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210章 瞌睡来的枕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罗德江突然想起来似的:“院长,我看有必要整理一下你这些年来的病案。

也不是我拍马屁,现在回想起来,这几年还真有不少经典的案例呢。

先不说脑膜炎和麻疹两次疫情,就说当年陶主任、闫书记和朱主任的抢救,以及弗茨和菲普父子的治疗,哪一个拿出来不都是经典?”

黄不凡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心动的,不过转念一想,这么做有点高调,目前的氛围,暂时还不适合搞。

于是拦住了罗德江,只是让他自己有兴趣就可以整理一下,别搞得动静太大。

对于目前的黄不凡来说,那就是静待时机的到来即可。

中午,黄不凡亲自做饭,等蒋小珍和美兵美芳回家吃饭。可他们刚回来端起碗,黄德志又来叫他接电话,说是闫书记打过来的。

黄不凡顾不上吃饭就要起身,蒋小珍念叨了一句:“如果那个电话里可以搬着走就好了,不用耽搁你吃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不凡虽然嘴里呵呵安慰家人,但心里却想起了一件事:

在中州的时候,雷同明的妻子陈丽红是搞通信的,还是邮电研究所的技术骨干。能不能从她身上做点什么?

想着想着,人已经到了办公室,接起闫书记的电话,虽然对方看不到,还是先用尊敬的语气问候。

闫书记在电话里没有多客套,简单寒暄了几句就直奔主题。

闫书记也遇到了头疼的事。华安县里有个电话机厂,也就四五十号人的样子。

说是电话机厂,其实就是生产一些简单的部件,以前全部供给潭州。

可去年下半年开始,潭州电话机厂嫌弃华安的质量不好,于是砍断了十来年的关系不要货了。

几十个人就是几十个家庭,没有销售就没有收入,邮电局的领导来县委求援,弄得闫书记一个头两个大。

加上他自己现在也正是紧要关头,不想留下一个办事不力的口碑,于是就来和黄不凡商量,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麻烦。

黄不凡刚才还在想起通信方面的事呢,没料到闫书记也来凑热闹。

于是详细问了一下电话机厂的情况,得知以前的产品质量都不错,只是这几年乱了导致,于是心里一动:让高小鹰的收音机厂‘吞下’来。

得知黄家湾收音机厂愿意接手,闫书记虽然松了口气却又不无担心:

“不凡,虽然我是向你求助,可也没有压着你硬抗,真要让你为难我也过意不去啊。”

黄不凡赶紧安慰他:“书记,我们打交道这么多年了,你哪次看我吃过亏?收音机厂正需要熟练工人呢。”

说完了正事,闫书记又透露了一点自己的消息:五一过后,等华安铁路正式通车之后,自己就要离开华安、离开常阳了。

黄不凡稍微有点紧张,如今如果闫书记离开华安,去了常阳地区还好,去了其他地区的话,自己就真的失去了很大的助力了。

闫书记当时还是公社书记的时候,自己就和他打交道,看着他一步步成了区长,又成了县委一把手。如今还要更上一层楼,想不到却要离开常阳!

闫书记也明白黄不凡的担忧:“不凡,你也不要多么担心。

据我所知,华安的一把手很可能还是你的老熟人,常阳地区我会有调整。

再说了,我也没有走多远,就在隔壁的武陵地区呢,回我自己家的话,比去明高公社还近……”

听说闫书记将要去武陵地区,黄不凡心里突然有了点兴奋,刚才一点点担心全部不见了。

因为他马上想到了一个事情:澧州电子管厂就在武陵地区。

这不真的是老天爷来助力么?自己还一直为显像管的未来苦恼,全靠高小鹰自己去搞定澧州电子管厂,天知道有多大阻力?

有了闫书记在武陵地区,什么问题都有解决的途径了。

这个电话算是皆大欢喜,闫书记解决了燃眉之急,黄不凡获得了一批熟练的工人,算是为未来的通信行业埋下伏笔。

放下闫书记的电话回家吃过饭,黄不凡就开车去了香草溪,先找高小鹰说电话机厂的事。

高小鹰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让自己接手那么个烂摊子,但对黄不凡的决定从来不会怀疑:

“大哥,虽然我不知道你让我们接手电话机厂的理由,但我会踏踏实实做好的。”

对于高小鹰,黄不凡不介意多说几句:

“二混子,我们的眼光要看长远点。不都是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就会过上楼上楼下,点灯电话的幸福日子么?

我们搞电视机是奔这个目标,搞电话同样是这个目标。你想一下,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东西,只要我们搞得好产品,还担心什么?”

高小鹰瞪着眼睛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答应明天就去县城接洽。

黄不凡又看了看几个正在“打磨”电视机的人,还是杨小强搞出来的那一台,被他们反复拆装了无数遍。

一次次地改进,从性能到外观,逐一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也熟练了装配工艺。

心想着来都来了,就去富华厂看看吧,于是又进了香草溪,直接找到了胡厂长。

胡铁军也是满面春风,拉着黄不凡介绍起自行车车间的情况:

“黄院长,铁路马上就要通车了,我们收到了很多订单,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仓库都堆积如山了。”

两人聊了一阵,胡厂长也不瞒,五一之后,富华厂全部转为民用,归属华安县管理,到时候还要找一些拳头产品才行。

黄不凡随口就说到:“凭富华厂的工业底蕴,那还不容易?自行车之后可以搞摩托车,摩托车之后还有小汽车,哪个不是好生意?”

胡厂长听得一愣:“摩托车?小汽车?你是说真的吗?就算我们能搞出来,那东西那么金贵,能有多少人买得起?”

黄不凡哈哈大笑地安慰:“前几年,自行车也是多么奢侈?现在不也好了很多么?

要不是你们富华厂在我们富桥这里,现在连我要买台自行车都为难呢。

可现在的富桥人,有台自行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虽然还买不起汽车,可真有了摩托车还不用票证的话,估计也有不少人家愿意掏钱……”

这个话题信息量太大,胡厂长一时间消化不了,嘴里却也答应着,自己要和老朱好好合计合计这事。

在胡厂长的陪同下,黄不凡又在几个车间里转悠了一阵,也终于见到了下沉到一线的朱总工。

看着双手沾满机油的朱总工,黄不凡随口提醒:

“老朱,自行车的技术没什么难度,用不着您每天亲自监督把?要我看,您还不如搞点其他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