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72章 高小鹰观念超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小鹰摸了摸自己的头:我每到一个地方,最烦的就是吃饭,却又无可奈何。

每个地方都是国营饭店,你明明掏了钱掏了粮票,可人家就是爱理不理,好像你就是去要饭似的。

要我看,开饭店的态度最为关键,就算价格稍微高点,如果你的态度足够好,人家多出一点钱也心甘情愿啊。

所以,我将来开的饭店,首先就要强调服务的态度,绝对不能让来吃饭的人不愉快。

当然,现在也有个省心的地方,就是价格不用太操心,反正大家都是一个价。

黄不凡点头肯定:二混子,你这头脑确实不错,出个差能想明白这么多事,你将来肯定能发大财。

高小鹰呵呵啥傻笑:大哥,还是你这声二混子听得自在。不过你说发大财的事,就算能挣到钱也不敢发啊。

黄不凡不好解释,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

这个事你不要急,过些年你自然就能明白了。我提醒你一句,这几年你别尽想着钱,宁愿自己少拿点让集体占大头,也图个安心。好事还在后头呢……

高小鹰又介绍了自己这半年来在外面的见闻,说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我以前还以为,我们富桥这里就算不错了。可真的走到外面才知道,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门路,想要挣钱其实并不难呢……

黄不凡深有同感,心里算了一下,至少得78或者79年前后,胆子大的人搞“投机倒把”了,一夜暴富的例子不在少数。

高小鹰如今才20岁,再摸爬滚打六七年,到时候政策一来,立马就能“遇风化龙”了。

七月中旬,黄不凡开车去潭州。美娟放暑假了,要去接她回来住几天,顺带请雷阿姨也来山里避暑。

蒋小珍刚刚确定怀孕,黄不凡就没有带她。

其实,常福公路的进展非常快,很多路段的硬化已经完成了,吉普车跑起来非常平稳,几乎感受不到太大的颠簸了。

可惜隔一段就还有一段正在施工的,速度一时快一时慢,但也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常阳地区。

先去地委向毛书记问了个好,又和雷同军聊了几句,问他要不要去潭州。

雷同军没好气地说道:你又想抓我的壮丁了么?我今天还真没时间,军分区有任务呢。

告别雷同军,黄不凡没有在地区逗留,直接去了省城,终于赶在中午到了雷阿姨家。

见到父亲来了,美娟很开心,但他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已经懂得含蓄一些。

雷阿姨早就准备好了行李,只等黄不凡来吃过饭就可以出发。

雷阿姨让美娟给父亲盛饭,美娟一不小心就说了句“oK”,看得黄不凡目瞪口呆。

雷阿姨却笑着说:现在城里的学校也比较乱,我这个老婆子闲在家里没事,就每天教孩子一些东西。美娟对英语很感兴趣,半年来已经能背几百个单词了呢。

美娟露出一丝腼腆,黄不凡赶紧鼓励她:

学外语好啊,再过一些年,我相信我们国家会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既然你自己有兴趣,那就用心去学好。

美娟马上点头向父亲表示肯定,随后又问起家里的事来,从外婆到奶奶,从妈妈到弟弟妹妹都问了个遍。

看得出来,进城这半年,她更懂事了,心里也多了一份家的牵挂。

吃过饭稍微休息就出发,回来时没有在常阳落脚,回到沂溪卫生院时天还没黑。

蒋小珍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黄不凡现在在整个富桥都有了名望,买点肉买点香干之类的菜食不成问题。

一家人算是久别重逢了,美娟表现得很礼貌,对蒋小珍这个后妈也挺亲昵。

当然最亲的还是弟弟妹妹,姐弟三个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吃过饭,姐弟三个就凑到她以前的房子里,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今晚在卫生院住一晚,家里的床就有点不够了,黄不凡给两个小的开了个地铺,美芳却腻着要和妈妈一起睡。

黄不凡揪了揪她的耳朵:妈妈肚子里有个弟弟呢,你睡觉时喜欢拳打脚踢的,踢到了弟弟怎么办?

美芳大喜过望:我也要当姐姐咯,然后乖乖地睡地铺,不再缠着要和妈妈一起睡。

雷阿姨知道了蒋小珍怀孕的事,也为夫妻俩高兴:

虽然小珍你对三个孩子视同亲生,可终究还是自己生一个更好。倒不是说这三个将来不孝顺你,主要是我们女人嘛,不生一回孩子就不是那么完整。

这话又有点超前,蒋小珍虽然没有问出来,但心里有点不明白。

可黄不凡很理解啊,心里也不得不感叹,雷阿姨到底是读过书有知识的人。在这个年代,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事。

一夜无话,第二天吃过早饭,黄不凡就先把雷阿姨和蒋小珍还有几个孩子送回了黄家湾,自己回了卫生院。

毕竟这个时候,卫生院的病人有点多,自己这个院长可不能当甩手掌柜。

这几天,沂溪公社的饭店开张了,高小鹰难得地抽出时间留在这里,每天都和黄家湾大队的几个社员招呼客人。

还别说,虽然都是要花钱花粮票,但来吃饭的客人都非常满意。

一来是高小鹰定的分量足,价格都是大行市,二来是这里的态度好。

高小鹰要求大家,一定要像招待自己家里的亲人那样亲热,不能让人家有出钱买气受的感觉。

有了卫生院这块金字招牌,饭店的客源基本不愁,我们就当方便远处来的人,只要不亏本就行。

黄玉明安排了三个人手,一个是大队的厨子黄三刀,平常时节,黄家湾的喜事酒席都是他摆弄的,口味还算不错。

另外还有两个手脚麻利又喜欢收拾的年轻嫂子,帮着打下手搞卫生。

虽然没说多少钱工资,但在这里做事总比出集体工轻松,还能挣饭吃剩下口粮,几个人干得都很开心。

随着卫生院的病人增加,黄不凡又有了新的烦恼,病床不够用,人手也紧张了。于是,再度扩建的事又提上了黄不凡的日程。

前年第一次扩建时分了两次,建了三栋两层的房子,现在主要是病房不够,毕竟现在已经是外地病人居多。

黄不凡首先考虑的就是建一栋专门的住院部,地方还好搞,卫生院后面的山窝可以随意占用。

主要是费用,还有人手的补充,这个就需要向县里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