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12章 高远的敌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校园模拟炒股大赛”月度冠军的桂冠,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东海大学商学院泛起了不小的涟漪。王哲、李壮、张涛三人组成的“307工作室”之名,不再局限于宿舍楼或狭小的金融协会办公室,而是伴随着“鞍钢股份精准伏击”、“一周双涨停”的传奇细节,在各个班级的课间讨论和校园bbS的财经版块悄然流传。赞扬与好奇纷至沓来,但也引来了并非善意的关注。这股暗流,在周五下午的一场全院必修课——《微观经济学》的阶梯教室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能容纳百余人的阶梯教室弥漫着慵懒的气息,老教授不紧不慢的讲解声与窗外聒噪的蝉鸣混在一起,催生了不少瞌睡的脑袋。然而,在教室中排靠右的区域,气氛却有些微妙的不同。以几个衣着光鲜、神态间自带几分优越感的学生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他们用的是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书包是低调但价值不菲的品牌,言谈举止透露出家境优渥带来的从容,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排外性。这个圈子隐隐以一个大二的男生为首,他叫高远。

高远身材高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且带着审视的意味。他穿着合体的poLo衫,手腕上是一块价值不菲的欧米茄腕表,细节处彰显着与其年龄不符的精致与考究。他的父亲是本地一位颇有能量的企业家,与金融圈关系密切,家中常年订阅《财经》和《华尔街见闻》。高远自幼耳濡目染,自认对资本市场有着远超同龄人的理解和人脉资源。他是金融协会的资深成员,也是上一届模拟炒股大赛的年度总冠军,向来被视为商学院学生中的投资“天才”,享受着众人的瞩目和恭维。王哲团队的横空出世,尤其是以一种他未曾预料到的、近乎“野路子”的方式迅速夺走月度冠军,让他感到了一种被冒犯和被挑战的不悦。

下课铃响,学生们开始收拾东西。王哲正准备和李壮、张涛离开,高远却带着两三个人,不紧不慢地堵在了过道上。

“你就是王哲?那个做了鞍钢股份的?”高远开口,语气平淡,但居高临下的姿态十足。

李壮下意识地挺了挺胖胖的肚子,想要挡在前面。王哲轻轻拉了他一下,迎上高远的目光:“是我。有事?”

“运气不错。”高远嘴角扯出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模拟盘嘛,胆子大一点,全仓赌一把,赢了是神话,输了也没成本。很正常。”

这话里的讽刺意味显而易见。张涛皱起了眉头,李壮则忍不住反驳:“喂,你怎么说话呢?那是我们老王分析出来的!”

“分析?”高远身边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生嗤笑一声,“分析K线图还是分析小道消息?那种大盘钢铁股,也就适合模拟盘玩玩情怀了。”

王哲并未动怒,反而觉得有些好笑。这种基于出身和固有认知的傲慢,他前世见得太多。他平静地回答:“投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无论是模拟盘还是实盘,核心都是对价值与风险的评估。运气或许能赢一时,但无法持续。”

高远似乎没料到王哲会如此冷静,还抛出了“认知变现”这样的概念,他扶了扶眼镜,语气转冷:“说得挺玄乎。不过,模拟盘和实盘,根本是两回事。真正的压力,真金白银缩水的时候,你们……体验过吗?”

他特意在“你们”上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王哲三人略显朴素的衣着,暗示意味明显——没有资本底蕴的人,不配谈论真正的投资。

“不劳费心。”王哲简短回应,不欲多言。

高远却不肯轻易放过,他提高了声调,仿佛要让周围还没离开的同学都听见:“下个月,模拟盘决赛阶段开始,年度冠军的奖金是五千块,还有金盛证券的实习名额。希望到时候,你们还能靠‘分析’和‘认知’坚持下去,别只是昙花一现。”说完,他带着人扬长而去,留下一个傲慢的背影。

回去的路上,李壮气得直嘟囔:“什么玩意儿!有几个臭钱了不起啊!看他那嘚瑟样!”

张涛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他在试图激怒我们,同时在我们和周围人心中植入‘我们只是运气好’、‘我们玩不起实盘’的印象。这是心理战术。”

王哲赞许地看了张涛一眼,接着说:“高远的话,虽然难听,但有一点他说对了,模拟盘和实盘的心理压力完全不同。但他错在,将我们的成功简单归因于运气和胆量。我们的优势,不在于资金量,而在于信息差和判断力。鞍钢一役,我们赢在了对政策预期的提前研判,这是可以复制的模式。”

他看向两位伙伴,目光坚定:“他越是轻视我们,认为我们只是侥幸,我们的机会就越大。真正的猎人,善于利用对手的傲慢。”

在与高远对峙的短暂瞬间,王哲并非全无收获。他悄然集中意念,试图感知高远情绪表层之下的东西。他捕捉到的,并非简单的嫉妒,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混合体:既有地位受到挑战的恼怒,也有对“草根”阶层闯入其专属领域的不屑,甚至还夹杂着一丝因为王哲团队操作路径超出其常规认知范围而产生的隐秘不安。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哲模糊地感知到,高远似乎已经在谋划着什么,可能与接下来的比赛有关,一种针对性的、不那么光彩的“策略”正在酝酿。这种感知虽不清晰,却给王哲敲响了警钟。

初始的愤怒过后,307宿舍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继而转化为一种同仇敌忾的斗志。高远的敌意非但没有击垮他们,反而像一剂强效黏合剂,让这个小团队更加紧密。

“妈的,非得在决赛里再赢他一次不可!”李壮摩拳擦掌,把对烧烤的渴望转化为了击败高远的动力。

张涛默默打开了电脑,开始更深入地研究比赛规则和历史数据:“我们需要更系统的策略,不能只靠单一股票。比特币那边的基础研究,或许也能提供一些市场情绪分析的思路。”

王哲感受到团队的成长,心中欣慰。敌人的出现,让他们从初次成功的飘飘然中迅速落地,意识到了前路的挑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王哲: 首次直面来自“正统”金融圈的轻视和挑战,加深了对这个圈子游戏规则和阶层壁垒的认识。高远的出现,让他明确了一个需要超越的标杆,也激发了他更强的胜负欲。

·对李壮: 单纯的赚钱乐趣之外,加入了“争口气”的情感动力。他对团队的归属感和保护欲变得更强。

·对张涛: 更清晰地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竞争法则,促使他思考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战竞争力,对比特币领域的探索有了更现实的紧迫感。

·对高远及其圈子: 将王哲团队视为需要打压的“异类”,他们的轻敌和傲慢可能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对旁观者: 一场新旧“天才”之间的对决正在酝酿,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目光,也为“307工作室”带来了更大的潜在关注度或压力。

与高远的冲突,象征着王哲团队在尝试跨越一道无形的壁垒。模拟炒股大赛是“模拟”的战场,但其背后折射出的资源、人脉、认知乃至阶层差异,却是“真实”存在的。高远代表着那条传统、资源密集型的金融晋升路径,而王哲试图开辟的,则是一条依靠信息差、超常认知和团队协作的“奇兵”之路。这场校园内的较量,仿佛是未来更大社会竞争的一个微缩预演。

夜深人静,王哲回顾日间冲突,心中浮现《道德经》之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高远及其代表的“坚”的力量,是显性的、咄咄逼人的,建立在已有的资源和地位之上。而己方之“柔”,在于灵活性、在于不被常规束缚的思维、在于隐秘的信息优势。不必硬碰硬,而应以柔克刚,伺机而动。想通此节,他心中愈发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