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江南小户金满院 > 第439章 一群老太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刚来怎么就又走了?”许老太太把从家里带来的点心切成小块放进盘中摆在小木几上,供来铺子里的客人们免费品尝。

能来琳琅居逛买的客人定然也买得起许家的点心,此举也是为了家中的茶,食二铺子招招客。

许金枝这边摆摆擦擦,就见门边一位小女娘探头进来,她还没招手打招呼把人喊进来,就又有几位小女娘探头进来。

“几位客人可是要进来看看?”许金枝笑眯眯。

“这位阿姊,我等昨日游玩匆忙,没有带够银子,但是于店中遇到了很喜欢的饰物,就和主家一小妹妹约好了今日来取……”

为首的小女娘边说,边往柜台小架子上瞟,瞬间眼睛就睁大了,昨日看好的耳坠子呢!

“几位是同我女儿铃铛约好的吧,她昨天同我说了,放心吧,几位心仪的首饰都给藏放的妥妥的。”

许金枝想起来昨天半梦半醒的时候铃铛在她耳边咕咕咕,凭着记忆走到柜台后,摸进架子第三排的漆盒里面,摸出一只小木簪和几枚镂银的耳坠子。

“就是这个,我们昨日选好的!”几位小女娘欢欢喜喜的付过银子,欢欢喜喜的道谢“谢谢姨姨给我们留着!”

一会儿的功夫阿姊变成姨姨了?许金枝哭笑不得“应该的,应该的,常来逛啊。”

几位小女娘欢欢喜喜的告辞,然后欢欢喜喜的往门口走,最后欢欢喜喜的拐弯清空了许老太太的盘子,问到了食居的地址,欢欢喜喜的去买了。

许老太太再去切盘,高兴的这回点心都比之前切的块儿大了,看来那边铺子又能新添几位小客。

许金枝后头又接待了两位女客,据称是被昨日来逛的友人推荐的,除此之外还有书生来借纸笔写灵感,卖出闲章一枚。

“今日果然比昨日少了很多客人,昨天开业的日子选的真妙。”今日这才是正常的客流嘛,有昨日那么多客人做底子,一传二,二传三,能扩开不少名声。

“侄女儿,老婆子我又回来啦!”李老夫人中气十足的喊声响起,许金枝抬头,就瞧见李家老夫人排头一个,她这铺子进来数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太。

后头还跟了位气喘吁吁的小满姑娘。

许金枝“!”老太太一喊,她这铺子都响亮了。

许老太太眼睛一亮,又去热茶。

“诸位老姐姐老妹妹们,这是我新结交的老妹妹,这铺子就是我这侄女开的,常来捧场啊!”李老夫人又一吆喝。

“这,诸位姨母随便看,随便逛,若有喜欢的唤侄女来拿,可以试戴。”许金枝赶紧笑脸相迎,这群老太太看着都精神头儿不一般,显得贵气,看有那么两位并不太亲和,仪态端庄,这是瞧了李老夫人的面子来的。

一群老太太逛起来了,那边李老太太瞧着许妹子煮茶呢,凑过去,把许金枝也拉过去“妹子,大侄女,我这些老姐妹手头闲财多着哩,就喜欢新奇物件儿,若是能留下她们,你这铺子不愁生意。”

“李家姐姐,这几位是?”

“之前知府大人家夫人约着想办女子文社,但是不是碰上秋闱了么,一应资源调度紧着应试学子们用了,这文社将办未办。”

“不过这有人提起,自然是有人上心,我这些老姐妹多是镖武人家出身,觉得既然文社没能参加,就聚在一起交流些强身健体之法,也省的自己在家老眼昏花。”

“说起来,芸妹子你有锻炼吗?咱们女人家上了岁数就得勤动,这一躺着,歇着,人就疲了,人一疲,就没精气神儿了,那位,瞧见没?”李老太太指着位拿着簪子对镜比划的妇人对许老太太说。

“去年刚开始胳膊腿儿锈的啊,现在锻炼开了,打她那不听话的小儿子能满院子追。”

“有的,我也有练!”许老太太赶紧满脸肯定,这群老姐妹活的可真潇洒恣意。

一群老太太喝光了许老太太的茶水,买走了铺子里不少簪子首饰,还抬走了两个大摆件,用她们的话说,人这辈子总得有时间为自己活啊,环佩美物,从少年到暮年,皆为使人欢喜的东西。

“走了,走了,今日约了新谈资,改日再聊啊芸妹子!”李家老夫人风风火火的带了群客人来,又随着一群客人风风火火的走了。

“真好,等我老了,我也这样!”许金枝继续整理货物。

“掌柜的,掌柜的在不?”刚清净,又有人上门,许金枝赶紧放下手头东西接待。

“掌柜的,不知道你这里可以寄存东西否?”来者是位书生。

“客人可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这书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并不为买东西而进铺子。

书生言,他游学至江宁,结识一位好友,好友也是来江宁游学的,后此友人离开,二人本约好于清明节前再聚秋湖。

“但是如今我家中有要事,需得先行归家去,友人游学无定所,这信也无法寄到,以我所悉,不得见,友人必将于湖周打探,不知掌柜可否容此信于贵铺,余将留明身帖,付于候资,待友人取之。”

选择琳琅居,这书生也是考虑过的,若要寄存书信,首选文斋,书铺等地方,一来店内雅致,符合他等文人性子,二来铺内皆为昌文之物,免书信于烟火,三来掌柜也多几分风雅意,惺惺相惜。

本来秋湖周围多是雅苑食阁,另有清幽书斋,但是老掌柜耳目不明,不便打扰……

有此居甚好,奈何此次归途匆匆,周书生瞧这琳琅居布置,已经打算下回约友人一起逛逛了。

“这……好吧,烦请客人留下名姓登记,约取时间。”说着许金枝取出一枚蜡和一枚火折子,示意书生自己封好信笺。

信存半月,书生留下十九枚铜板。

“还有一枚让我友人付。”书生如是说,人只有为给自己的信才愿意付铜板的,哪怕一文钱,这样才不会乱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