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203章 琥珀账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价值锚定”的理论还在会议室余音绕梁,一队身着深灰西装、眼神如精密量尺的审计师便已进驻“哲牛-基石”。他们来自新成立的“国际审计联盟”,手持《星尘公约》衍生出的全球透明度准则,将对这家即将踏入资本市场的特殊实体,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 “琥珀级”穿透式审查——旨在将一切流动的价值与风险,凝固成可供度量与审视的透明标本。

审计团队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安娜·施耐德的德裔女士,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言语如同经过绝对校准的仪器。“王哲先生,”她在启动会议上开门见山,毫无寒暄,“贵司的‘守护者’身份与开源理念值得尊敬,但全球资本市场的信任,建立在无可争议的可计量性与彻底的风险暴露之上。我们的任务,是将贵司运作的每一个逻辑齿轮,都置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聚光灯下,直至没有任何阴影角落。”

她带来的团队堪称“数字考古队”,不仅核查财务报表,更深入代码仓库、算法黑箱甚至内部通讯记录,试图将“哲牛-基石”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拆解成一系列符合规范的标准零件。其严苛程度,仿佛要将一座热带雨林,按照植物图谱重新归类并贴上标签。

李壮对此极度反感,私下对苏小蕊抱怨:“这帮家伙,拿着放大镜和镊子,想把咱们活生生做成博物馆里的昆虫标本!他们根本不懂,有些东西一旦拆开、量化,就死了!” 苏小蕊则相对平静,提醒他:“这是必要的代价。我们要融入旧世界的规则,才能更好地改变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属于自己的‘价值标本’。”

审查遭遇的第一个,也是最棘手的难题,便是对 “息壤”开源生态的价值计量。

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在“息壤”面前彻底失效。如何量化一个遍布全球、自我进化、免费使用,却又在关键时刻能挽救文明的核心算法的价值?审计团队要求给出明确的市场占有率、预期现金流和竞争壁垒。

“这就像要求我们计算空气的价值!”林婉婷在与审计团队的拉锯战中,罕见地流露出疲惫与无奈,“‘息壤’没有定价,它的价值体现在全球网络稳定性的提升、灾害损失的减少、乃至文明信任度的回升上。这些是巨大的社会价值,却无法直接填入利润表。”

更复杂的是衍生价值归属。一家非洲农业公司利用“息壤”优化灌溉,利润大增;一个欧洲城市依靠它重建交通,节省巨额预算。这些价值,是否应该,又能否够追溯并计入“哲牛-基石”的资产?审计联盟坚持要求采用贡献度分摊法进行理论上的价值回溯,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陷入了无限追溯的逻辑漩涡。

安娜·施耐德翻动着厚厚的初步报告,眉头紧锁:“王哲先生,一个无法被清晰计量的核心资产,对资本市场而言,等同于巨大的不确定性黑洞。投资者会恐惧,他们无法为自己的投资找到价格锚点。”

正当团队为“息壤”的估值问题焦头烂额时,审查的探针触及了更深、更敏感的层面。审计团队在追溯一批特殊材料采购订单和异常能源消耗记录时,顺藤摸瓜,发现了李壮团队一个从未在任何官方文件上注册的绝密项目——代号 “烛龙”。

这是在“悲歌”危机最严峻时期,基于“息壤”核心但走向完全不同路径的一个高维信息对抗原型系统。其设计初衷,是在全球网络彻底崩溃、甚至“基石”自身被渗透的极端情况下,能像一个隐匿于时空褶皱中的观察者,保持最低限度的战略感知与反击能力,取《山海经》中“烛龙”“视为昼,瞑为夜”之意。

面对审计团队冰冷的质询和李壮铁青的脸色,王哲知道已无法隐瞒。在严格的保密协议框架下,他被迫授权进行了有限度的技术披露。

在高度屏蔽的演示室内,“烛龙”系统展示了其能力一角:它能从全球背景电磁噪声中,分离并重构出特定目标的超精细活动轨迹;能对加密通信进行非破译性的意图流分析;甚至能模拟推演特定基础设施遭受多维复合攻击后的连锁反应。其技术层级,已明显触及甚至超越了现有国际军控框架下的某些敏感领域。

安娜·施耐德的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王哲先生,这意味着贵司资产负债表外,隐藏着一个具备战略级潜在军事应用的技术项目。这不仅涉及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更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安全疑虑与监管风暴。根据准则,我们必须将此列为最高等级的风险项,并可能向相关国际机构进行报备。”

李壮猛地站起来,双眼通红,声音因愤怒而压抑:“‘烛龙’是我们的最后一道保险丝!是为了防止‘悲歌’那样,甚至更糟的情况再次发生!它不是武器,是文明的‘急救箱’!你们非要把它贴上标签,放到货架上明码标价吗?!”

王哲抬手制止了李壮,他凝视着安娜·施耐德,目光沉静如古井:“施耐德女士,《周礼·考工记》有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审视材料的曲直形势,用以整治各种材料,制造民众所需的器具。)我们审视时代之‘曲面势’,制造了‘烛龙’此器,意在守护,而非征服。其价值,在于永不被启用。”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然而,我们尊重规则的透明。披露‘烛龙’,是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诚意,也是我们面临的真实困境——如何在守护文明的必要储备与融入世界的开放透明之间,找到那个危险的平衡点。”

审查仍在继续,但“琥珀账簿”上,已不可避免地凝固了“哲牛-基石”最为核心也最为敏感的机密。资本的洪流尚未涌入,审查的冰层之下,已是暗流汹涌。价值与风险,守护与披露,在这透明的琥珀中,进行着无声而激烈的博弈。《管子·版法》中的古训悄然回响:“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索取过多的人实际得到的少,禁止过多的人能阻止的也少。)“哲牛-基石”将如何在索取与禁止之间,找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答案仍在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