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558章 西陲新路(2010年12月2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8章 西陲新路(2010年12月25日)

京城的圣诞节灯火,隔着厚厚的双层玻璃,在窗外晕染开一片朦胧而疏离的光晕。李玄策的办公室里,暖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他眉宇间凝聚的专注。巨大的液晶屏幕上,正实时传输着数千公里外、帕米尔高原深处,一场足以撼动山河的庆典。

画面因风雪和高原信号而微微波动,但那份穿透屏幕的、近乎原始的生命力却扑面而来。镜头聚焦在“天峰隧道”宏伟的出口处。寒风卷着雪沫,如同无数细小的冰刀,抽打在建设者们黝黑、皴裂、布满风霜却因狂喜而熠熠生辉的脸上。他们穿着厚重的、沾满泥浆油污的工装,头戴安全帽,许多人脸颊冻得通红发紫,甚至能看到明显的冻疮痕迹。然而,他们的眼睛亮得惊人,像高原上最纯净的星子,燃烧着纯粹的、战胜天堑的豪情。

巨大的隧道口上方,鲜红的横幅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热烈庆祝天峰隧道胜利贯通!向建设者致敬!” 隧道深处,尚未散尽的爆破硝烟与水汽混合氤氲,如同沉睡巨兽初醒的吐息。几台身披红绸的巨型盾构机,如同静卧的钢铁功臣。工人们挥舞着旗帜、安全帽,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有人跳跃着振臂高呼,粗犷的、带着浓重乡音的呐喊声混杂着凛冽的风啸,通过麦克风撞击着李玄策的耳膜:“通啦!通啦!”“我们成功啦!” 背景是连绵不绝、终年积雪的巍峨群峰,在灰蓝色的苍穹下沉默伫立,肃穆地见证着这人类意志刻入大地的伟大印记。

李玄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激动得甚至有些扭曲的面孔上,仿佛能触摸到他们粗糙掌心的老茧,感受到他们胸膛里剧烈跳动的心脏。他缓缓移开视线,落在办公桌那张详尽的中国西部地图上。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划过那片广袤、雄浑而又曾经孤悬的土地。指尖最终精准地落在西疆腹地那个被红笔重重圈出的区域,旁边,是一条刚刚被标注上去的、笔直而坚韧的鲜红色线条——象征着“天峰隧道”及其连接线的钢铁血脉。

一种深沉而滚烫的洪流在他胸中奔涌。无需刻意回忆,过往的影像便自然浮现——

三峡的轰鸣: 记忆深处,是巨大导流洞内震耳欲聋的钻机咆哮,是潮湿闷热空气里弥漫的汗水和机油味,是同样沾满泥浆的身影在昏黄灯光下,面对坚硬如铁的岩壁时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那时的他,跟在秦山这样的老工长身后,亲身体验过什么叫“啃最硬的骨头”。

丝路的驼铃: 更遥远的时光里,是丝绸古道漫漫黄沙中湮没的蹄印,是跟随地脉勘测局老专家们跋涉于戈壁荒滩时,指尖触摸到的、被风沙磨砺得滚烫的古老烽燧残砖。那无声的遗迹,诉说着千年商旅对沟通与繁荣的永恒渴望。

古今的画卷,在此刻西疆雪山隧道贯通的光芒中,轰然交汇,叠印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三峡的钢筋铁骨,丝路的漫漫黄沙,与眼前屏幕上风雪中跳跃的身影、那刺破绝壁的钢铁巨龙,共同诉说着一个贯穿华夏血脉的真理:路,是文明的命脉,是繁荣的基石,是力量的延伸,更是连接人心、凝聚家国的无形纽带!

他拿起加密电话,没有拨向任何现任的工程指挥部,而是循着记忆的脉络,接通了一个尘封已久却始终未曾忘却的号码。几声等待音后,一个苍老却依旧洪亮、带着浓重川音的嗓音响彻听筒,穿透了时空的阻隔:“喂?哪位?”

“秦工,是我,玄策。”李玄策的声音温和而庄重,蕴含着无需言明的敬意。

“李…李部长?!”电话那端的声音骤然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与久别重逢的激动,“哎呀!您…您这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这个老家伙打电话咯?”

“秦工,”李玄策的语气真挚而热烈,“我刚在看直播,天峰隧道,贯通了!了不起!真了不起!看到那些小伙子们在风雪里欢呼的样子,”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感同身受的激昂,“我在他们身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当年您带着我们在三峡‘烂泥塘’里摸爬滚打的那股子劲头!那股子‘敢把山神脊梁掰弯’的硬气!您是老英雄,他们,是新一代的开路先锋!”

电话那头沉默了刹那,随即传来一声极力压抑的、带着浓重鼻音的吸气声。秦山,这位当年三峡工程赫赫有名的“穿山甲”队长,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但胸中那股属于建设者的热血从未冷却。李玄策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和情感的洪流。

“李部长…”秦山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却又充满了巨大的自豪,“您…您还记得三峡…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家伙…谢谢,谢谢您啊!天峰隧道…我晓得!我天天守着新闻看!那鬼地方,地质条件比我们当年那个‘烂泥塘’还要邪门十倍!永久冻土,底下埋着滚水(地热),还有活断层!这帮娃娃们…硬是用命在拼啊!贯通了好,贯通了好哇!这是给咱国家,给西疆的父老乡亲,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黄金大道!是命根子啊!”

“黄金大道…命根子…”李玄策低声重复着,目光再次落在地图那条刺目的红线上,语气变得凝重而辽远,“秦工,您看得透彻。这绝不仅仅是一条跑车跑火车的路。它缩短的是千沟万壑,连接的是割裂的山河,滋养的是边疆的生计,夯实的是国门的根基。路通了,物才能尽其流,人才能畅其行,百业才能生根发芽,人心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他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不久前西疆文化节庆的画面:篝火映照下,各族儿女身着盛装,欢歌笑语交织,舞步踏着同一片坚实的土地,笑容里是对共同家园的认同与热爱。那祥和景象的根基,不正是脚下一条条不断延伸、让天堑变通途的“命脉”吗?路通则血脉畅,血脉畅则民心聚,民心聚则边疆固如磐石。

“秦工,您是开路的前辈,是国家的功臣。”李玄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敬意,“我以个人的名义,也代表所有未曾忘记三峡岁月、未曾忘记像您这样筚路蓝缕开拓者的人们,向您致敬!更要请您,代我向所有此时此刻奋战在天峰隧道、奋战在祖国每一条‘新丝路’上的建设者们,转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新年祝福!你们用汗水和脊梁,浇筑着国家的未来!历史会铭记你们的功勋!”

“哎!哎!好!好!李部长,您这话…暖透了我这老头子的心窝子咯!”秦山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却充满了澎湃的力量,“您放心!我一定一字不落地把您的话带到!告诉那些娃娃们,北京没有忘记咱们!让他们铆足了劲,把这条路养得平平坦坦,护得结结实实!这可是咱西疆的命,是国家的宝!”

放下电话,听筒里似乎还残留着老人激动颤抖的余音。李玄策胸中激荡的潮汐久久未能平息。屏幕上的直播画面已经切换,开始播放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建设者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焊接的火花与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在齐腰深的冰冷泥浆里,肩扛手抬着沉重的设备;在幽深莫测的隧道深处,与突然喷涌的地下浊流殊死搏斗……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被信念的光芒映照得如同雪域高原上最纯净的岩石。

他起身,缓步踱至宽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京城被节日彩灯点缀的万家灯火,温暖而宁静。而他的目光,却仿佛拥有了穿云破雾的伟力,越过千山万水,再次投向那片苍茫雄浑的西陲之地。地图上那条新生的、殷红如血的线条,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无限延伸、放大,最终化作一条奔涌在神州大地肌理深处的磅礴血脉。

这条新路,是凿穿天险的利剑,是输送繁荣的动脉,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更是镇守国门的脊梁!它无声地矗立在那里,昭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在新时代开拓万里、联通八荒的雄浑气魄与坚定步履。守护这片山河的安宁与昌盛,需要锐利的刀锋,更需要这深植于大地、力抵千钧、承载着希望与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