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江南小户金满院 > 第345章 “吉”字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我也为难呀……”许老太太得了俩孩子传过来的话,按按自己的眉心解乏。

“这季节啥都少,有的也比暖和的时候涨价了,容我再好好的想想吧。”

能做的口味少了,就只能靠样式来凑,只是这样终究不是长法,先前许老太太想过想多做些其他花样得点心,显得看着丰富些,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做。

眼下说到了,有客人提出来,也只好靠此来接短应急,毕竟年节可是赚银子的好时候。

若要喜庆,红色是必不可少的,红……从哪里找呢,许老太太从豆沙想到红枣,最后连花生皮都想了一遍,最终一一否了,这些都和米面分层,达不到她心里想要的效果。

“老婆子,烦心什么呢?”许老爷子见老伴儿一人坐在桌子前,忙给倒杯水过来,坐在一旁关心。

“想红的……”许老太太口里念叨着,俩人想总比一人好,就把烦心事和老头子一说。

“红糖不成?”许老爷子皱皱眉。

“红糖可以安排,但是那是另一种,还得想想别的。”

许家桌子上原本只有一个人发愁,现在有两个人了,许铃铛路过,缩缩脖子,天冷,她还是回屋吧。

这事情许老太太和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都聊过了,实在是这天气也没什么适合染色的花草,再者这类花草味道苦涩有也难用,总之,法子没想出来,现在还是指望她和老头子。

许老爷子坐着想,许老爷子站着想,趴着想,烛火之下翻转挪腾着想,脑子里劈出一道亮光。

“老婆子!”许老爷子一拍桌。

“你觉得,红曲米成不?”

“红曲米?那不是给酒上色的引子么?”许老太太一时没反应过来,想事情想成对眼儿。

“对啊,但是它有颜色啊。那东西是用来染色的啊!”许老爷子越想这事情越成,他之前在酒坊打酒的时候见着过,这东西红的。

“你想啊老婆子,这有颜色吧?味儿也还成吧?能和到一起吧?这没问题啊。”许老爷子一分析,确实和许老太太的要求对上了。

“行,明儿我去酒坊问问,卖不卖红曲米。”许老太太想着,不是酒坊就是杂货铺卖腐乳的,这俩地方总会有的。

“不行,不行,咱不能去酒坊,人家那是拿来上色自己用的,万一把咱们以为成同行抢客的就坏了。”许老爷子觉得不妥。

“咱们直接去米行问问,卖粮的地方,肯定也做红曲米生意。”

“行。”

想出个法子,许老太太才吹熄了蜡烛,老两口兜着冷风回了屋子。

……

翌日,许家二老一人披件厚衣裳,就伴儿上街了,郑梦拾和许金枝在屋门口依偎着,看着爹娘的背影“自从上回爹娘一起出去逛街之后,是越来越习惯了……”

郑梦拾低头看看娘子发梢,正要说他们也一样,余光瞥见两个小脑袋“青峰,铃铛,你俩看啥呢?”

许铃铛站出来,把她哥许青峰也拽出来“一,儿,三!”

“是越来越习惯了~”俩人拉着语调异口同声。

许铃铛把手甩的乱七八糟的跑掉了,许青峰慢一步,以袖掩面而逃,孔孟贤人,弟子方才定是被精怪附体,莫怪莫怪。

“欠揍!”郑梦拾哭笑不得,破天荒的放了狠话。

好好的氛围,没了!

许金枝倒没觉得,但是她好心提醒相公“再过几年,就是三个不省心的啦。”

红曲米许家二老买回来了,在米行还遇见了自己的熟客,以为他家要做红糟子肉了,差点没给把消息嚷哄出去。

案板摆好,刀具摆齐,天冷难起的面让许老太太头疼,在小铃铛屋子里用被子捂了一晚,才起来了满满一盆的冒泡泡面。

许老太太又趁着铃铛熟睡赶快端走,这丫头要是看见了准要揪一块儿下来,捏成个四不像一起放蒸笼里蒸。

起好的面切断,擀皮,许老太太脑子里想着图案,一层层叠面皮,一层层铺红曲米,慢慢的,案板上出现了跟外皮是白色的面棍子。

“外婆~”

许老太太眼一闭,她来了。

小铃铛来打劫面了,许老太太扯下一块递给她“捏好了拿回来啊,外婆给你蒸了吃,可不许浪费。”

“好~”许铃铛在厨房旋一圈儿,旋到门外头去了。

许老太太拿那粗面棍子往笼屉上放,盖好锅盖,拍拍手,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等二刻钟,把笼屉盖子一揭,热气撞上凉气,在许老太太面前开出白色的花,扇了扇挡眼的白烟,看见蒸熟的面棍子,老太太心里一喜,有门儿了!

许老太太提前喊看饭,许家一众都在饭桌子上面凑齐了,饭菜没有摆上来,但放着个盖着的盘子。

“来来来,都来看我变戏法呀。”许老太太掀开盖子,露出拳头宽的面棍子。

“都看好了!”许老太太拿刀,横断着切下去,将眼前蒸好的面切成两段。

“呀!”正对着面点断截面的许铃铛惊呼一声。

桌子上摆着的面点,切开的横截面有一个红色的“吉”字。

“怎么样,我这吉字馍不错吧?”许老太太得意洋洋的和大家分享。

“娘,您这可真是神了!”许金枝佩服极了,这是怎么把馅拼成字的啊。

“外婆好厉害,一次就做好了!”许铃铛拍巴掌。

许老太太笑的骄傲,手底下掩了掩,其实她也不确定,所以自己提前切了一刀确认。快速的把这吉字馍用刀多片几段,就没人发现了。

“来尝尝。”

吉字馍真就和馒头差不多的味道,红色部分稍有微酸的酒香,但也不多。

“这就是卖个样子,能让咱家补上过年点心的缺,不过长久了一定有人效仿。”自己做的东西,许老太太自己心里清楚。

“足够了,咱们还可以多做几个字样出来,像什么‘安’啊,‘喜’啊之类的。”

“那行,咱大家一起拼,这回的点心很容易效仿,不能提前外传,都记好了,临年十天前,咱家再摆出来。”许老太太嘱咐,她得躲同行的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