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44章 重生第一场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71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富桥区迎来了第一场雪。毕竟是南方地区,地面上也就能漫过脚面的样子,可对南方人来说已经是大雪了。

美兵竟然第一个起床,早就在院子里玩雪。这段时间来,蒋小珍一直被“强制”休息,早饭都是黄不凡起来做好,她只需要给最小的美芳收拾收拾。

黄不凡做好饭,又在屋里烧起了炭火,屋子里暖烘烘的。一家人吃过饭,美娟美兵背着书包去了学校,黄不凡准备去上班了时,门被推开,一阵雪风涌了进来。

来的是黄玉明和高小鹰两个,两人都穿着绿色的军大衣,带着冬瓜帽,嘴里呼出来的都是白气。高小鹰还在门口就叫嚷:大哥,出去抓雪鸟去不?

黄玉明稳重多了,取下帽子爽快地叫了声“大嫂”,才和自己大哥打招呼。

黄不凡笑骂了高小鹰一句:你小子,自从你爹娘去了省城,就没来过我这里,算不算过河拆桥?

高小鹰毕竟才十八九岁呢,在黄不凡面前一点也不受激,赶紧大喊起冤枉来:

天地良心,我每天都在心里念叨你呢,只是也不能丢下挣钱的事不做是不?

这不,今天这么大的雪,我担心晚上会下冻,和二哥商量干脆把机子停了,算是给大家放个假吧。

黄不凡又骂道:我又不是菩萨,你在心里念叨我?

高小鹰却笑着对黄玉明说:二哥,你说大哥像不像菩萨?就算不像,可这眼光比菩萨还灵呢。

说笑间,蒋小珍已经给两人端上来开水,富桥地方最流行的芝麻豆子茶。黄玉明接过茶,也接过了高小鹰的话题:

二混子这话倒不是很浑,大哥,今天反正做不了什么事,我就拉着这家伙过来和你汇报汇报。

你也别急着去上班,这么大的雪,也不会有什么人来看病,就算有人找你也会有人来叫你的。

黄不凡拦住他继续说:你俩先喝口水,我过去那边安排一下就过来。不管什么时候,就算没病人,也不能让人说我这院长带头偷懒。

去了医院这边,黄德志已经在诊室里了,和几个医生正在聊天。今天肯定不会有几个新来的病人,但住在医院里的病人还得查房。

看到黄不凡过来,大家都和院长打招呼。

黄不凡问了几句,确定一切平稳就请假了:我家里来了客人,可能要回黄家湾一趟,院里的事辛苦你们了。

大家都说不要紧,这年代的人更朴素一点,沂溪卫生院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大家都知道,全是黄不凡一个人的功劳。人家还主动来向大家“请假”,当然不会有谁那么不开眼。

回到宿舍,黄玉明两人的茶也喝完了,四个人围着炭火盆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黄玉明首先说道:大哥,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我回家就半年了。今天就是来和你说说这半年来的事,接下来还请你帮着拿拿主意。

自己的亲兄弟,黄不凡也不客气,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黄玉明说:二混子的煤厂就不说了,一个月比一个月好,每个月一千块钱利润是少不了的。

新开田已经种上了绿肥,桔园的事也基本告一段落,两万棵桔苗全部栽好,水碾也改造完成,打米厂和油榨坊也开张了,你看明年搞点什么好?

黄玉明已经对大哥有了盲目的信任或者说崇拜,这半年多来做的事顺风顺水,也彻底解决了他被强制退伍的心理郁闷。这不,现在就来请示明年的工作安排了呢。

黄不凡笑了笑说:玉明,你这态度不行啊,再怎么说,你也是在部队当了七八年干部的人,怎么就没有主观能动性了,明年的事还要问我?

既然你问到我了,我就说几个思路吧:首先,小鹰的煤厂还得坚持把控好,如果确认销量没问题,可以再搞一台机子回来嘛。

我过几天要去地区,顺便问问雷同军,看他能不能帮忙搞到机子。

高小鹰大喜:一台机子每个月挣一千,两台机子就是两千,二哥,一年下来,我们都是万元户了……

黄不凡伸手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你就知道钱钱钱,真钻钱眼里去了?不过真说到挣钱,你这算法就不对了。你以为还是买一模一样的机子回来?肯定要搞更大的啊。

那么问题又来了,机子更大,需要的人手肯定更多,到时候能不能安排好,又怎么个安排法,这个你要先和二哥商量好。

虽然挨了“打”,但高小鹰却乖乖地点了点头,脸上的憧憬更多了。

黄不凡又转头对黄玉明说:二弟,前面的进展虽然很好,但也不是就这么完事的。新开田不用太操心,乡亲们都是种田的把式,知道怎么去打理。

但桔园却不能不管,至少还有两年时间,只有投入没有收益,你这个领头人就得多操心,

安排人做好管理,施肥啊、治治虫害、还有除草等等,更要做好保护,不要让大牲畜去桔园里,以免踩坏了树苗。

黄玉明点了点头,黄不凡却还没说完:打米厂和油榨坊不会有太大的收入,这个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主要就是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

生活方面更方便了,不要挑着谷子走好几里路来公社这里打米,不也是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感吗?

大哥的这番话,让黄玉米心里对他的认识更高了:原来大哥的目光看得这么远,还在解决温饱的阶段,就想着要让大家过得更幸福了。

“至于明年的事,我看还得等等,我估计,威伯年前就会开会了,真正把你推上支书的位置。

你不要以为就是个大队支书,而是要看得更远,大可以为附近几个大队、甚至全公社统筹一下嘛”,黄不凡继续说道。

这一点,黄玉明就有点不明白了:就算威伯把支书的位置让给我,我也只是黄家湾大队的头啊,其他大队我能做什么?

黄不凡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名义上你确实管不到别的大队,但你可以带着其他大队一起发展啊。你看我们富桥区这条公路通车都几年了,路上有几台车在跑?

我们就不能走在最前面?买不起汽车,买几台拖拉机回来行不行?联合几个大队一起买,那不就是一个车队了么?

黄不凡的话让黄玉明豁然开朗,他在部队当了多年的干部,习惯了服从上级得命令做事。

回到老家这半年来,却基本要自己去找事做,找准了事还得自己琢磨怎么做好。一时间还没有明白,其实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行事作风。

黄不凡继续点拨:交通便捷了,能做的事就更多了。虽然现在还不能个人做生意,但并不禁止集体做啊。

我们富桥一带盛产茶叶,各个公社都有自己的茶厂,可生产的都是低档的劣质茶叶,挣不到几个钱。

你是不是可以搞个好点的茶厂?真要搞这个,就不是黄家湾一个大队能搞好的事,得联合附近的几个大队,做得好了,是不是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大队甚至其他公社?

一席话,让黄玉明心里又热血沸腾起来。

当兵的人,心里原本就不缺热血和激情,黄不凡这一番话,顿时又让他燃起了希望:就算退伍了又咋的,不也能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看说得差不多了,黄不凡起身说:今天刚好下雪没什么事,我也好久没回家了,一起回家里看看吧。

说走就走,黄不凡又去和黄德志说了一声,让他安排一下两个学生的午饭。蒋小珍也换上了大棉衣,一行四个大人带上美芳,说说笑笑就回了黄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