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龚院长家门上敲了敲,开门的竟然是龚院长,手里还拿着筷子,看样子正在吃饭。

看到黄不凡这不速之客,龚院长稍微错愕了一下,随即就很热情地招呼他进屋:

吆,这不是不凡老弟么,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还没吃饭吧?快请进。

黄不凡也不客气:确实还没吃饭,李局长让我和他去国营饭店吃,我不想麻烦他,就来找老大哥你了。

自从花溪山那次事情之后,龚院长对黄不凡确实很看重,要不也不会一口气答应调四个年轻医生给他。

听到黄不凡这么说,他反而更高兴了:这就对了,今后来了县城,随时来老哥这里,不要客气。

龚院长的老婆听到动静,也放下饭碗过来打招呼:黄院长来了,请坐,嫂子给你加个菜。

黄不凡赶紧拦着:黄老师您别去忙了,你要把我当客人招待我可不敢再来,你们吃啥我就吃啥,没那么多讲究。

龚院长的妻子姓黄,在城关小学当老师。也是从花溪山那次事故后,听丈夫说幸亏黄不凡机灵,不但没有受处分,甚至还更受局里看重。

再加上龚院长确实佩服黄不凡的医术,人家又年轻,黄老师也就更看好他黄不凡:

你还和我客气呢,你跟我家老龚就像兄弟一样。我还姓黄呢,你要不就叫姐要不就叫嫂子,您什么您的……

龚院长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结了婚,女儿在人民医院当护士,今晚值班没有回来。家里只有夫妻俩,加上黄不凡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

黄老师给黄不凡盛了一碗饭,拿了双筷子就吃了起来。这个年代了谈不上什么生活,龚院长这样的干部家庭,也只是能吃饱白米饭而已。

边吃边聊,吃饭的速度都很快,饭吃完了,黄不凡来县城的原因也清楚了。

吃过饭,龚院长拉着黄不凡在院子里抽烟,黄老师泡了茶端出来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龚院长问了黄不凡的准备情况:不凡老弟,虽然你那里现在还叫卫生院,但我估计,县里确实是有什么想法的。

只要你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将来的前景很大。说不准哪一天,我们县医院都不如你那里呢。

黄不凡今天来,主要就是请教一下管理方面的经验。毕竟正式启用以后的沂溪卫生院,将有二十多号医护人员。加上新添置的200毫安x光机,在全华安县几十个公社卫生院里绝对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龚院长有什么说什么,完全就是一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架势,甚至连一些不大好放到台面上、却又不得那么做得潜规则都解释了一番。这份真诚,让黄不凡大为感动。

两人聊到九点多,黄不凡才起身告辞。龚院长确实真心留他在家里住一晚算了,但黄不凡还是觉得去住招待所方便一些,人与人的交往,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分寸感。

第二天坐早班车回到沂溪卫生院,想着只有几天时间了,干脆又把自己宿舍旁边的两间房子收拾了一下,只等到时候把美娟三姐弟接来了。

1971年8月31日,沂溪卫生院正式启用,县革委会陶主任,县卫生院李局长,富桥区闫区长,沂溪公社朱书记,还有富桥、新山、大桥、明高几个兄弟卫生院的院长都到场了。

陶主任在仪式上做了简短发言,主要就是激励沂溪卫生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去年扑灭疫情那样的热情,为地方乡亲们造福。

流程倒不长,李局长宣布沂溪卫生院正式启用,至此就结束了。

反倒是沂溪公社的乡亲们,当天就来了许多人来看病的。有多年不愈的老疾,特意赶在这个日子来试试。乡亲们总是认为,有大领导在,这些新医生就会更用心。

黄不凡今天没有亲自坐诊,高俊人就成了主治医生。他如今在沂溪公社已经很有名望,前来看病的几乎一半以上都会说要找高医生看。

其他几位新来的医生里,龚院长的小舅子黄德志是外科大夫,还在地区医院实习过,接诊了两个病人,处理得相当顺手。

尤其是有个四十多岁的大哥,说自己总是“胸窝”发烧,小黄医生给他摸了摸就怀疑是胃溃疡,让他去拍个片子确认。

等到片子出来,果然和他的诊断完全一样,也算是打响了第一炮。

领导们在几间诊室里转了一圈,勉励了一番就到了会议室,又开了个座谈会,最后在卫生院食堂吃了顿便餐才离开。

虽然已经是最简单的接待,可黄不凡还是觉得比看一天的病还累。

因为明天要开学,黄不凡赶在下午回了家。还是先去老宅和母亲聊了几一阵,回到自己家时,玉蓉已经带着三个小的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看到父亲没有食言准时回来,三个小的蹦蹦跳跳不亦乐乎。看着地上放着三四个用旧帐子包着的大包小包,黄不凡犯难了,自己一个人怎么拿得动?

突然门口有人在喊:哥,你回来了怎么不喊我一声?

竟然是高小鹰那混小子不请自来,黄不凡眼前一亮:你小子也不是寸无屎用,来得好,你好久没去见你爹娘了,顺便帮我把东西带去卫生院,

高小鹰原本兴高采烈地进来,听到这话顿时哭丧着脸:我还有好多事要做呢,怎么来得这么不是时候。

黄不凡没好气地问道:你有什么事那么忙?你爹娘都五十好几的人了,你现在叫一声爹娘有人答应,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等过些年之后,你就算想让他们骂自己都做不到时,你就知道我叫你去不冤。

高小鹰还听不懂这话,却也没有再耍赖:送就送好了,反正藕煤厂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二哥说看个好日子就能开工。

黄不凡这才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杨司令回省城后,第二天就来了一辆军用卡车,送来了一台崭新的藕煤机,连带一台十二马力的柴油机。同时还有两千块现金,那是黄不凡那块金砖的钱。

黄不凡当时给了黄玉明一千块,算是藕煤厂的启动资金,采购煤炭,还有柴油等等,都是要花钱的。

从那以后,卫生院的事就让黄不凡忙得连轴转,根本没时间管高小鹰的事了,没想到才十天不到,人家就要开业了。

这里面固然离不开黄玉明的调度,可高小鹰这“厂长”也确实功不可没。这小子看上去没个正形,真的发了心干一件事,还是挺靠谱的。

这个结果让黄不凡“老怀大慰”,自己费了这么多心血,还不就是想让高俊人省点心么,如果高小鹰真是坨扶不上墙的稀牛屎,自己还得想法子安抚高俊人夫妻呢,这也算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吧。

于是笑呵呵地对高小鹰说:这么快?瞧你小子还有点本事嘛。你想好了没有,怎么才能挣到钱?可别把本钱都亏不见了哦。

高小鹰摸着头一本正经地笑道:这个我都和二哥核算好了,18块一吨的煤,拉回来可以做大号藕煤1400个,小号的1800多个。大号的卖两分钱一个,小号的一分五一个,你说能赚多少?

我们一台机子,每天能加工出三吨煤炭,黄土就地取材不要钱,只需要人挖下来就行,五个人的工分才多少钱?

高小鹰一副财迷的样子,好像现在就听到了哗啦啦的数钱声。

黄不凡在心里算算,一吨煤能挣十块钱左右,每天就是30块,五个劳力是大队记工分,每天十分工也就一角多钱。

扣减之后,砖厂一个月下来能挣八百多块,高小鹰占一半也就有四百多,比自己一年还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