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香港,半山区公寓。
书房厚重的隔音门紧闭,将外间孩子们偶尔的咿呀声和萍姐隐约的走动声彻底隔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唯有窗外偶尔掠过的车灯光影,在厚重的丝绒窗帘上投下转瞬即逝的流光。
萧亚轩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前没有文件,只有一部经过特殊加密、线路复杂到足以让绝大多数窃听者绝望的电话。她的指尖冰凉,但握着听筒的手稳定有力。脸上没有任何妆容,素净的面容在台灯冷白的光线下,显出一种玉石般的坚毅和冷静。双线追查的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何先生关于“错误估值”和“极端手段”的警告言犹在耳。她不能再等待,不能再心存任何侥幸。必须当机立断,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计划,在她和那个看不见的威胁之间,筑起一道尽可能坚固的防火墙。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一长串复杂的号码。听筒里传来几声冗长的等待音,随后被一个冷静、带着标准牛津口音的男声接起。
“这里是温斯洛事务所。”
“马克,是我,萧亚轩。”她的声音低沉,吐字清晰,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核心,“授权码:‘凤凰涅盘’。重复,执行‘凤凰涅盘’方案。”
电话那头有了一瞬间极其短暂的沉默,仿佛连远在伦敦的马克·温斯洛都被这个指令的最终下达所震动。“凤凰涅盘”——这是他们之前秘密商议过的、最高等级、也意味着最彻底避险行动的计划代号。
“确认指令,萧女士。”温斯洛的声音瞬间变得更加严肃和专业,“请明确阶段一执行细则。”
“阶段一,资金转移。”萧亚轩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目标:我在隆泰证券账户内,除维持最低必要流动性和已锁定长期投资外的全部活跃资金。路径:通过你预设的伦敦-苏黎世-拿骚通道,利用跨市场外汇掉期和大宗商品期货的短期对冲合约作为载体,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成所有权的法律切割和资金流向的模糊化处理,最终注入开曼群岛‘凤凰信托’名下指定的离岸控股公司账户。”
她顿了顿,强调道:“记住,马克,核心要求是合法合规下的速度与隐秘。所有交易必须能够在任何监管审查下自圆其说,经得起最严格的商业逻辑推敲。但同时,我要在三天后,看到隆泰证券那个公开账户的活跃资金水位下降到安全线以下。能做到吗?”
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操作,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缝隙中游走,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差异和时间差,既要达到快速转移和隐匿资产的目的,又不能留下任何明显的、可供追踪或指控的把柄。这考验的不仅是温斯洛的法律智慧,更是他背后那张隐秘的金融网络的操作能力。
“明白,萧女士。”温斯洛的声音没有任何犹豫,只有全盘掌控的信心,“方案是现成的,通道是畅通的。七十二小时,足够完成法律层面的切割和初步转移。后续的资金沉淀和彻底隐匿需要更长时间,但第一阶段的目标可以达成。我会亲自盯着每一个环节。”
“很好。”萧亚轩稍微松了口气,但语气依旧凝重,“接下来,阶段二,身份准备。”
“请讲。”
“我需要你动用一切‘特殊’资源,为我和谢亦菲,以及我们的三个孩子,准备至少三套全新的、完全独立的身份文件。要求:国籍、背景、历史记录必须看似真实可靠,经得起常规查验,且彼此之间、以及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身份之间,不能有任何可追溯的关联。包括但不限于护照、驾驶执照、出生证明、基础信用记录……一切必要的,能够让我们在必要时,从这个世界‘合理’消失,并在另一个地方‘合理’出现的东西。”
她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消失”和“出现”这两个词。这是最后的手段,是万不得已时的保命符,也是她最不希望动用的底牌。准备这些,意味着她已经在认真考虑彻底放弃目前经营的一切,带着孩子们亡命天涯的可能性。
温斯洛再次确认:“三套独立身份,覆盖五人,最高隐匿标准。我明白了。这需要一些时间,并且……代价不菲。”
“代价不是问题。”萧亚轩斩钉截铁,“安全和速度是第一位的。尽快办妥,通过老渠道送抵香港。”
“收到。”
结束了与马克·温斯洛的通话,萧亚轩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资金的转移和身份的预备是两条隐形的退路,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她必须立刻加强眼前的物理安全。
她沉吟片刻,再次拿起加密电话,这一次,拨通了向太的私人号码。
向太接电话的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正在某个社交场合,但她的声音依旧热情而精明:“亚轩啊,怎么这个时间打来?是不是有什么好关照?”
“向太,打扰了。”萧亚轩的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凝重和信任,“确实有件要紧事,可能需要您帮忙牵线搭桥。”
“哦?你说。”向太立刻察觉到了不寻常,声音里的笑意收敛了些。
“我最近遇到些麻烦,可能涉及到一些……不太守规矩的商业对手。”萧亚轩斟酌着用词,没有透露犯罪集团的存在,但点明了危险的性质,“为了家里人和孩子的安全,我想聘请一支绝对专业、绝对可靠的安保团队,负责我住所的外围警戒和随行护卫。”
她特意强调了“绝对专业”和“绝对可靠”。
向太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掂量。以她在香港的人脉和背景,介绍安保人员自然不在话下,但萧亚轩如此郑重其事,说明麻烦不小。
“专业可靠的安保……我倒是认识一些从廓尔喀部队退役的好手,纪律性和忠诚度都没得说,不少富豪都喜欢用他们。”向太缓缓说道,“不过,亚轩,你确定需要到这个级别?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联系他们的经纪人。”
“非常感谢,向太。”萧亚轩立刻接话,“就需要这个级别的。人数大概六到八人,分成两班,二十四小时负责公寓外围和出入口的监控。另外,还需要两到三名身手最好、反应最快的,作为贴身随护。”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向太爽快应承,但随即话锋微妙地一转,“不过,亚轩,有些话我得说在前头。真正顶尖的安保,光有人还不够,‘家伙’也得配得上才行。那些人自己有些门路能弄到些基础装备,但如果你想要更……嗯,‘踏实’的保障,可能需要额外准备些‘硬货’,以防万一。”
“硬货”……萧亚轩心中一凛,明白向太指的是武器。她竟然主动提及了这个最敏感的话题,看来向太也敏锐地意识到,萧亚轩遇到的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商业纠纷。
“向太考虑得周到。”萧亚轩没有回避,直接问道:“不知道这方面,您是否有可靠的渠道?我需要一些能‘镇得住场面’的东西,主要是给安保人员配备。”
向太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意味:“渠道嘛,自然是有的。香港这地方,龙蛇混杂,只要价钱合适,总能找到门路。这样,安保人员我先帮你联系,让他们负责人直接和你对接。至于‘硬货’……我晚点给你一个联系方式,你就说是‘何太太’介绍的,他们会知道该提供什么级别的‘货’。不过,亚轩,这些东西沾手要格外小心,用了就更要干净利落。”
“我明白,谢谢向太。”萧亚轩真诚地道谢。向太虽然没有明说,但这番牵线和提醒,已是雪中送炭。
挂断与向太的电话,萧亚轩感到一阵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局面的冷静。资金在转移,身份在准备,专业的安保和必要的武力也在路上。她在用最快的速度,编织一张尽可能严密的防护网。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向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街道。夜色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可能正盯着这里。
紧急避险的闸门已经拉开,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她必须确保,当风暴真正来临的那一刻,她和她在意的人,能够站在最坚固的壁垒之后。
香港,半山区梅道1号。
昨日的电话仿佛按下了某个无形的加速键。就在萧亚轩与向太通话后的第二天上午,一行六人,穿着低调但难掩精干气质的男子,便出现在了公寓楼下。他们通过物业管家的内线电话,用预先约定的暗语与萧亚轩取得了联系。
萧亚轩让萍姐在客厅陪着孩子们,自己与谢亦菲对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亲自下楼迎接。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安全将部分托付给这些陌生人,而她也必须展现出足以掌控局面的气度。
为首的是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悍的中年男子,眼神锐利如鹰,步伐沉稳,自称姓高,是这支临时组建的安保小队队长。他操着一口略带口音但流利的粤语,言谈举止间透着军人的干练和纪律性。
“萧女士,向太已经和我们交代清楚了。从现在起,您和您家人的安全,由我们负责。”高队长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废话。
萧亚轩微微颔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高队长,辛苦各位。请先跟我上来,了解一下环境。”
她将高队长和他指定的副手带上了顶层的豪华公寓,而其余四人则默契地留在了楼下大堂和出入口,开始了初步的布控。
进入公寓,高队长目光如电,迅速而不失礼貌地扫过客厅、餐厅、阳台以及通往卧室和书房的走廊。萧亚轩则配合地简要介绍了户型布局。
“萧女士,您这处物业位置极佳,视野开阔,利于观察,但同时也意味着潜在的狙击风险。”高队长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并未直接靠近,而是站在侧面观察着窗外环境,“顶层优势明显,但入口和天台是需要重点布防的区域。”
他随即提出了详细的安保部署方案:
1.外围监控与入口控制:楼下大堂常驻两人,伪装成物业安保或访客,负责识别和筛查所有进入大楼的人员。地下车库入口安排一人,监控车辆进出。所有人员均配备微型对讲系统,保持即时通讯。
2.顶层防御圈:公寓门口设固定岗,24小时值守。天台出入口加装临时防爆锁,并安排人员定时巡逻,俯瞰周边街道和相邻建筑楼顶,防范狙击手和潜入。
3.内部警戒与快速反应:高队长和另一名身手最好的队员作为贴身小组,主要在公寓内部活动,随时响应突发状况。他们将对公寓内部进行非侵入性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窃听或爆破装置。
4.技术辅助:他们自行带来了这个时代相对先进的便携式信号探测器,将定期扫描公寓内外,防止电子窃听。同时,建议在门外和客厅主要通道安装隐蔽的触发式警报器(由他们提供并安装)。
“关于火力配备,”高队长压低了声音,目光沉稳地看着萧亚轩,“向太那边已经打过招呼。我们自带了几把‘家伙’,”他含蓄地指了指腰间和腋下不明显的隆起,“主要是点三八左轮和几把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够用,但火力持续性一般。如果萧女士您另有准备,可以作为补充和应急储备。”
萧亚轩心中了然,知道向太介绍的渠道已经生效。她面色平静地点点头:“我明白。额外的‘硬货’我会另行安排,作为战略储备,非极端情况不动用。”她必须掌握核心武力的控制权,这是底线。
如何在这些专业人员的眼皮底下保守系统空间的秘密,是萧亚轩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她采取了以下措施:
·信息隔离:她明确告知高队长,主卧室、书房以及相连的婴儿房属于绝对私密区域,未经她本人允许,任何安保人员不得进入。高队长表示理解,这是保护雇主隐私的基本准则。
·物资解释:对于偶尔需要从空间取用的特殊物资(如特定药品、少量非常规食品),萧亚轩会提前准备好,放在客厅或厨房,对外解释为通过特殊渠道提前采购储存。
·“安全屋”设定:她甚至有意无意地向高队长透露,在公寓内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应急避难所”,里面储备了终极的求生物资和武器,但位置只有她知道。这既解释了为何有时她和谢亦菲会“消失”片刻(进入空间),也在必要时为动用空间物资提供了合理借口,同时暗示她拥有最后的底牌,增加安保人员的敬畏感。
静态防御之外,萧亚轩深知机动性的重要。就在安保团队到位的当天下午,她通过陈律师的一位可靠助理,以一家新注册的、看似与萧亚轩毫无关联的贸易公司名义,迅速购买了两辆性能可靠的二手汽车:
·一辆路虎Series IIA越野车:车身坚固,通过性强,适合在各种路况下快速行驶,甚至应对追逐或突围,作为主要的快速反应车辆。车内进行了简易改装,预留了武器存放的隐蔽空间。
·一辆奔驰w110轿车:外观相对普通,不那么显眼,用于日常不引人注目的出行或转移,作为备用车辆。
这两辆车都停放在公寓地下车库一个易于监控和快速出发的位置,钥匙由高队长和萧亚轩分别掌管。车辆的所有文件都登记在那家空壳公司名下,最大限度地切断了与萧亚轩的直接关联。
当夜幕再次降临,梅道1号的顶层公寓,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却真实存在的铜墙铁壁所笼罩。专业的安保人员如同融入环境的影子,警惕地守护着每一个可能的漏洞。两辆加满油的车在车库里待命。而在公寓核心的私密区域内,萧亚轩和谢亦菲,在检查了孩子们安睡后,再次进入了系统空间。
这一次,她们的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模拟在安保人员掩护下的撤离、利用车辆进行反追踪、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使用那些储备的“硬货”进行最后抵抗。
谢亦菲在虚拟的驾驶训练中,将一辆与路虎性能相近的越野车开得飞快,在模拟的香港街头上演着生死时速。萧亚轩则更专注于战术指挥和精准射击,她必须确保在失去外部保护时,自己能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退出空间后,萧亚轩将那张写着“一切安好,勿念。珍重。”的纸条,再次通过意念送入系统空间的书房。她不知道远在北疆的廖奎能否感受到这份由重重防护带来的、稍显安定的决心。
香江的夜色依旧迷离,但梅道一号的顶层,已经做好了迎接风暴的一切准备。无形的网在收紧,而有形的盾,也已铸就。萧亚轩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如织的车流,眼神冰冷。无论来的是商业秃鹫,还是跨国恶狼,想要撕碎她的家,就必须先踏过她精心布置的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