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90章 黄家湾山里有宝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章 黄家湾山里有宝藏?

十一月中旬,沂溪卫生院扩建项目全部竣工,正式搬进了新的住院部大楼。

省医院陈副院长果然没食言,支持了一个手术室的建设。

只要卫生院自己有医生,足够开展一些简单的二级手术了,比如阑尾炎之类。

县卫生局也有大动作,住院部启用当天,龚局长亲自送来两块招牌,一块写着“华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另一块写着“华安县中医骨伤科医院”。

此时,沂溪卫生院自己有九十张病床,其发展趋势还没有放缓。

今年的好事接踵而来,常富公路基本已经完成,正在赶最后的扫尾工作。

从富桥区去地区,最短可以在两个小时到达,比以往缩短了一半,这个便利程度还超过了县城。

同时,蒋小珍怀孕四个多月,算了一下孩子出生的时间,预产期估计在73年的五月。

这是超出黄不凡设想的,和前一世比起来,小儿子出生刚好会提前一年。

加上十月份黄家湾大队通了高压电,以及大队的几个队办企业都红红火火,黄不凡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短短的两年时间,沂溪公社已经在华安县崭露头角,黄家湾大队又在沂溪公社独占鳌头。

如今,不光是沂溪公社,就连富桥新山等地方的年轻姑娘,都想着嫁到黄家湾来呢。

十一月底,蒋小珍的身子重了,口味也有了明显变化,可就是喜欢吃辣的。

蒋玉波夫妻都有点担心,自己女儿肚子里怀的是不是又是一个女儿?

虽然黄不凡已经有了儿子,但所有人都希望蒋小珍自己也生个儿子。

只有黄不凡老神在在,安慰蒋小珍说:“生儿生女一个样,你看你现在,美兵虽然也省心了不少,可比起美芳这个小棉袄来说,还是远没那么贴心。”

这天早上,蒋小珍突然对黄不凡说:今年这个时候了,不知道山里有没有冬笋……

黄不凡赶紧说:“老婆,你是不是嘴馋想吃笋子?这个好办,我亲自进山去给你挖,那样你才能吃得更香。”

夫妻俩调笑了几句,黄不凡就去黄玉明家,准备打电话去卫生院向黄德志“请假”。

没想到黄玉明也在家,听到大哥要进山挖冬笋,马上就说:

“你那技术能挖到笋子?我怕你把楠竹刨翻也看不到笋子,还是我去吧。”

黄不凡只能无奈地摸自己鼻子,脸上有点不自在:

在这些方面,自己确实不擅长。下河抓鱼人家能抓到大的,自己就可以抓点“饭细鱼(富桥地方对小鱼小虾的俗称)”。山里的东西,同样也难到手。

有黄玉明出马,挖冬笋的事就要轻松多了。

自己虽然在蒋小珍面前夸了海口,但他又没有亲眼盯着,自己回去就说是自己挖的不行么?

黄玉明扛着锄头,黄不凡背了个竹篓,兄弟俩一起进山了。

三十多年的兄弟了,像现在这样一起进山的机会,却已经十几年没有了,黄不凡心里又有了一些感慨。

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黄玉明的技术退步了,挖了好几根竹子,黄不凡的竹篓里就一个小小的笋子,甚至还只能说是冬笋的“幼年”。

被黄不凡嘲笑了几句,黄玉明也觉得脸上没光,但嘴里还是不服输:

“我堂堂大队支书,亲自进山给你挖笋子,你就满足吧。这边都是页岩,山水可能是“背年”,我们去对面山里试试看,那边才是“当年”。”

黄不凡无所谓,反正扛锄头的是你,压力全在你身上,你说去哪就去哪。

两兄弟跳过小溪,到了对面的山里。这片山算是黄家湾大队的“名山”,就叫做“黄家湾山”。黄不凡小时候年轻时,几乎每天都要进来砍柴。

有几年没来了,眼前的山还是那座山,可看山的人还算不算那个人呢?

黄玉明在山脚下找了几棵楠竹,在竹兜下围着转了几圈,抬头看了看竹叶,很肯定地说:“这里肯定能挖到冬笋。”

他甩开膀子开干,黄不凡的目光却到处乱看,大有故地重游的味道。

突然,黄玉明惊呼一声:“我草,锄头都挖断了……”

黄不凡才低头看他,果然,黄玉明手里握着一个锄头把,锄头却留在了土里,他正在用手扳呢。

没想到扳了几下,锄头就像嵌在土里一样。黄玉明只好用手去刨。

刨了几下又叫:“真是倒霉,这土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竟然都是石头。”

锄头弄出来了,黄玉明心里恼火,把锄头把穿好,把木楔子敲紧,终于恢复了锄头的模样。

还不死心地刨着土,嘴里念叨:“我倒要看看,你这下面是什么样的石头。”

没几下就刨开了一个坑,顺带也挖到了三个不大不小的冬笋,下面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竟然是一块石灰岩。

主要是那石灰岩不知道有多大,反正黄玉明顺着竹根刨开了老远,还是看不到石灰岩的边。

黄不凡心里却突然想起来:黄家湾山的山尖是露在外面的石灰岩,难道这整座山都是石灰岩?

想到这里,脑子里又把附近这片山水都过了一遍,印象中几乎每个山头都有这样的石灰岩。

而小溪对面那片山,都是很松脆的页岩。

这么一结合起来,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石灰岩和页岩都有了,不正是生产水泥的主原料吗?

如果这两边几里路的山水都是这两种东西,这条小溪又是足够的水源,黄家湾是不是可以开个水泥厂?

越想越兴奋,黄不凡赶紧拉住黄玉明说:

“老二,你也别和石头较劲了,冬笋也挖到了,足够你大嫂解馋。你想一想,这附近是不是都是这种石头?”

黄玉明毫不犹豫就点了头:“我当年没去部队前,经常来这里砍柴砍树,每个山头门清的很。

这边的都是“灰料岩”,那边的都是“黄片岩”,这个不会错。”

黄不凡大喜:“这可是好事,这些石头都是宝贝呢。想不到我们黄家湾大队这山里,竟然藏着宝藏!”

黄玉明又不解了:“灰料岩到处都有,你是想在这里烧石灰么?用不到来山里,路边上不就有个灰厂。”

黄家湾的公路边,确实有个灰厂,但都是需要用的时候去烧两窑,社员建房子,稻田治虫都可以用,不用花钱去买。

黄不凡兴奋地说:“这两种石头就是水泥的主要原料啊,这么大的“库存”,我们是不是可以开个水泥厂?”

黄玉明虽然也高兴,但心里没底:做水泥可是要技术的,不能乱搞。

黄不凡点点头:“过几天,常福公路要通车,地区会在常阳地区举行通车仪式,毛书记让我也去参加。

到时候你也跟我一起去,我们找他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