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怎么可能是救世主 > 第373章 社团扩张: “梗文化”的悄然流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3章 社团扩张: “梗文化”的悄然流行

争霸赛的余温尚未散尽,梗玩社那间由旧仓库改造的活动室,已然成为学院里最炙手可热的地方之一。原本门可罗雀的偏僻角落,如今从早到晚都透着热闹的人气,甚至需要排队才能进入。那扇被王铁柱用废弃零件和发光符文改造的、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金属大门,仿佛成了通往“新世界”的入口。

活动室内外,景象早已不同往日。内部空间被巧妙分区:原先杂乱堆放的杂物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王铁柱捣鼓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训练设施”——比如一个会根据辱骂强度调整反击力度的“抗压木人桩”(俗称“骂桩”),一个能模拟各种奇葩地形(如指压板沼泽、肥皂水滑梯)的“应变反应区”,以及一个由梵天·零设计、用于测试各种“梗技能”能量波动和效果的数据采集角。墙壁上贴满了尹新月设计的社团海报,风格混搭,既有古典水墨风的“梗”字,也有像素风格的喵傲天头像,旁边配着文字:“今天你梗了吗?”

活动室外的小空地,则成了非正式的“交流区”。许多并非梗玩社正式成员的学生,也会聚在这里,或好奇地张望,或兴奋地交流着最新的“梗”。

这种变化,像滴入清水中的墨点,迅速在学院内部晕染开来。

课堂上,严肃的氛围开始被微妙的“梗元素”侵蚀。

阵法理论课上,诸葛明教授正在讲解一个复杂的嵌套聚灵阵。当讲到某个关键符文连接点容易因能量过载而崩溃时,台下忽然有学生小声嘀咕了一句:“这节点怕不是个‘脆皮大学生’吧?” 顿时引来一阵压抑的低笑。连讲台上的诸葛明教授都愣了一下,随即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微微上扬,居然顺着话头解释道:“嗯,形容得倒有几分贴切。此节点确需‘稳健’而非‘激进’的灵力灌注。”

炼丹基础课上,当一位同学不小心火候失控,一炉药材化作焦炭,冒出浓烟时,他本人还没反应过来,旁边已经有人下意识地喊出了:“快!快给他p上‘痛苦面具’!” 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连那位失败的同学都挠着头,苦中作乐地做了个夸张的痛苦表情。负责指导的尹新月忍俊不禁,一边帮忙处理残局,一边心想:这帮家伙,中毒不浅啊!(≧?≦)

甚至连学院公告栏都未能幸免。原本严肃的“关于规范校园内灵力飞行器使用的通知”下面,不知被谁用可擦写的灵光笔添上了一句小小的吐槽:“御剑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那御扫把呢?” 虽然很快被巡查的学长擦掉,但看到的学生们都会心一笑。

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更是充满了各种只有“圈内人”才懂的暗号。

食堂里,两个学生相遇。

“嘿,今天‘真香’了没?”

“别提了,立flag说再也不吃辣,结果看到麻辣香锅又‘控制不住我记几’啊!”

“哈哈哈,人类的本质!”

修炼间隙,有人抱怨进展缓慢,同伴可能会拍拍他的肩膀:“别急,想想凡哥,说不定哪天就被‘系统’砸中了呢?或者,你先试试对着木桩喊‘键来’?”

这种流行,甚至开始反哺梗玩社的正式成员。

王铁柱发现,最近他走在路上,时不时会有不认识的同学跟他打招呼,甚至有人拿着一些简单的小法器跑来问他:“铁柱师兄,你看我这个‘自拍杆’(一个带伸缩杆的留影石),能不能也改造一下,喊‘茄子’的时候自动打光?”

尹新月在“抖玄”平台的直播间人气暴涨,许多学院外的观众也慕名而来,点名要看“梗玩社日常”或者“新月仙子炼丹翻车集锦”(尹新月:我谢谢你们啊!(╯‵□′)╯︵┻━┻)。她不得不和梵天·零合作,开发了一些简单的“表情包特效”插件,用于直播,效果出奇的好。

就连梵天·零,这个原本对“流行”毫无概念的三无少女,也开始在数据库里为这些新出现的“学院梗”建立词条和关联分析。她发现,这些看似无意义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在特定群体中能有效降低沟通成本,提升群体认同感,甚至能微妙地影响情绪和状态——这似乎与林小凡的“梗能量”有某种底层逻辑的相似性。她开始尝试理解并记录这种“文化现象”,偶尔甚至会模仿一两个简单的梗用语,虽然听起来依旧像电子合成音,却让社员们感到莫名的“萌”。

林小凡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他每天乐呵呵地看着学院里弥漫的沙雕气息,感觉就像回到了前世网上冲浪的快乐时光。

【系统:【叮!检测到‘梗文化’在特定群体(学院)中形成初步‘文化范式’!信仰(沙雕)之力覆盖范围扩大!宿主的‘梗领域’影响力提升!获得新技能:‘梗之共鸣’(被动)——在流行梗文化区域内,宿主所有梗技能效果小幅提升,能量消耗微幅降低!】 ?(^?^*)】

“看见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林小凡站在活动室中央,对着日益壮大的社员们(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名正式成员和更多编外爱好者)发表即兴演讲,肩上的喵傲天懒洋洋地舔着爪子,仿佛在表示“这都是基操”:“我们梗玩社,不仅要自己玩梗,还要让梗玩出圈!玩出风格!玩出水平!让整个学院都充满快活的空气!”

“哦——!”社员们热烈响应,一个个眼睛放光,仿佛找到了组织。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喜闻乐见。一些特别古板的老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是“学风浮躁”、“不务正业”的表现。但大势所趋,这种轻松、自嘲、充满创造力的交流方式,仿佛有一种天然的魔力,尤其是在黑雾压境的沉重背景下,为年轻学子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情绪出口和心灵避风港。

“梗文化”如同一种温和的病毒,在玄煌学院这片土壤上,悄无声息地扎根、蔓延,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生态。而梗玩社,无疑是这场无声变革的核心发酵池。谁也不知道,这股看似无厘头的风潮,最终会将这所肩负救世使命的学院,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