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和扁鹊重生1970当医生 > 第70章 富桥区热火朝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晚,沂溪公社灯火通明,常阳地委和华安县委的领导先后赶到,雷老亲自主持会议。

会议宣布了决定,将南方军区所属的一家工厂搬迁到沂溪公社的香草溪。就在原来的旧兵工厂废墟上重建,要求在73年元旦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虽然建设任务由军方自己执行,但富桥区、华安县乃至常阳地区和南湘省,都要尽最大可能配合,做好保障工作。

会议直到凌晨才结束,黄不凡当然不够资格参加,但也一直等在家里。

散会后,雷老还真的过来和他告别,他要连夜赶回潭州,转乘飞机去京城参加会议。

送走雷老的车,因为常阳地委明天会继续召开会议,会议地址又选在沂溪公社。于是,雷同军这个军分区司令留了下来,他也不客气,让黄不凡给自己安排住宿。

刚好美娟去了雷阿姨家,她的房间暂时空在那里,黄不凡就把雷同军安排住下。

夜深了,两人也不能再说什么,稍微聊了几句就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常阳地区几个部门的干部们陆续赶到,刚好省道常(阳)富(桥)段扩建工程也需要总结,沿途旧安县也来了不少人。

沂溪公社的人,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可这一年多来,随随着卫生院的发展,这样的事多了起来,似乎也开始习惯了。

地委毛书记要求,要趁香草机械厂搬入的契机,加速常富公路的工程进度,不能耽搁了国防建设。

黄玉明也被通知来参加会议,这几个月来,黄家湾大队名声鹊起。

集体有了一台货车,还有一台拖拉机,不光本大队的生产进度更快,其他大队有什么需要运输的,找上门来还得排队。

黄玉明听取了大哥的建议,其他大队的请求,他从来不会推辞,还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路。

比如紧靠着黄家湾的焦容大队,黄玉明就建议他们跟着买台拖拉机,同时也跟着黄家湾大队的茶厂搞加工。

人就是这样,只要尝到了甜头,什么事都好说。焦容大队的拖拉机买回来,运输任务根本干不完,茶园里的茶叶也有了销路。

这样一来,其他几个大队也“眼红”了,那些支书也经常向黄玉明请教取经呢。

不管什么时候,能干的人就是能受别人关注。黄玉明就是这样,几个月下来,已经成了朱书记面前的红人了,虽然还只是一个大队的支书,却经常被请来商量事情。

常富公路的修建,加上香草溪里的工厂建设,可以预见的是,黄玉明手头的两台车,都有不小的运输任务,所以才被朱书记通知前来开会。

如今的黄玉明还真有种分身乏术的感觉,两台车虽然有专职的司机开着,可到底需要自己掌控全局。

大队的茶厂刚开业,选择了做中高层次的绿茶,而不是富桥一带见怪不怪的那种土茶。从原料到加工手艺再到如何去卖,都需要黄玉明操心坐镇。

同时还有和高小鹰合伙搞的藕煤厂,大队集体的打米厂和油榨坊,以及两百多亩的无核蜜桔。

这么多条线,最终全部汇总到黄玉明的手里,除了藕煤厂不需要他操大心之外,其他的都得多留个神,你说能不累不忙吗?

但即使如此,黄玉明也是乐此不疲,从来没有埋怨。

年前主动退下去的威伯也经常夸他:玉明是我们黄家湾大队的顶梁柱,有他带着乡亲们,我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动员会上,毛书记首先通报了常富公路的进展,因为前一个月的大雨,工程进度有很大的滞后。

马上又是双抢时节,但地委县委相信大家,一定能两手抓两手都可以硬。既能保证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把滞后的进度赶上去,在年底竣工保证通车。

一番动员下来,来参会的人群情激昂,恨不得立即就投入到现场去干活。

黄不凡中途请假回了卫生院,因为黄德志过来叫他,院里来了一个外地病人,需要院长去主持会诊。

毛书记很理解医生的工作,大方地让他快点过去。黄不凡回到卫生院这边,发现病人竟然是从旧安县送过来的。

病人的儿子说,是旧安县医院陈院长介绍他们来的。

他的父亲今年53岁,以前经常会腰痛,自以为是民间常说的“风湿”,吃过一些中药,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根本没用。

但前几天,父亲的腰突然像断了一样的剧痛,别说弯腰活动,就连走路都痛得冷汗直冒。

去了旧安县医院,打了几天针也吃了药,一点好转也没有。还是陈院长介绍,说沂溪卫生院的黄医生针灸通神,不如送到他那里去看看,这就过来了。

病人是个普通的群众,对这样的病人,黄不凡更多一些同情心,顾不上感慨,赶紧给他检查。

先是询问病人的起因,同时观察病人的气色面貌,最后诊查了病人的舌脉,悄悄运起透视眼扫视了病人的腰部。

病人脸色发青,脉象沉细舌苔白腻。加上扫视腰部的结果,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黄不凡心里有底了。

但为了让黄德志这些人也从中学到经验,黄不凡没有先说什么,而是示意黄德志和小龚几个年轻医生依次给病人诊查。

最后,大家得出的会诊结果就是“腰痹”,辨证为寒湿痹阻。

关于诊断的方面,让黄不凡很是欣慰,几个年轻医生这段时间来的成长肉眼可见。但在问及治法时,却出现了一些分歧。

几个年轻医生习惯了以黄德志为首,意见也由他来集中表达:既然诊断是寒湿痹阻的腰痛,那我们就用肾着汤好了。

黄德志说完,其他几个人在用药上也有一些补充。有说可以在肾着汤基础上加减,也有说应该合乌头汤,能更快地温化寒湿,从而祛除腰痛。

黄不凡提醒大家:病人的病情在旧安县缠绵不愈很多年,我们能一眼诊断为寒湿痹阻,别人就不能做出这个诊断吗?

既然人家也能做出同样的诊断,不管是肾着汤还是乌头汤,都是温化寒湿的名方,病人肯定也用过。

所以,作为一个医生,不光要能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不能忽视病人的实际情况,步人后尘就没啥意思了。

黄德志等人虽然认为院长说的很有道理,但既然肾着汤和乌头汤这些方剂可能无效,那怎么办呢?

黄不凡笑了笑说:像这类寒湿痹阻的腰痛,年深月久之后,总免不了归于一个字:淤。

所谓通则不痛,久痛生淤。那么,什么方法最能快速通经活络呢?

也不等大家回答,黄不凡直接给出了意见:我建议先给病人针灸,这是通经活络活血祛瘀最快的手段,然后才用温化寒湿之方去其邪,才算是一个完美的治法。

说完,黄不凡取出三根银针,让病人俯卧在床上,直接针灸了病人的肾俞和腰俞两个穴位。同时用在银针顶部点燃艾绒,告诉大家这就是“温针”之法。

整个过程也就二十分钟,退针之后,病人立即惊呼:黄医生真是神了,我感觉自己的腰现轻松多了。

说完,病人自己从病床上下来,尝试轻微活动了一下腰部,惊喜交加地说,自己的腰在活动时还是有点硬痛。

黄不凡安慰他不要急,这才针灸一次呢。住院三天,每天针灸一遍,同时服药,三天后应该就能出院了。回去继续吃一个星期的中药,基本就能断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