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合院的书房里,亮着一盏落地灯。林万骁处理完一份关于wIpo会议后续跟进的文件,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太阳穴,抬头看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妻子夏宁宁。

她蜷在沙发里,膝盖上摊开着几份文件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着她略显疲惫却异常认真的脸庞。她咬着下唇,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垂落的一缕发丝,显然正陷入某种艰难的思考。

林万骁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知道妻子最近面临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她牵头负责的那个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政策评估”的国家级重大课题,历时两年多,已进入结项收尾阶段,几份核心研究报告初稿得到了学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也正因如此,她收到了一个新的橄榄枝,某核心部委下属的政策研究机构,希望她能过去担任一个副所长(副司局级)的行政职务。

是继续留在高校,沿着纯学术路径深耕,争取更高的学术头衔和更自由的研究空间?还是进入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将学术积累转化为更直接的政策影响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行政事务、会议和不可避免的人际周旋?

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关乎未来生活方式、价值实现路径的重新定位。

林万骁起身,去厨房热了两杯牛奶,端过来,将其中一杯轻轻放在夏宁宁面前的茶几上。

“还在想?”他在她身边坐下,沙发微微下陷。

夏宁宁抬起头,接过牛奶,双手捧着,轻轻叹了口气:“嗯。两边好像都有舍不下的东西。”

“说说看,具体纠结什么?”林万骁的声音很温和,带着引导。他知道这种时候,需要的是帮她理清思路,而不是代替她做决定。

夏宁宁喝了一小口牛奶,组织了一下语言:“留在学校,好处是明显的。环境相对单纯,时间自由,可以继续专注在我感兴趣的领域做深度研究,带带学生。这次课题做完,院里意思,明年申报‘长江学者’的希望很大。而且,”她顿了顿,看了林万骁一眼,“时间上更能兼顾家里,你和曦曦也能照顾得好些。”

林万骁点点头,没有插话。

“但是,”夏宁宁话锋一转,眼神里透出几分不甘和向往,“那个研究所的平台不一样。它是直接为部委决策提供支撑的,做的研究更贴近实务,是真的有可能影响到国家政策走向的。你知道的,我做研究,从来不只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更希望那些思考能真正用得上。去了那里,或许能把我这些年对文化产业、对数字经济的观察,更直接地转化为推动力。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成就感。”

她放下牛奶杯,手指轻轻敲着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可弊端也明显。一旦担任行政职务,大量的时间就要耗费在开会、协调、写汇报材料上,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的时间会大幅缩水。而且,那种机关文化……你知道的,人际关系比高校复杂得多,我怕我不适应。”

林万骁静静地听着,等她把所有的利弊都摊开,才缓缓开口:“宁宁,首先,无论你怎么选,我都支持你。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请更得力的保姆,我也会尽量调整时间。曦曦也慢慢大了,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时刻离不开人。”

他先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才开始分析:“从你个人发展来看,这两个选择,其实是两条不同的路,没有绝对的对错。”

“留在高校,走纯学术路线,天花板很高,‘长江学者’之后还有院士,你可以成为一个领域内受人尊敬的权威。自由,清净,能最大程度保持你思想的独立性。缺点是,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可能主要局限在学术界,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的路径比较长,有时甚至可能‘曲高和寡’。”

“去研究所,走政策研究路线,是另一种价值实现。你的研究能更快地接触到决策层,直接影响政策制定,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确实是纯学术难以比拟的。而且,在那个位置上,你能接触到更多核心信息和实务部门的同志,视野会更开阔,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会更深入。缺点是,确实会牺牲很多研究时间,甚至可能被迫去做一些你个人兴趣不大、但上级交办的研究任务。机关的人际关系,也需要投入精力去经营。”

林万骁看着她眼睛,语气变得深沉:“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你可能没细想。你去了研究所,我们俩就真成了‘体制内夫妻’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事业会更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会带来一些便利,比如信息互通、资源互补,但也会带来更多的关注,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你需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夏宁宁微微一怔,这个角度她确实考虑得不多。她沉吟片刻,问道:“那从你的角度看,更倾向于我选哪边?”

林万骁笑了笑,摇摇头:“我不能替你选。我只能帮你分析利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察。你骨子里,其实是有股‘入世’的劲头的。你不是那种能完全安心待在象牙塔里不同世事的人。你对现实问题有强烈的关切,也有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现状的冲动。这次做国家级课题,你跑遍了那么多地方调研,跟那么多企业、官员深入交流,那种兴奋和投入,是藏不住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你现在还年轻,有冲劲,有想法。这个时候进入政策研究一线,正是积累实务经验、拓展人脉视野的黄金时期。等年纪再大些,可能就更习惯高校的相对安逸了。至于行政事务和人际关系,”他语气带着鼓励和信任,“以你的智商和情商,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无非是多花些心思,调整一下工作方式。”

夏宁宁听着丈夫的分析,眼神渐渐从迷茫变得清明。她确实渴望自己的研究能产生更直接、更广泛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林万骁点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

“至于‘体制内夫妻’的问题,”夏宁宁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恪守底线,就不怕别人说什么。而且,我相信我们能把握好分寸。”

林万骁握住她的手,微凉柔软的触感传来:“你想清楚了?”

“嗯。”夏宁宁重重点头,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我想试试那条更有挑战的路。去研究所。学术研究我不会完全放下,可以挤出时间做,但我想看看,我的那些想法,能不能真的在现实中溅起一点水花。”

“好。”林万骁紧了紧她的手,“那就去。家里有我。”

决策做出,夏宁宁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开始兴致勃勃地跟林万骁讨论起研究所那边可能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如何平衡家庭。

窗外,夜色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