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三个孩子高高兴兴的跟着亲娘回家,别问,问就是在侯府的时候女使婆子每天跟打卡一样的可怜他们兄妹,之前是亲娘死了,侯爷迟早要找继母。
京都高门贵女手段多,到时候为了爵位他们三个男的早死,女的嫁出去无依无靠。
后面演变成太后侄女进府,他们就是小可怜,死了都没处伸冤,就连亲爹都得敬着曹家。
尤其是他们小姨明明看到了那些女使婆子嚼舌根,却视若无睹,他们没那么喜欢小姨,但小姨却应该是除了父亲最爱他们且最能护住他们利益的人。
种种种种,在见了亲娘之后一切都抛之脑后,你要问最大的沈之言会不会后悔,他知道只要他平安长大就是侯爵,那可是跟桓王的亲表弟啊,可他也得有命活。
前面的外人就不说了,不过是刚多了几条传言说他爹要娶小姨当继室,这小姨对他们就不上心了,舅舅过来时还说得让小姨快点生孩子,这孩子出生肯定损害的是他的利益啊。
可他才七岁,他就是想做什么也得靠他爹的支持,这他爹看着不像是会支持他的人,所以抱歉了,爹爹会有新的孩子的,侯府的一切就当是他给弟弟的礼物吧。
孩子们的心还是很单纯的,而此时的威北侯府直接疯了,更确切的说是沈从兴疯了,婚事受阻什么什么之类种种都是小事,桓王只要还在他就有翻盘的底气。
结果你告诉他,他那么大三个孩子丢了?
他直接找了桓王封城去找,只是找来找去三个孩子就跟人间蒸发一样,前后左右都没有,只有出府的痕迹,其他的就都没了。
这事闹的,第二天一堆人瞅准时机就去参桓王,“官家,桓王私自封城,此为一错,封城却不告知百姓缘由,此为二错,其三便是....不知此事桓王可曾向官家禀告,若无,此为三错。”
谁管桓王错哪了,他们就是在挑拨,在离间,在试探,这父子俩的感情是否如初,也不是说提前帮张皇后布局吧还是说有其他的心思,他们就是觉得,这皇帝还是孤立无援的好。
你说是不是?先帝?
沈从兴疯了三天才发现他的三个孩子确实是没了,一听外甥因此被罚他立刻进宫跟姐夫说明情况,只是在进宫的路上他再次疯了。
跳下马就跟一群人扭打在一起,紧跟着就被城防营的人给抓进大牢。
额,也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吧,桓王这次是真的倦了,他是真的倦了,沈家这血脉是有点说法在里面的,就没有一个聪明的,他突然想自己之前的舅妈了。
他舅妈在的时候舅舅和他娘都是有脑子的,现在舅妈没了脑子就被带走了。
将沈从兴捞出来送回侯府,原想着宽慰几句,结果看沈从兴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最终还是走了,他....仁至义尽。
沈从兴到现在脑子里就飘荡着一句话,就是那个人说,说不定是侯爷自己嫌三个孩子碍事,哪个高门贵女愿意当后娘,这不想再一了百了了?
他听到这的时候哪还能忍得住?只是他脑子里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曹家,这...没有原因,他出事都是因为曹家,另一个就是邹平,邹家人的想法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只是没想到...
沈从兴在府里醉生梦死,而南越带着三个孩子在边关吃沙子,嘿嘿,沙子好沙子妙,沙子用好了呱呱叫。
三个小不点见到之前完全没见过的的环境一个比一个兴奋,而且他们到这成皇子公主了,真的是皇子公主,这待遇真的,不错,太不错了。
别说什么上国下国的,他们现在吃的用的就是比在侯府的好,而且还比在侯府自由,这还是跟亲娘在一起,再也不用担心后娘谋害。
南越给他们请了老师后又开始自己的训兵大业,实在是她现在手上的人多且适合打仗,全都是周边的串串汉人和游牧民族。
这么好的体格不打仗留着干什么?而且人太多了,她不能总是凭空拿出粮食,不然今天是神仙娘娘,明天想要别的她若是不给就会被魔化成妖女。
任何种族都有很强的排异性,她不想在这拿自己去试探她会不会是不一样的那个。
盔甲刀剑马,该有的全部造了起来,你要问为什么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成功者寥寥无几,其实仔细去想想就知道了。
国家官方的士兵最少是有一套军备,就是以上说的那些,而百姓呢?你说起义,扛着锄头拿着刀穿着布衣就去了,你问为什么二十万打不过三万?
你去那站着,你以为是大家上去群殴,结果却是你往那一站,抬头,一只箭就射死了你身边的人,你一看一半人退缩,一半人肾上腺素飙升拿着菜刀就向前冲。
你和两三个人自动分到了一个浑身穿着甲胄的士兵,你的刀才砍到了他胳膊上,对不起,首先受力不太对,后面没案板,其次那里有护腕。
紧接着同伙又是一刀要从那士兵的腰部捅进去,可是抱歉了,这盔甲可比护腕更有用些,还是伤不了身。
就这样人家两刀两个人,你们就算砍中都没用,第三个同伙奋力一挥铁锹终于画了个圆弧眼看就要拍中那人的头,但是那人只是闪躲一下才发现,你们有点低。
如此努力只是拍到肩膀,嗯,再看,最后一个同伙已经被一杆长枪戳死,真遗憾呢,真惨烈啊,那士兵看看衣服,嗯,当兵真好。
当然,你要是说二十万对一千两千说不定能赢,但是人家打不过还是可以跑的,除非是十分绝对的地理优势。
嗯,南越现在就是帮自己手下变成正规军,该有的都得有,而且经过信念传承了上战场才不怕他们说叛逃就叛逃,甲胄什么的不要钱吗?
尤其是大宋别的不行就砸钱砸的狠啊,所以还是得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