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哥离家一个月有多,黄玉明这个书记似乎有很多话和他说:“大哥,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家里的事还是有很大进展的。

首先就是铁路,从县城到富桥的这一段已经基本完工,目前正在全力完成从烟口到县城的那一截。

闫书记八月初去省里开会,据说省里准备,从我们富桥去往宝庆和连道这一节也准备开工了。”

这真是个好消息,人确实是个不知足的动物。没有铁路前,就想着沂溪公社这里能有铁路。现在有了,又想着能两头通达。

黄玉明的好消息还不少:“牛角塘电站准备动工,所需水泥大部分选择我们的华盾水泥。赵国庆和孙建国一直在盼你回来了,商量继续扩产的事。”

黄不凡摸了摸鼻子,没想到自己出门才一个月多几天,这个变化还真的大。

但随即就想到九月份,伟人离世那个天地同悲河山呜咽的日子,黄不凡还是提醒黄玉明:“夜校的事搞得怎么样?”

黄玉明点点头:“总的来说还是很有进展的,至少大家多少能认得几个字了,每个大队也总有几个尖子生,万一今后有什么需要,也不至于完全找不到人。”

黄不凡意味深长地说道:“总的来说,过完今年,我相信这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是要沉住气。”

第二天,黄不凡一大早就来到医院这边。

黄德志和罗德江几个昨晚就见过面了,有几个病情较重的病人,请院长过来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黄不凡跟着大家一起查房,重点诊查了几个重病人,发现刘伟方等人处理的很到位,也就抱着效不更方的念头:

“伟方,小罗,这几个病人处理得不错,我们也不能贪图冒进,俗话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安抚好家属,只要一天比一天好点就行。”

两栋住院部,除了新大楼的一楼开辟了几间‘高干病房’暂时空着外,其他楼层基本都住满了。

黄不凡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按照这形势,明年、顶多后年,沂溪医院还得扩建才行。

回到门诊部,罗德江拉着黄不凡去自己诊室:“院长,你回得这么迟,我老师都等得不耐烦了。”

黄不凡大惊:“你是说黎老?我和他没有约什么啊?”

罗德江瘪瘪嘴:“你去津城十来天后,老师就来了华安卫校,还临时上了几节课呢……”

黄不凡更是有点吓着了:“你们这些家伙,真的是不知轻重了,黎老那么大年纪,你们还敢让他去上课?”

黄不凡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罗德江也是很无奈:“我们也这么劝过他,但老师说,看到这么多求知若渴的年轻人,他实在忍不住。”

罗德江最后还说,黎老一直在问黄不凡什么时候回来,他想来沂溪医院看看。

黄不凡的心情这才好起来:“我今天还要去水泥厂有点急事,你开车去接黎老过来行不行?”

罗德江马上同意:“刚好我明天有一节课,那我下午过去,明天下午才能回来。”

又和黄德志聊了一阵医院的近况,得知一切都有条不紊,黄不凡放心多了。

尤其是几个医院的人凑在一起,富桥公社卫生院和富桥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黄不凡一直有点担心他们心里不舒服。

听黄德志说起,大家都表现得不错,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纠纷。

主要是来了沂溪医院有事做,也有收入和福利,你要是有意见,那就回去饿肚子好了。

处理完医院的事,黄不凡没有停留多久,带着蒋小珍和美文回了黄家湾,直接去李大娘家看雷阿姨。

进屋的时候,雷阿姨和李大娘不知道说到什么开心的事,两人正乐呵着呢。

看到黄不凡进来,李大娘赶紧起身要抱美文,那小子却扭着屁股不让抱:“外婆,我是大人,自己能走……”

雷阿姨却坐在那里没动,目不转睛地看了黄不凡一阵,看得黄不凡心里都有点发毛了,雷阿姨才缓缓说道:

“你小子还知道回家啊,一声不吭跑那么远,你可要记住,你不是军人,犯不着以身试险。”

黄不凡心头一暖:没想到刚见面,雷阿姨不是问自己儿子的情况,反倒关心自己的安危来。赶紧腆着脸回答:

“阿姨,我这不也是适逢其会么。如果没赶上还好说,真的碰到了,总不能当逃兵吧?地震的事,只要当时没出事,救援的时候就是累点,没有什么危险……”

为了转移雷阿姨的注意,黄不凡赶紧介绍了杨光明和雷司令的情况。

得知大哥和儿子都很平安,雷阿姨也松了口气,但还是不忘教训黄不凡:“他们都是当兵的,一切听从命令,可你不同……”

黄不凡又拿出雷同明捎过来的豫南特产,雷阿姨却说:“这个二侄子,虽然和他哥性格不一样,但也是重情义的人,多亏他这么远带东西过来。”

于是又拉着李大娘,两人议论着那些东西,甚至还全部要塞给她。

两人推让着也客气着,黄不凡留下蒋小珍母子,自己开车去了水泥厂,他还有不少话要和赵国庆等人说呢。

水泥厂确实一派红火,三个车间机器轰鸣,所有人没有一个清闲的,就连赵国庆也在车间监督。

孙建国更是守着特种水泥车间,说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改善生产流程。

两人带着黄不凡回了办公室,刚好喝了口水,罗德江就开口了:“黄大哥,牛角塘水电站马上就要动工,合同已经签好了,我们的生产压力不小啊。”

赵国庆也跟着介绍了情况,按照目前的合同定额,每个月还有五百多吨的缺口,足以多开一条生产线了。

黄不凡问了一句:“牛角塘电站固然需要供货,但电站也就几年的建设工期,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牛角塘建好了之后的销售问题?”

罗德江是搞技术的,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他问住了。

赵国庆专门搞管理,角度到底不同:“我们有安排,年初就开始安排人跟着高小鹰跑,有好几个地区的反响还不错,应该能打开销路。”

水泥这个东西虽然目前还是紧俏物资,但一些年后就不同了,如果现在盲目扩产,将来就会很难抽身的。

而树立口碑打开更广的销路,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黄不凡担心的正是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