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203章 南海石书(2008.1.25-1.2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3章 南海石书(2008.1.25-1.28)

永兴岛西北三十海里处,陈老四的渔船在浪尖颠簸得像片枯叶。这个世代凭《更路簿》闯南海的老船长,此刻正盯着卫星导航仪骂娘:狗日的电子罗盘,还不如我太公画的珊瑚线!他啐了口槟榔渣,摸出祖传的鲨骨针往海图上一掷,针尖正正扎在双帆石标记处。

船尾两个潜水员刚浮出水面,怀里抱着的汉代陶罐还滴着咸水。罐身缠满红珊瑚枝,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釉光。打捞员小王突然怪叫一声,他别在腰间的砗磲贝壳发出蜂鸣——这是爷爷教他的土法子,遇上海底异常声波,砗磲能震得人后腰发麻。

往东半链!陈老四突然转舵,船头堪堪避开暗礁。就在这剧烈晃动中,陶罐底部震落几片珊瑚,露出半截玛雅文字。林青扶住舱壁时,防风打火机的火苗突然偏向西南,她瞳孔微缩:崇邦,拿多光谱仪!

三百公里外的三亚码头大排档,老板阿强正用钢丝球狠刷烤架。油污顺着排水槽流到角落的陶罐边,忽然凝成七颗油珠。他擦汗时瞥见这奇景,手一抖把抹布甩在正蹲着拍照的游客头上:北斗七星!这个罐会吃油画画!

此刻李玄策站在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前,掌心贴着宋代知州赵崇度的祈雨诗。崖壁青苔在他指腹下微微震颤,八百年前祭祀的钟声频率正通过骨传导钻进听觉神经。《九地篇》要诀,得衢地者得先机。他对着蓝牙耳机低语,远处海警船上的声呐阵列立即发出特定频率的鲸歌。

陶罐突然在检测台上自转起来,多光谱扫描仪的蓝光里迸出无数金色微粒。张崇邦的镜片映出漫天星斗——那些量子点材料竟在舱室内投射出黄岩岛三维全息图,礁盘结构清晰得能看见1978年的水泥界碑。

声波共鸣达到阈值!林青的尖叫混着设备警报。陶罐内壁剥落的潮汐记忆合金片,正随着祈风石刻的韵律舒展成南海海图。当最后一片合金归位时,全息投影突然坍缩,罐底浮出方暗红印迹——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文,在量子点微光里渗出血色。

李玄策的手机在此时震动,女儿越洋短信的蓝光映亮他颤抖的瞳孔:爸,cA985次航班已值机。他拇指悬在回复键上良久,最终只敲出接你时带椰子饭七个字。咸涩海风掠过鼻尖,他突然想起女儿六岁时,自己用罗盘教她认北斗七星的那个夏夜。

国务院视频会议界面弹出时,陶罐正在防弹玻璃箱中自燃。青白色火焰没有温度,却将玉玺拓印烧灼进三层钛合金板。某位参会者突然切断画面,但所有人耳机里都传来他打翻茶杯的脆响。

明早的航班。李玄策挂断加密电话,弯腰捡起块烧变形的罐体碎片。借着手电筒光斑,他看见陶土断面里嵌着半枚玉琮——这该是女儿在斯坦福研究的良渚文物,此刻却出现在汉代海丝瓷器中。咸腥夜风里,他摸出女儿去年寄的圣诞卡,背面铅笔字突然显出荧光:等见面解释时空耦合场论。

三亚湾的渔火渐次亮起时,李玄策在码头检疫站找到了阿强。大排档老板正用钢丝球蹭着北斗七星油渍:长官,这罐子真邪门,洗三遍还能冒星图。他说话时,油珠突然沿着李玄策的掌纹游走,凝成条指向永兴岛的航线。

电磁脉冲残留。随后赶到的张崇邦举起盖革计数器,数值却在安全范围。林青突然扯开检测仪外壳,用绣花针挑出片贝壳:砗磲碳酸钙层在吸收辐射,渔民早发明了天然屏蔽材料。

陈老四的渔船靠岸时,船头鲨骨针突然指向北斗天枢。老船长眯眼打量李玄策的制式皮鞋,却抛来串钥匙:东门仓库有你要的压舱石钥匙串上挂的宋代铜钱,在月光下泛着与陶罐相同的釉光。

当国安部特派员打开仓库门时,二十尊敦煌飞天浮雕正在月华下流转虹光。仿生学设计的碳纤维飘带无风自动,在陶罐量子点微粒中组成阵列方程式。这不是文物,李玄策抚过飞天的纳米涂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界面。

女儿的电话再次响起,背景音里混着美联航登机广播。爸,我找到耦合场的观测方法了。十六岁天才少女的呼吸喷在话筒上,用玉琮当四维规尺,就能看见时空褶皱里的...杂音突然淹没后半句,某种类似陶罐自燃时的青白火花在越洋光缆中炸开。

李玄策攥紧卫星电话走向吉普车,后视镜里映出他撕开档案袋的手。新机构组建方案首页,华夏文明异常现象管理局的红色公章正在霓虹灯下流淌。他忽然摇下车窗,让咸湿海风灌进领口——就像二十年前在柏林墙遗址,第一次嗅到铁幕崩塌时的锈蚀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