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江南小户金满院 > 第363章 中门以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便宜不白占,因为把铺子经营权赢过来而颇为硬气的徐小郎君大手一挥,让许铃铛和许青峰进店随便挑。

辟邪的小桃木剑,“梆啷啷”响的小拨浪鼓,两个孩子不好意思的选了两样,打算回去当给小多安的礼物。

“大……叔!我爹上回还念叨您来着,说是商会什么的,年前大家都忙,您看年后若有时间,可以来坐坐,省的我家老爷子总是放不下。”

被许老爷子眼神逼着改口的徐郎君同许家二老正经说上两句,又着急去招呼客人了。

这事儿是得再议,许老爷子想起来,这商会加入还是不加入,家里还没最终给人家个答复呢,要不回去和女婿说说,年礼也和徐掌柜奉上一份儿,先把关系维持着。

许家的二老二小还在街面上逛着没回家,许家铺子这边又来了客人,金娘子亲自来称了几样点心,然后左顾右盼,没在柜台后头看见自己想见的小脑袋,倒是对上了许多安朝她笑。

“许娘子,你家小铃铛呢?”逗了逗小多安,金娘子开口问。

“我家铃铛,哦,他们小兄妹随我爹娘一起上街去了。”许金枝只以为是喜欢自家闺女的熟客随口打听。

“这样啊,那这些麻烦你转交你家铃铛小娘子,是我这个生意搭子的一份心意。”金娘子递给许金枝个餐盒。

“啊?”许金枝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旁边停下招呼客人的郑梦拾想起来“您可是因为上回铃铛做的那些羊毛兔子?”

“是啊,我这生意现在可热闹了,另起了作,货能销到京城去,这只是一点心意,莫要推辞。”

“这……”

“快别这了,这是给铃铛小娘子的,二位虽是父母,也不可越而做主啊。”金娘子继续劝。

郑梦拾和许金枝一想,这话有理,便不再把礼往外推。

“如此,便代我家铃铛谢过金娘子了。”

“郑掌柜,赶紧,给来杯饮子,要凉的!”几人聊着,就见刚划来的船上,跳下个人,一步就半跨半跳的上了许家窗前,手指头撇下额头的汗往后一甩。

“大冷天的要凉的?”铺子里外的人都朝来人看。

“怎么,不行啊,小爷我都快把船桨子抡成三公子那风火轮了,得赶紧喝口凉的顺顺。”察觉到大家都看他,俩人不好意思。

“不是,兄弟,你这是打哪儿来啊,这么急,一脑门子汗,你是来抢点心的?”

来人好奇怪,说他不急吧,他大冷天的划船出汗,说他急吧,他现在要了饮子在这儿杵着。

“忘了,忘了,正事儿,刘有良呢,刘郎君在不?”

“找我的?”忙活着的刘有良一愣,抬头看,说话这人他不认识。

“不是我找你有事儿,知府大人找你有事儿!”

“啥?”

“客官啊,我这小兄弟本分人,没见过官,你有事说事儿,莫要吓他。”郑梦拾看不过去,帮刘有良问话。

“行了,行了,不逗你,好事儿,我这是帮官老爷传话来了,之前咱江宁赴东滨的兵勇壮士,刘有勇和刘有义可是你兄弟?”

“时值年庆,东滨府军中派人,送来了一批咱们江宁将士们托捎给家人的信笺和东西,现在都在府衙呢。”

“真的假的?怎么没官府的通告啊?”来人话一出,听见的人立刻喧嚣起来,早先征兵东去在江宁就是一大热闻,现在更是如此。

“自然是真的,你以为官府不想通告嘛,你看看这河上多少船,你再去街上看看,沿街通传不怕引起淤堵嘛!咱们青天老爷那是不想与民争道。”

“八百兵勇的家眷,一人跑个七八家也就够了。”传信人猛灌一口饮子“诶,怎么是温的!”

“洛老大夫说过,人用急力之后,勿食冰凉物,这温饮亦平心静气,客官试试。”郑梦拾劝说。

“有这说法?算了,喝都喝了,温就温吧。”

“刘小哥,你赶紧去吧,去晚了你兄弟的东西再被别家拿错就不好了,还好有你这么个上工地方明白的兄弟能找到,我之前差点儿去找那什么青鸟帮,结果一打听,踪迹满大街,我又不是马,哪能那么跑。”送信人满嘴吐槽。

“掌柜的……”刘有良看向许家小夫妻,他也想去,但是他这里上着工呢,还需掌柜松口。

“好事儿,赶紧去,赶紧去。”郑梦拾摆摆手,立马答应。

“诶!谢谢掌柜!”刘有良赶紧应了,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准备去府衙。

“正好,正好,小哥你划我这船走一段路,也近,我是不想再抡桨子了。”传信那人看刘有良要走,也不在窗户边趴着了,跳上船,蹭着免费劳力就走了。

船行远了,留下的人还在讲究刚才的话呢。

“真好,咱从军的儿郎们过年回不来,还能送些念想回来。”

“去打仗的啊,捎什么东西啊,有封平安信来,父老乡亲们的心就安了。”

“是啊,是啊。”

……

半路下船,刘有良腿儿着到了府衙门口,府衙门口中门大开,排着不小的队伍,老老少少都都有。

刘有良走近了打听“老丈啊,这是领东滨将士们送来的家书的地方不?”

“是啊,小哥,你可识字,要是识,你待会儿帮我念念,看我家小儿写了啥给我!”

排队的老丈见刘有良是个年轻人,挺热情,和他聊“我家小儿从小就聪明,上了战场定会打那聪明仗。”

“小哥,你是为家中谁来的啊?”两人说着,刘有良后头排着的妇人也问。

“我为家中两个弟弟来的。”

“两位兄弟都从军去了啊,那这过年,你们爹娘该多想啊……”妇人捂着心口,她二子一人离家,她这心都挂念无比。

刘有良笑笑,不说话。

“诸位乡亲父老,婶子大娘们,咱们前边物多信多,领的慢,稍安勿躁,知府大人说了,诸位忠义之家,当开中门以迎,后备茶水,可自行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