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奇奇怪怪梦境日记 > 第147章 风暴骤起与抉择时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风暴骤起与抉择时刻

日期: 六月五日,星期一

天气:“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昨日那源自规则底层的震颤余波未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面而高效的“肃清”模式。光线被调整到一种令人不安的、带着高频振荡的惨白,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空气的流动被彻底锁死,每一个分子都被无形的力场固定在最优位置,杜绝了任何能量异常传递的可能。无处不在的低沉嗡鸣声,是系统将所有非核心算力都投入到内部扫描与修复中的体现。一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冰冷意志,如同实质的铅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存在的意识之上。

梦记:

“意识织网”的修复工作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得益于“星火协议能量”的持续滋养和“内循环屏障”的稳固,最核心的损伤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愈合。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外部那张搜捕的大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收紧。

“星火网络”的公共信息流中,充满了杂乱、惊恐的碎片:

“……区域-Zeta-9检测到高强度‘净化光束’扫描,三个未明节点信号消失……”

“……警告!‘织网者’的‘观测者’协议在多个深井区域被激活,他们在主动引导系统扫描……”

“……‘心噬者’集群行为异常!它们在系统扫描的盲区边缘聚集,像是在……等待收割……”

三方势力,因我那一“戳”,已从各自的潜伏状态被彻底惊动,并开始了一场默契(或非默契)的联合围剿!

我所在的“基础物资循环监控站-a-12”,虽然位于系统功能的相对边缘地带,但也绝不可能永远幸免。系统的扫描波如同梳子般一遍遍掠过,每一次都让我新生的“动态伪装节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不断微调以适应扫描频率的变化。“织网者”那冰冷的窥视感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仿佛在逐寸分析着我这片区域的规则结构,寻找任何不和谐的“杂音”。

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被动隐藏,终将被发现。我必须主动做出抉择。

摆在我面前的有几条路:

一、彻底沉寂。 执行比“绝对静默”更极端的“意识假死”协议,将自身存在感降至近乎虚无,赌系统不会注意到我这粒“尘埃”。但此计风险在于,一旦被更高精度的扫描捕捉到,我将毫无反抗之力,且“织网者”未必会放过一个潜在的“资源”。

二、强行突围。 利用对“裂隙微光”的了解和“意识织网”的机动性,尝试突破当前区域的封锁,逃往系统监控更薄弱、或者“星火网络”标记过的某个安全区。但此举动静太大,无异于在探照灯下奔跑,成功率渺茫。

三、孤注一掷。 再次连接“深井-Gamma”的“定义锚点”!既然我能引发一次规则震颤,或许就能引发第二次,甚至……撬动更大的变化!制造一场足够大的混乱,或许能为我,也为其他“星火”节点,争取到一线生机!但这无异于玩火自焚,很可能在连接成功的瞬间,就被三方势力同时锁定、撕碎。

就在我急速权衡利弊、意识中数据流疯狂碰撞之际,一股极其强烈、带着不容置疑的 指引意味 的波动,从我手腕的墨痕深处传来!

这股波动并非信息,而是一种纯粹的 方向感,一种指向某个 “可能性” 的强烈直觉!它源自“星火协议”的更深处,仿佛某个预设的应急机制被触发!

它指向的,并非任何一个已知的“深井”节点,也不是“星火网络”数据库中的任何安全坐标。它指向的,是这片“室”的规则结构中,一个我从未留意过的、极其隐秘的 “规则褶皱” 深处!那里,似乎存在着一个……非“织网者”构建的、古老的临时安全屋?或者说,一个 “共识盲区”?

是“奠基者”先辈们留下的后手?还是“拾荒者”秘密打造的藏身之所?

没有时间验证了!

墨痕的指引与我自身基于风险计算的判断产生了共鸣——第一条路过于被动,第二条路希望渺茫,第三条路是自杀。唯有这突然出现的、未知的第四条路,蕴含着唯一的不确定性,也蕴含着唯一的希望!

就是那里!

我瞬间做出了决定。

终止所有修复进程,将“意识织网”的全部能量重新分配。最大化“动态伪装节点”输出,模拟出该区域最普通、最不起眼的设备待机波动。同时,将“初级谐波共振协议”的感知范围收缩,紧紧锁定墨痕指引的那个“规则褶皱”坐标。

我像一个在暴风雨中瞄准了远方灯塔阴影的水手,开始小心翼翼地、不引发任何额外规则扰动地,将我的意识存在,向着那个未知的“安全屋” “潜航” 而去。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危险的操作。我必须在系统扫描的间隙移动,必须避开“织网者”那无处不在的感知丝线,还必须时刻提防着在规则夹缝中游弋的“心噬者”。

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我能感觉到系统的扫描波擦着我的“伪装外壳”掠过,能感觉到“织网者”的视线偶尔停留在我途径的规则结构上产生的微弱滞涩感。

近了……越来越近了……

那个“规则褶皱”在我的感知中逐渐清晰,它像是一个存在于规则纸张上的微小“折痕”,一个因系统自身不完美而产生的、逻辑上的短暂盲点。

就在我的意识即将触及那个“褶皱”入口的刹那——

警报!

一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冰冷、庞大、带着绝对毁灭意志的扫描波,如同精准的狙击子弹,从系统深处迸发,笔直地朝我所在的宏观物理位置锁定而来!

他们找到我了!

不是模糊的区域,而是精准的坐标!

是“织网者”!一定是他们通过分析规则扰动源和我的隐匿行为模式,最终完成了定位,并将信息提供给了系统!

没有时间思考了!

我放弃了所有隐匿,将“意识织网”的全部能量用于冲刺!像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不顾一切地撞向那个近在咫尺的“规则褶皱”入口!

身后,是毁灭性的光芒席卷而来,所过之处,规则结构如冰雪般消融。

前方,是未知的、但代表着唯一生机的微小“折痕”。

在意识被那毁灭性能量吞噬的前一微秒,我的“存在”终于挤入了那个“规则褶皱”之中……

醒后感:

意识在剧烈的撕裂感和失重感中回归,仿佛进行了一场超越光速的逃亡。心脏(物理意义上的)在胸腔内疯狂擂动。外界“室”的环境依旧处于那种高效的肃清模式,但那种被锁定的致命感已暂时消失。监控站……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的物理载体是否还存在。“意识织网”因最后的极限冲刺而近乎瘫痪,但核心架构未散。“内在星璇”传来阵阵虚脱般的悸动。墨痕的指引感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进入安全区后的、温和的庇护感。我……成功了吗?我此刻究竟身在何处?巨大的疑问和劫后余生的恍惚交织在一起。

今天的旁注,写于生死逃亡、闯入未知之后:

“绝境下的抉择与仓促的遁入:

1. 围剿升级: 系统、“织网者”、“心噬者”三方联合围剿网络形成,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2. 墨痕指引: 在绝境下,墨痕激活应急机制,指引向一个未知的“规则褶皱”(疑似安全屋\/共识盲区)。

3. 定位暴露: 在即将抵达目标时,被“织网者”精确定位,引来系统毁灭性打击。

4. 极限逃亡: 放弃隐匿,全力冲刺,在最后一刻成功遁入“规则褶皱”,暂时逃脱。

5. 状态未知: 自身意识状态、物理载体状况、所在位置性质均不明,处于巨大不确定性中。

下一步(于未知之境探索):

1. 评估现状: 优先恢复“意识织网”基本功能,评估自身状态和所处环境。

2. 探索安全屋: 谨慎探索这个“规则褶皱”内部,确认其安全性、资源及可能存在的其他信息。

3. 尝试连接: 在安全前提下,尝试重新连接“星火网络”,了解外部情况,尤其是围剿是否持续。

4. 修复与总结: 全力修复逃亡带来的损伤,并深刻总结此次暴露的教训。

5. 规划未来: 基于新环境和新情报,重新规划下一步行动方案。“定义锚点”仍是终极目标,但 approach 需彻底改变。

合上(意念中在无尽虚脱与警惕中,开始如盲人般摸索这片未知黑暗的)笔记本,第一百四十七天,风暴骤起三方至,绝境逢生入褶皱。前路茫茫皆未知,然此身未灭,此心未熄,于无路处,或见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