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23章 给二弟找了个马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高小鹰这混蛋竟然从口袋里掏出来两百多块钱。

这年代最大的票子就是十块的大团结,两百多块也有老大一堆了:

“哥,这是我这些年挣的家当,原本要找我妈再要点当本钱的,现在全给你。”

高大婶又要开口骂人:“这么多钱你怎么搞到手的?是不是又做了坏事?快点给人家还回去。”

黄不凡却拦住高大婶,对高小鹰说:“你这钱我就问一句,是不是抢的别人的?”

高小鹰摇了摇头:“我可从来不抢别人的钱,你可以去道上打听打听,鹰爷还经常扶困济贫呢,这些钱都是这几年做买卖挣的。”

见他又开始夸夸其谈了,黄不凡赶紧点头:

“好,我相信你,现在确实不准投机倒把,但到底不是昧良心的事,我就信你这回。这钱我先给你收着,到时候还是在本钱里。”

高小鹰应该是第一次这么爽快地得到“家人”的认同,脸上多了很多神采,眼眶里甚至还看到泪光。

也不煽情了,高小鹰最后这一刻的表现,反倒让黄不凡很满意。闲扯了几句,就催着高大婶回沂溪卫生院。

临走前,为了不让高小鹰走出去瞎混,还给他安排了个任务:

“把家里的三间房子好好打扫干净,过几天回来检查,只要看到一个蜘蛛网,藕煤厂的事就黄了。”

高大婶坐着黄不凡的单车回卫生院,一路上既唉声叹气自己这不靠谱的小儿子,还不忘提醒黄不凡,可不能被他连累了。

黄不凡让她不要担心,还很高兴地说:“老听师傅说起你家俩儿子,老大我还没见过,这老二其实还不错啊。虽然有点浑,可本质还不坏。”

听到黄不凡夸自己的儿子,高大婶心里虽然还是打鼓,可脸上的笑意却还是藏不住了。

路过黄家湾时,黄不凡还要回家一趟,高大婶也惦记美兵美芳,于是决定吃过饭再走。

去老宅转了一圈,和娘老子说了几句,刚回到家,黄玉明就风风火火进来了:

“大哥,我昨晚和威伯聊到了半夜,他让我看着办就行。我准备这几天就动手开田,你看怎么样?”

黄不凡点点头:“开田是好事,乡亲们估计没有人会反对。可你以什么名义参与?还是靠你那一身力气做事?”

黄玉明愣了一下:“我在部队这些年,虽然干农活少了,可这身力气还没有退步,不干活怎么行?”

黄不凡提醒他说:“我当然不会反对你做事,可最好有个名头。要不然,做得再多也体现不出来。”

黄玉明不懂了,他的性子原本就不拘小节,在部队这么多年,更养成了直来直去的习惯,脑子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可黄不凡不是啊,前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尤其是新世纪的二十余年,对于“怎么做事”有了太深刻的认知。放到这年代,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二弟,我们当然要脚踏实地做事,但做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表现,那样才能让我们自己走得更好更远。

这次搞新开田,先得让大队给你安个名头,那样才算名正言顺。”

黄不凡还有半截话没说:那样才能在功劳簿上记一笔,对要走上仕途的黄玉明来说,政绩是不可或缺的。

黄玉明也不是不开窍:“有个名分确实更方便安排,威伯说让我当支书,可我不想这么快抢他的位置。”

黄不凡点了点头:“让威伯送你一程更好,你可以当个副支书嘛。”

说完这些,黄不凡想起高小鹰的事,心里突然有个想法:二弟不是想搞社办企业吗,高小鹰的藕煤厂刚好对路,把他们两个凑到一起怎样?

于是,黄不凡又说:“上次和你说的开厂的事,你现在忙着新开田分不开身,高医生的儿子想办藕煤厂,要不让他挂到你的名下,算成我们黄家湾大队的?”

黄玉明想了想:“高医生的事我听说了,他是个好人,他儿子肯定也不差,我看这事能行。”

一句话就搞定了高小鹰打破脑袋也没辙的事,剩下的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下午到了卫生院,高俊人表面上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看着老伴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内心。

黄不凡特意拉着他和高大婶坐在一起,简单说了昨天遇到高小鹰的事。

高俊人脱口而出:“不凡,你要是能让那臭小子回头是岸,我就算现在咽气也没有遗憾了。”

黄不凡倒是有点奇怪,高俊人这一回为什么没有骂高小鹰,反倒也迂回地向自己求起情来。

心里稍微想了想又明白了:男人不都是这样么!谁不想望子成龙?他只是对高小鹰恨铁不成钢而已,如果真有机会“挽救”儿子,当父亲的怎么会没想法?

想通了这一点,黄不凡更加放心了:“我可是答应帮他把藕煤厂开起来的,名头已经搞好了,就跟着我二弟干。只是买藕煤机子的钱还没着落呢,还得想想办法才行。”

高俊人听了沉默了很久:“谁也变不出钱来,这年代,谁家能拿出这么多钱?别说你们黄家湾大队,就是沂溪公社只怕也够呛。”

黄不凡点了点头,正在心里琢磨,前世的记忆里,富桥这一带有什么和钱有关的大事时,高俊人又念叨了一句:

“要是能找到我爷爷藏起来的那个坛子就好了……”

黄不凡心里一动,赶紧问了一句:“什么坛子?”

高俊人看了他一眼:“也不怕你知道,我才八九岁大的时候,乱兵从华安那边过来,到处抢大户。

知道消息后,我爷爷那时候有点钱,连夜把家里的细软收在一个坛子里藏起来。

我当时还小,只看到他晚上抱着一个坛子从后门出去,没多久就空着手回来了。

乱兵来到富桥境内,刚好就在小河这里过夜。有个长官生了病,派人把我爷爷“请”去看病,他这一去就没有回来,那个坛子就下落不明。

后来这些年,我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也带着我找了很多次,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看来是我们老高家和那坛子东西没缘,真要拿回来,说不准反倒有什么祸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俊人的话虽然说得平静,但黄不凡心里还是一动,马上就抓住了里面的关键词:没多久就回来了。

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找了些什么地方?”

高俊人说:“后门口就是田塅,要藏东西也只能是在屋后周围的路边。我和我父亲几乎挖了个遍也没找到,怎不能把一大塅田都翻个遍吧。”

黄不凡想了想,觉得要去高家老宅后面看看才行。真要能找回那坛子金银,高小鹰的本钱就不用自己费脑筋了。

吃过晚饭,黄不凡骑着单车出去,说要回家陪孩子,高大婶又嘀咕了一句:

干脆把孩子们都带来住在卫生院吧,离学校又近,老师比你们大队的学校还好,我还能帮着教点东西。

黄不凡随口敷衍了一句,心里却认同高大婶的说法,但今晚却不是考虑那个的时候,他决定去高家老宅屋后寻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