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98章 时代特色,进展惊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章 时代特色,进展惊人

让黄玉明安排几个知青的住宿也有点伤脑筋,主要是黄家湾大队没有大队部。

只是各个生产队有几间集体房子,平常是放农具和粮食的,里面乱糟糟得很。

商量到最后,黄玉明只能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要不就把妈接到你家,让知青们住在老宅吧”。

黄不凡大喜:“那行,只要你能说动她下来,我无所谓”。

其实心里在说:“我说过好几次了,老人家都不肯走呢,你要是能劝得动,也算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

回到家,吴小迪几个的饭菜基本做好了,黄不凡实在饿不及了。也顾不上形象,直接盛饭吃起来。

孙建国马上笑他没有待客之道,却被吴小迪拦住:“你这家伙可别口无遮拦,黄院长今天连午饭都没吃呢”。

蒋小珍在一旁,看着丈夫和知青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心里也很开心。

刚刚吃完饭,也不知道黄玉明是怎么说服的,竟然扶着老奶奶下来了,又和老母亲聊了一阵,在美娟以前那间房给她开了铺。

吃过饭,黄不凡懒得动了,把知青们交给黄玉明带去老宅,自己洗洗就睡觉了。

第二天,黄不凡一早精神焕发地叫上黄玉明来到老宅。孙建国几个都已经起来,正在搞卫生呢。

黄玉明昨晚也安排了,今天早上就让他们自己在这里搞饭吃,吴小迪和黄雅芳正在做饭。

黄不凡让几个人暂时停一下,想和大家聊聊。

除了吴小迪在灶上忙碌之外,其他几个赶紧围着他坐好,一副中学生陪着老师的模样。

黄不凡问大家说:“你们自己介绍一下吧,除了小孙和小赵之外,我都记不起你们的名字了。

当着黄支书的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最好说说自己的特长,也好安排你们做拿手的事。”

还是从孙建国开始:“我叫孙建国,老家在北湖省青石地区,我在学校的化学学得最好。”

赵国庆:“我叫赵国庆,老家在江南省金陵市,我是学物理的。”

黄雅芳:“我叫黄雅芳,和孙建国是中学的同学,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但数学却从来没丢过第一名”。

“我叫陈大强,老家是南湘省西州地区的,我就是力气大”。

“我叫付拥军,老家是西江省洪都地区的,我的特长就是不务正业。”

“我叫张亮,老家在南湘省岳南地区,我的特长是语文比较好”。

简单的自我介绍,虽然有点不伦不类,却也让黄不凡和黄玉明对大家都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黄不凡对大家说:“黄家湾水泥厂刚刚动工,现在还在修路通电阶段,水泥厂的厂房还要等这两个事情解决才能搞。

所以,这几天你们就自己挑事情做,要不就跟着修路,要不就跟着架电线。”

又转头对黄玉明说:“两个女同志这几天暂时不出工。既要给其他几个人做饭搞后勤,还可以和我们这里的大叔大婶熟悉一下,今后也更好打交道,你看怎么样?”

黄玉明点头同意,几个知青互相说了几句,最后只有陈大强一个人选择帮着架电线,其他都想去修路。

离开老宅,黄不凡对黄玉明说:“二弟,这几个人都是知青,别看他们年龄小,但肚子里的东西比我们多,就看你怎么用他们了。用得好了,将来的水泥厂就要轻松很多。”

黄玉明点点头却又不无忧虑地说:“事情是这么回事,可我还是有点担心。他们几个都是外县的知青,要是有人去告,我们会有大麻烦啊”。

黄不凡也认同这个说法:“所以我们要小心点,让他们几个低调一些,也别得罪人。只要水泥厂走上正轨了,我们就可以去和上级申请了。

现在万一真有人那么搞,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黄玉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现阶段对于知青的使用,基本只有病退、招工等方式。

更何况知青们所属的西山峰农场滨海在潭州地区,水泥厂却属于常阳地区,就算走招工的方式也比较麻烦。

但水泥厂确实需要有文化的人来管理,如果只靠黄家湾自己这些种地人,到时候生产出来的水泥啥样都不知道呢。

事情就这样安排下去了,黄不凡每天都还是去卫生院上班。只是每天晚上回来后,会和黄玉明聊一会,了解一下水泥厂的进度,以及几个知青的情况。

关于修路架电的进度,黄玉明一点也不担心。

两台挖机一台铲机进展飞快,王家湾有空的劳力全部上阵,就连焦容大队也闻讯过来支援。陈主任应允的三天工期,应该是不会耽搁的。

架电也是在同步进行,华安县电力局来了施工队伍,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已经把电杆立到了黄家湾大队境内,明天开始就是进山的那一段了。

至于几个知青,黄玉明也很是满意。不管是修路的几个还是架电线的陈大强,都能现场发挥,提出一些省时省力的建议,群众们已经开始对这些“细伢子”刮目相看了。

黄不凡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只要一切都顺利,真的能在毛书记上任前把水泥厂投产,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事情。

姚厂长后天会带人过来,正式开始在黄家湾山那片谷地里搞基建。

黄玉明还说,自己明天会安排十来个劳力去既定的厂区搞一下整理,为姚厂长的人提前做好准备。

这样的场景,前世也只有80年代的南粤滨江才有过,想不到提前了十多年,在南湘这样的内地省份出现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72年农历12月20。黄不凡特意开了车,和高小鹰一起去看了水泥厂的工地。

从公路进山的那段骡马路,竟然拓宽到了十来米。还在黄土路面上铺了一层石炭渣,再用挖机在上面碾压夯实,路况不是一般的好。

今年的十二月,竟然没有下过雨雪,一直放晴的天气也帮了大忙。乡亲们还在议论,老一辈都说“月大晴过年”,果然没有错。

水泥厂的地基已经初具雏形,有三台大型机械在场,建筑进度也不用担心。

此时的孙建国和赵国庆几个知青,已经隐隐成了社员群众里的“小头目”,很多事情已经能帮到黄玉明了。

黄不凡很高兴,夸了孙建国几句。

那小子马上就尾巴翘上天了:“黄大哥,你也不看我是什么人?这水泥厂在我眼里可一点神秘也没有,我老爸就是我们青石地区水泥厂的厂长呢。”

黄不凡心里突然一动:北湖省青石地区的水泥厂,在前世那可是鼎鼎有名,和着名的三三零不分上下呢。孙建国的父亲竟然是厂长,那是不是可以做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