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特恩惊恐的目光中,明军的第二轮炮弹,裹挟着充足的动能再次袭来!
炮弹旋转着破开船板,将船内的荷兰兵撞得抱头鼠窜,最憋屈的是他们还无法还击。
斯特恩眼见敌舰,以每分钟两发的速度,不停的朝他们倾泻炮弹。
愤怒的咆哮道:“岸防炮呢?死哪里去了?本司令定要禀报公司高层,绞死这般懦夫!”
一名卫兵挺直身体,抚胸欠身道:“尊敬的司令官大人,岸防炮够不着他……”
话还未说完,一发炮弹再次正中驾驶舱,将这名正在说话的卫兵,轰碎在斯特恩面前!
被溅了满脸血的斯特恩,发出一声不似人的怪叫:“啊——!”
竟然直接昏死了过去,这种活生生一个人顷刻间便在眼前,化为碎块的冲击力着实狠!
拿出崇祯赐的千里镜,看着远处炮弹落点及毁伤,黄蜚内心不由感叹:陛下乃真神也!
有如此坚船利炮在,哼哼!区区红夷人,跟他们的掩体一样可笑!
一阵狂轰过后,荷兰人残存的六艘盖伦船,有三艘的船员已经弃船,纷纷跳入海中。
岸防炮怒吼着,炮弹落点隔敌人数百步落海,并未保护到盖伦船,活像位无能的丈夫。
跳海的荷兰士兵们,正竭尽全力的游向特伦帕岛,斯特恩隐约感觉手指在流血。
他正被军医采用放血疗法,见到斯特恩悠悠醒来后,军医立即着手给其手指包扎。
他焦急的起身,看到舰队仅剩的三艘战舰,满脸苦笑道:“哈哈哈~!我完了呀!”
随后,斯特恩深吸一口气道:“唉!升白旗吧,不打了我们投降啦!”
仅剩的三艘盖伦船,齐齐升起了白旗,但明军没见过这玩意呀,打得好好的升旗干啥?
黄蜚、祖大寿两艘船,正打得火热时传令兵,跑进来道:“将军,南安侯传信来了。”
“他说,荷兰人这是投降了,我们可以靠岸登岛了,不必再浪费弹药了。”
果不其然,一艘小船朝华夏号驶来,船上之人奋力的摇着船桨,企图让船走更快点。
斯特恩满脸颓丧之色,郑芝龙的鸟船也迅速靠拢,这里就他一个人能听懂荷兰语。
华夏一号的甲板上,斯特恩将军刀及千里镜,捧在手心单膝跪地递给黄蜚。
并恭敬道:“尊敬的大明将军,本人代东印度公司高层,提请投降请您准许!”
黄蜚深吸一口气接过,象征臣服的军刀和千里镜,傲然道:“解除武装,上交战舰!”
“尔等,随本将战船回满剌加城,随我军会去接收满剌加,你告诫城中守军切勿顽抗!”
郑芝龙实时传递了消息,斯特恩低头道:“请将军放心,我们这就回去撤离。”
黄蜚对郑芝龙道:“一官老兄,劳烦你带夹板船的俘虏船,随本将一同前往满剌加。”
“给祖将军打旗语,告知他留守特伦帕岛,尽快修筑水泥菱堡,本将去接收满剌加城。”
斯特恩原本还以为,明军会放他自行离开,哪知对面将领根本不给机会。
他原本想脱身后,派快船赶在明军接替城防前,去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求援。
见斯特恩低着头久久不回话,黄蜚冲郑芝龙点头示意,后者心领神会的抱拳应是。
郑芝龙一把薅住,斯特恩的头发嗤笑道:“你最好别生出,去巴达维亚求援的想法!”
“否则,我军不介意把巴达维亚,给一同打下来!明白吗?”
黄蜚转身道:“此处交给你啦!本将去写战报奏本,看好这个红夷鬼!”
“对啦!一官老兄,你的鸟船逆风航速够快,用的鸟船送份折子进京,你觉得如何?”
郑芝龙点头道:“可以,咱不是俘虏了三艘盖伦船吗,不缺本将旗舰那点火力。”
“不过,咱们需要先去满剌加城补给,船上的粮食和淡水,不够回到大明的了。”
船队起锚,浩浩荡荡的朝满剌加而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巴达维亚,对此却一无所知。
经过三日的航程,明军到了满剌加满口,守城的军士看着庞大的,华夏一号战船。
眼里满是惊愕与谨慎,他们在想这是哪方船只?若是商船的话大的过分了些。
直到守城士兵,看到斯特恩副司令官,举着白旗走到城门前,荷兰士兵这才反应过来。
好……好像副司令被俘虏了?司令官阁下去哪里了,难道葬身鱼腹了吗?
果不其然,斯特恩命令士兵打开城门,宣告了已经投降的命令,荷兰士兵方才回过味。
这是真投降了呀!他们不是派了十艘战舰,一起去了特伦帕岛吗?
守城士兵高声喊话道:“副司令官阁下,请问司令官去了哪里?没有命令……”
斯特恩大骂道:“混蛋!司令官脑袋开发了,他还怎么来下命令?”
“难道,你们忘记了公司的规定吗?长官战死由下级接替,我现在是最高司令官。”
“给老子打开城门,你们不想死的话就快点开门,否则上帝都救不了你们了!”
被骂了一通的荷兰士兵,虽心不甘但也只得听令,将吊桥放下来并打开城门。
满剌加城被明军接管,士兵们迅速从船上卸下水泥,投入了紧张的城防加固中。
崇祯临行前告知过黄蜚,称巴达维亚城才是红夷鬼的总部,那里武装力量更强大。
满剌加城加固城防,需要在军事打击后列在首位,暂时他们是孤军深入得不到支援。
而随军的船员,将郑芝龙派的士兵一起算上,也仅有三千六百余人。
一场海战打下来,明军共计死伤几百人,连伙房厨子都算上至多,不过三千一百余人。
还要提防,红夷人有可能的猛烈反扑!好在,带了五支大威力后膛枪。
这种超远距离狙杀武器,即使满剌加城被轰烂也无妨,红夷人只要派兵攻城。
便能体会后膛枪的恐怖之处,更何况只需守住满剌加海峡,想攻进来也绝非易事。
何况,有高标号水泥加固,原本的砖石城墙只会更坚固,想轰碎可没那么简单。
红夷人只要一次打不赢,便会放弃继续进攻的想法,因为他们承受不住太大的损失。
崇祯正是看透了这点,才敢派黄蜚和郑芝龙,孤军深入奔袭万里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