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94章 水泥厂开路边更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章 水泥厂开路边更好?

回到家里,蒋小珍在阶基上朝他说:“二弟让你去他家吃饭。”

连自己的门也没进,黄不凡转身就去了黄玉明家,还在门口就听到屋里欢声笑语,又以姚厂长的声音最大。

走到门口,马上就被姚厂长发现了,赶紧起身对他喊:“黄院长,我们说要等你回来一起吃,都是黄支书说不用等,你要怪就怪他哦。”

黄不凡接过高晓辉盛来的饭,姚厂长又让他坐在他身边,把筷子也放下了:

“山里的两种主要原料我已经确认好了,取了十个样,和昨天你拿去的那些样品完全一样。我认为确实是上等的水泥原料,刚才打了电话汇报给毛书记。

毛书记正在和其他领导开会,会议结束就会通知我们,我下午还要进山一趟……”

黄不凡大喜:“那下午我也陪你进山吧,一起去看看怎么操作更合理。”

吃过饭已经是一点左右,毛书记的电话准时而来:

“老姚,地委刚刚的会议决定,同意马上在华安县黄家湾大队建设水泥二厂。我会带人马上出发,今晚开个现场会。”

姚厂长也汇报,自己下午还要再次进山仔细查看一下地形,到时候在现场会上汇报。

挂了电话,黄玉明带队,姚厂长和黄不凡边走边讲,还有两个生产队长也扛着锄头跟着,直接又到了黄家湾山。

山上的原料石头已经不需要再看了,这一回主要是来看开厂方面的问题。

姚厂长作为多年的水泥厂长,很多事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走到山脚下,姚厂长开口了:“黄支书,黄院长,从公路走到这里,估计有一千五百米的样子。

现在就是一条骡马路,想要在这里建水泥厂,少不得修一条路、修一条好点的路。”

这一点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在点头,两个生产队长更是满口答应:

“反正现在也没事做,我们组织全大队的劳力一起上,不用多少天就能搞出个毛样。”

姚厂长却给他们泼了冷水:“建水泥厂需要很多大型设备,建好了还要运水泥出去,这条路可不能马虎,不但要拓宽,最好还能硬化一下。

拓宽的事好说,硬化的事就麻烦了,谁都不敢冒失开口。”

黄不凡却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姚厂长说的都是事实,我有个观点你看怎么样?

先把路拓宽,等厂子建起来产出了水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水泥硬化路面啊,不是能省很多钱么?”

黄玉明和两个队长都说好,姚厂长勉强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也行,就是大设备进来的时候麻烦了,新拓宽的山路,我看都是黄泥土,还真不好说呢。”

这个问题黄玉明没有多想就找到了法子:“我们先把修宽点,一边修一边从河里拖鹅卵石铺上,就算下点雨也不会打滑。”

另一个队长却说:“去河里拖卵石,要我看,还不如去把石灰窑那里的石炭渣拖过来。那东西能够吸水,下雨的时候还能听到吱吱的淬水声呢。”

黄玉明眼前一亮:“不错啊,我这么把拿东西忘了,拖过来铺路也是废物利用,顺带腾开了地方,真是一举两得。”

姚厂长听说有能吸水的东西铺路面,也没有反对。

但随即又说了一个疑虑:“除了路之外,水泥厂还要大负荷的用用电,不知道你们这里的电容量怎么样?”

这个谁都不大懂,就连黄玉明也只能说:“我们这里的电是从富华机械厂那里拉的线,这个专业的事,我的去请教他们才知道。”

姚厂长终于找到理由了,转头对黄不凡说:“黄院长,既然这里面有那么多麻烦,我们能不能折中一下,把水泥厂开到外面去,就在公路旁边搞块地,那样能省很多力气啊。”

连黄玉明都恍然大悟:“姚厂长这提议不错啊,那样这里面的路就不用太高要求了。”

但黄不凡却摇了摇头:“我不同意把水泥厂开在公路边。”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黄不凡才说:

“虽然把厂子建在湾子里确实能省很多事,但我在想,水泥厂投产后,肯定有点粉尘吧,烟气也少不了吧。

厂子周围的庄稼怎么办?群众的家怎么办?大家都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房子也搬不动的。

如果每天都生活在又是粉尘又是气味的地方,我还宁愿不要那样的厂子呢……”

这番话就算姚厂长听了也不是很明白,更别说两个生产队长了,就是黄玉明,要不是对大哥有种盲目的信任,可能也要提出异议。

黄不凡继续解释:“我们建厂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把山里的石头做成水泥换钱?那么大的山水能换多少钱?

等黄家湾大队都有钱了,家里却住得不舒服,子孙后代只怕会戳我们的脊梁骨啊。”

前世的记忆里,环境破坏的后果黄不凡记忆犹新,现在清澈见底的沂溪,大人孩子随时都能下河游泳。

可九十年代后,沂溪也几乎成了一条臭水沟。就因为富桥区改建成镇,镇上的生活污水排进了沂溪。

别说喝水了,光脚下河里走一趟,脚杆上都得痒半天。

说到了子孙后代的事,几个人才起了警惕。再加上大家都知道,黄家湾大队的今天,几乎都离不开黄不凡,他的话分量更重。

见大家被“敲醒”了,黄不凡继续说道:“我们把水泥厂建在这里,离生活的湾子里还隔着几个山坳,这里的烟气粉尘根本影响不到那里。

就算是这条小溪,水泥厂投产后,我们也得提前规划一下,不要让污水直接流到沂溪里面去。”

这个思维就太超前了,几个人都不是很理解。

就算姚厂长也觉得黄不凡有点不可思议,却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最后说到以什么形式开厂的话题:

“关于怎么开厂的问题,我的意见很明确,就是由地区水泥厂一力承担。

我们有技术有设备,黄家湾大队有原料,这个厂子很快能获得收益。

再说了,地区也说这是“第二水泥厂”,我们就应该按照地区水泥厂分厂的形式来操作。”

黄不凡马上反对:“姚厂长,水泥厂有技术有设备不错,但两年多三年了,产出的水泥还不不如人意,主要就是原料受限,这个你不反对吧?”

见姚厂长点了点头,黄不凡继续说:

“我看这第二水泥厂就该以合作的形式,地区水泥厂出设备出技术,黄家湾大队出原料出人员,人手不够的话,还可以在沂溪公社找支援。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既可以保证水泥厂顺利运行,又能改善地方的经济条件。

如果只是地区水泥厂开个分厂,那样的话,在黄家湾大队的人眼里,你们就是“外来人”,就有可能想方设法去占你们的便宜,甚至阻碍原料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