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荑说完,看向邱值和其他组员。

带着期待也有些许紧张。

这个方案确实很大胆,甚至有些冒险。

完全跳脱了传统奢侈品明亮辉煌的范式。

试图用一种更内敛、更戏剧性也更需要品味的方式来诠释“高端”。

邱值摸着下巴,盯着屏幕上的效果展示.

久久没有说话。

似乎在仔细权衡。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都在等待邱值的点评。

林棕也看着云荑的眼睛,亮的惊人。

这种用光来引导“看见”的思路。

与他思考的方案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

邱值也想起了林棕也,转头看向他。

“大家再听听棕也的设计思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棕也身上。

他站起身,并没有立刻走向投影屏。

而是随意地靠在自己的椅背上,双手插在裤袋里,姿态慵懒。

“各位,‘新’与‘旧’,‘民族’与‘世界’,‘对话’,‘融合’……”

他开口,声音带着漫不经心的磁性。

细数着那些在设计简报和讨论中被反复提及的词汇。

嘴角勾起一抹略带调侃的弧度。

“这些词都很好,但也快被磨得没棱角了,不是吗?”

“我这次的设计方案,倒是与云工的撞在了一起……“

“展现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更刺激的玩法。”

他慢悠悠走到台前,拿起激光笔,目光扫过全场。

“我的概念,叫——‘文化棱镜,未来遗迹’。”

他按下翻页笔,屏幕陡然变暗。

随即亮起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动态视频开场:

古老的石刻纹样在数字化解构中崩裂、重组。

接着化作流光溢彩的粒子洪流,冲击着一面冰冷的金属墙体。

最终定格在一个充满矛盾却又异常和谐的画面。

林棕也强调,他的目的不是温和地讲述文化。

而是制造一场引人深思的“文化地震”。

入口宣言:扭曲的“传统”。

内部空间大量运用AR和动态全息投影。

但这些技术不是温顺地“展示”文化。

而是模拟数字生命对物理空间的“殖民”过程。

效果是古老民族图腾像“电子幽灵”从古老青砖墙的裂缝中“生长”。

沿混凝土立柱“攀爬”。

在玻璃展柜表面“流淌”甚至“碎裂”。

这些数字影像会根据人流、时间甚至音响的变化而互动、演变。

例如当顾客靠近展品时,图腾光影可能更加活跃、聚集。

仿佛在审视或烘托这件现代艺术的“祭品”。

顾客环绕”祭品“行走,可清晰看到每一个细节却无法触碰。

它成为整个空间的精神锚点。

由一个个引发无限遐想的“祭品”。

来强迫消费者思考保护、传承、时间以及文明的意义。

……

等林棕也讲完,会议室里出现片刻寂静。

随即,掌声响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热烈持久。

云荑眼中也充满对林棕也创意和勇气的惊叹。

设计界公认的创意先锋,名不虚传。

邱值的手指在桌面停下。

他看到了云荑和林棕也的方案具有巨大传播潜力和艺术价值。

但也看到了极高的实施难度、成本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争议。

邱值沉思良久,再次开口:

“大家的讲解都极为精彩。”

“最为突出的是林棕也、云荑、徐知悠的设计思路。”

“前两者的相似度高,但又有其各自的优势。”

“林棕也提供的是‘闪电’,极致的创意与潜在的风险并存;”

“云荑的框架是‘看见’和‘发现’。”

“而徐知悠的则是稳妥而深厚的‘大地’。”

“如果我们将三者结合,方能既震撼又持久。”

接下来的会议。

众人针对林棕也、云荑、徐知悠的方案相融合,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直到午饭前,才敲定了一条可完美融合的设计走向。

邱值又做了具体的项目时间节点安排。

以及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

这才宣布散会。

这一次。

云荑被安排在了与林棕也一样重要的设计工作领域里。

不再被边缘化。

好像在不知不觉中。

她与这个团队更进一步地融合在了一起。

没有花太多时间。

也没有太过刻意地再去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