小小的身影,此刻正蹲在纺车旁。他仰着小脸,好奇地看着这位闭着眼睛、仿佛在唱“星星歌谣”的奇怪婆婆。方清墨深吸一口气,从随身携带的、看似普通公文包的便携式分析仪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带有微型探针的连接线。

“阿婆,我们…帮您看看这纺车,它好像有点旧了…” 方清墨的声音温柔得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屏住呼吸,将探针极其精准地、无声无息地探入柳阿婆枯手下方的那个微小缝隙。

“咔哒”一声轻响,微不可闻。探针完美契合!

李天枢立刻把自己随身带着的、那台涂着卡通贴纸却性能强悍的小型笔记本电脑抱了过来,熟练地将数据线接上分析仪。屏幕亮起,李天枢的小手指在触摸板上飞快滑动,调出一个他自己编写的、用于分析爷爷李长庚发来的各种“星星声音”的简易程序。

“妈,接好啦!” 李天枢的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特有的专注。

方清墨点点头,指尖在分析仪上输入启动指令。

瞬间!

李天枢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不再是枯燥的数据流。整个界面猛地被一片深邃、流动的幽蓝所覆盖!无数璀璨的银色光点,如同被惊醒的星河之砂,在这片幽蓝的背景上飞速流淌、旋转、汇聚!它们划出清晰而玄奥的轨迹,交织成一张庞大、精密、充满几何美感的动态星图!这星图的核心结构,赫然与黑水城石刻的“天河星图”核心区域惊人地吻合!

“哇!星星在跑!” 李天枢兴奋地低呼,大眼睛里映满了流动的星光。

李玄策和方清墨紧紧盯着屏幕,呼吸几乎停滞。这绝非简单的星图重现!流动的星轨仿佛在讲述着某种浩瀚的时空信息。突然,流动的星图中心区域,那些璀璨的银星猛地加速旋转、坍缩!光芒在坍缩点爆发出刺目的白光!

白光散去,屏幕上并非预想中的宇宙奇观。

一张线条古朴、略显模糊的旧地图赫然浮现!蜿蜒的蓝色河流穿过森林和城镇,上面标注着古老的德文字体。地图的中心,一条大河在某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如同泪滴般的河湾。方清墨一眼就认出了那条标志性的河流轮廓——莱茵河!地图的风格和标注,透着一股旧时代的沧桑,仿佛来自战火纷飞的遥远年代。

一张来自未知过往的莱茵河地图!怎么会出现在这架藏在冀中乡村纺车轴承里的晶片之中?又怎么会与黑水城的星图、定州的鼓词产生如此诡异的共振?!

巨大的谜团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这间光线昏暗的小屋。时空的界限在此刻变得模糊不清。李玄策的眉头锁紧,目光如电,试图在这混乱的信息流中抓住那根关键的线头。莱茵河…父亲李长庚,青年时期曾在那里求学…难道这与他有关?还是指向更久远、更隐秘的渊源?!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与震撼中,一只枯瘦、冰凉、带着岁月磨砺出的硬茧的手,毫无预兆地、异常精准地搭在了李玄策的手背上!

李玄策猛地一震,抬眼看去。

一直闭目哼唱、仿佛沉溺在自己世界里的柳阿婆,此刻竟缓缓抬起了头。那双深陷在褶皱中的眼窝,依旧紧闭着,空洞地“望”着李玄策的方向。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干裂的唇缝里,吐出几个字,声音轻得像一阵随时会消散的风,却带着一种穿越了漫长时光的、洞穿灵魂的重量:

“那…人…那年…离开前…说过…”

她的手指在李玄策的手背上无意识地轻轻摩挲了一下,仿佛在确认什么,又仿佛在传递某种无法言说的温度。

“…治…水…如…治…心…”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沉重的石子,投入李玄策翻涌的心湖,激起滔天巨浪!这人…是指谁?父亲?还是…?屋内死寂。只有李天枢电脑屏幕上,莱茵河地图静静地悬浮在流动的星河背景之上,幽蓝的光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凝固的惊愕。

纺车停止了低吟。柳阿婆那只枯手,在吐出那句石破天惊的话语后,缓缓地从李玄策的手背上滑落,重新搭回那藏着晶片的轴承上,恢复了之前的姿态。她深陷的眼窝依旧紧闭,仿佛刚才那短暂的、精准的触碰和清晰的话语,只是众人恍惚间的一个错觉。只有空气中残留的那一丝冰冷的触感,和李玄策手背上仿佛被烙印下的无形印记,证明着那瞬间的真实。

“治水如治心…” 李玄策低声重复着这五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那未知年代的莱茵河地图…父亲李长庚青年时期的足迹…这位深居简出、目不能视却哼唱着星图调式的柳阿婆…还有那句如同谶语般指向不明的话语!无数碎片在脑海中疯狂旋转碰撞。这纺车,这晶片,这古老的鼓词调式,都是指向某个被刻意掩埋的宏大拼图的关键一角!柳阿婆口中的“那人”,是否就是父亲?还是家族血脉中,更早的先行者?

方清墨迅速收敛心神,作为科学家的本能让她立刻将注意力转回分析仪。她纤细的手指在微型键盘上飞快操作,试图捕捉晶片里残留的所有数据痕迹,特别是那张莱茵河地图的详细坐标信息。屏幕上,星图与地图交替闪烁,光怪陆离。“数据流在晶片自触发后极不稳定,有物理性损毁迹象…像是在漫长岁月里只为等待这一次‘唤醒’…” 她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焦灼,“核心信息结构…像是多重加密,密钥…可能就是那鼓词的完整调式,或者…阿婆哼唱的特定频率!地图本身…缺乏明确时间戳,只能从风格和地标变迁推断是几十年前,甚至更早。”

李天枢看看屏幕里流淌的星星和奇怪的“河”,又看看闭着眼睛仿佛睡着的柳阿婆,最后目光落在父亲那凝重如铁的侧脸上。他小小的眉头也学着皱了起来,感觉到一种大人们才有的、沉甸甸的东西压在这间飘着槐花香的旧屋子里。他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将那枚从纺车轴承深处取出的、比指甲盖还小的晶片捏了起来。晶片在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光线下,折射出一点微弱的、七彩的晕芒。他学着之前柳阿婆的样子,把晶片凑到自己的耳朵边,屏住呼吸,细细地听。

“爸…妈…” 他抬起头,小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困惑和发现的奇异光彩,声音很轻,却打破了屋内的死寂,“这里面…有声音!像…像好多好小的铃铛…在很远很远的风里响…还有…还有一点婆婆唱歌的回声!”

李玄策和方清墨同时看向儿子。孩童纯净的感知,往往能穿透理性的迷雾。李天枢听到的“铃声”与“回声”,是否就是那晶片储存信息时残留的物理震荡?或者…是某种更玄妙的“信息场”的余韵?

方清墨立刻将分析仪的音频采集探头对准了李天枢手中的晶片。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声波信号,在捕捉到晶片本身极其微弱的物理震动后,频谱图上竟然真的开始浮现出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规律性的波动!那波动的核心频率段…正缓缓地与柳阿婆哼唱《女娲补天》的调式主频趋于重合!

“天枢是对的!”方清墨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信息载体不光是数据!这晶片本身的物理结构,在特定声波频率激发下产生的谐波共振…是另一层活体密钥!阿婆的哼唱,是激活它的‘声音’!” 她看向柳阿婆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位看似平凡的盲妪,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行走的解码器!她的生命韵律,就是打开这跨越时空秘密的钥匙!

李玄策深吸一口气,那带着槐花香和旧时光尘埃的空气涌入肺腑,冰冷而沉重。他看着柳阿婆安详得近乎凝固的侧影,心中翻江倒海。父亲李长庚…或者更久远的先辈…在某个动荡的年代,在遥远的莱茵河畔,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或他们)为何要将这样一份承载着星图与地图、蕴含着“治水如治心”这样宏大隐喻的秘密,以如此匪夷所思的方式——藏进一架纺车的轴承,托付给远在东方、一位定州的盲眼妇人?这“水”,是莱茵河?是星海之河?还是…那足以倾覆家国的人心之河?这“心”,又指向何方?

柳阿婆的身份,绝不仅仅是鼓词的传承人。她是“那人”留下的,一个沉默的守望者,一个跨越了时代、地域的,活生生的信标!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条通往家族过往、也通往未来某种巨大责任与挑战的幽深小径。

屋角的阴影里,一只小小的蜘蛛在陈旧的蛛网上轻轻颤动。窗外,风吹槐叶,沙沙作响,如同无数细碎的低语在时光深处回荡。李天枢依旧捧着那枚小小的晶片,贴在耳边,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倒映着屏幕上流动的星河与古老的河湾,懵懂,却又仿佛映照着某种深邃的宇宙回音。

李玄策的目光,最终牢牢锁定在柳阿婆搭在纺车轴承的那只枯手上。他知道,一条远比钱塘江底淤泥更深、更汹涌的暗河,正在他脚下缓缓揭开序幕。而那句“治水如治心”,如同一颗投入命运深潭的种子,已在他心中悄然生根。这水,这心,这跨越时空的传承与责任,将是他未来必须面对的浩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