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 第17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哥哥要结婚,这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于情于理,她这个妹妹似乎都应该在场。

可是……

晚上石小海下学回来,敏锐地察觉到她情绪不对。

“大姐,你咋了?有啥心事?” 江德华叹了口气,把信递给他看。

石小海现在已经能磕磕绊绊读下大部分内容了。

他看完,眼睛亮了一下:“江德福大哥要结婚啦?大喜事啊!”

但随即看到江德华蹙紧的眉头,他的兴奋也淡了下去,小声问:“大姐,咱……要过去吗?”

江德华揉了揉眉心:“小海,你说,咱该过去吗?”

石小海低下头,绞着手指:“俺……俺听大姐的。……能见到德福大哥,挺好。可是……”

他犹豫了一下,“回去要花好多钱吧?还得坐好久火车……大姐你的夜校课咋办?俺的课也得落下了……”

连孩子都想到了这些问题。

江德华心里那杆秤,倾斜了几分。

第二天,顶着淡淡的黑眼圈,她先去找了高主任,试探了一下请假的可能性。

果然,高主任一听要请大半个月假,眉头就皱紧了:“德华,不是我不近人情。可这夜校刚开始,课程紧,任务重,你这一走,回来可真就跟不上了!

厂里培养一个技术骨干不容易……你看,能不能写封信,或者拍个电报,跟你哥好好解释解释?等以后学习不忙了,再找机会回去看看?”

高主任的话虽然委婉,但意思很明确。

从车间办公室出来,江德华心里反而清明了许多。

她坐到桌前,铺开信纸,斟酌着字句。 “哥:见信好。收到你的信,俺和小海都高兴坏了!恭喜哥和安杰同志!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路上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哥,俺知道俺该过去。可这边厂里刚给俺争取到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机会,是去上技能提升夜校,学看图纸、学机器维修、学裁剪设计。

机会太难得了,厂里寄予厚望,课程安排得特别紧,一天都走不开。……”

“……路太远了,俺这刚稳定下来,小海这边上学也离不开人。……”

“……哥,你的大喜日子俺没能到场,心里特别过意不去,是俺这当妹子的不是。

俺和小海在这边,一定会好好的,努力工作学习,不给你丢脸。等以后学习结束了,俺们一定找机会去看你和嫂子。

随信寄上一点心意,是俺和小海攒下的,不多,给哥和嫂子添件新衣服,算是俺们的一点祝贺。……”

写完信,又仔细抄了一遍,她才封好口。

江德华寄出那封充满歉意和解释的信后,心情复杂了好几天。

她不断回想原主的记忆碎片里,那份对哥哥的依赖,以及……对那位未曾谋面的、有文化的城里嫂子安杰,隐隐的怯懦和渴望被认可的心情。

原主的愿望很朴素:一是自己找个好归宿,不再漂泊无依;二是能得到嫂子的认可,不再被当作需要提防或者嫌弃的、来自穷乡僻壤的麻烦亲戚。

按照这个朴素的愿望逻辑,哥哥的婚礼,似乎是达成第二个愿望的最佳时机。

亲自回去,表现得体一些,送上祝福,或许能在最初就给嫂子留下一个好印象,为以后的姑嫂关系打下基础。

然而,江德华(宁婉)不是原主。她经历过更多,思考得更深。

“认可?”她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夜校课本上清晰的机械图纸线条,“靠什么认可?靠我放下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学习机会,千里迢迢跑回去,就为了在她面前露个脸,说几句吉祥话?还是靠我省吃俭用挤出那点贺礼钱,显得我懂事知礼?”

她摇摇头。不,那不是她想要的认可,那甚至算不上真正的认可。

那或许能换来一时表面的和气,但改变不了任何本质。

安杰是文化教员,是有自己世界和追求的知识女性。她会真正认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子?

是一个放下一切、以哥哥大家为中心的“传统”妹妹?

还是一个虽然起点低,但却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在岗位上做出成绩的、独立的女性?

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我现在回去,”江德华对自己分析,“穿着目前是最好的但依然土气的衣服,带着局促和小心翼翼,混在一堆军人宾客里,可能连话都跟嫂子说不上几句。(短时间不能破坏人设呀)

除了证明‘我是江德福那个从农村来的妹妹’,还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说不定反而因为我的拘谨和陌生,让嫂子觉得尴尬,或者更坐实了‘不是一路人’的印象。”

“但如果我留下来呢?”她的目光变得坚定,“我把这次夜校的课程扎扎实实学完,真正掌握技术,甚至能在厂里提出有用的建议,做出成绩。

等到将来某一天,我再见到嫂子时,我可以和她聊机器,聊生产,聊我如何克服困难学习新知识,聊我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见闻和成长……

那时候,我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有自己事业、有独立人格、能和她进行平等交流的江德华,而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她丈夫接济的‘穷亲戚’。”

“这才是真正的认可。不是施舍的,而是赢得的。”

至于原主的第一个愿望——“找个好归宿”。江德华笑了笑。

她现在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归宿吗?一份能体现价值的工作,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一个靠自己双手筑起的、温暖的小家,一个依赖她也被她守护的弟弟(石小海)。这难道不比依附于一个未知的男人,更踏实、更可靠吗?

想通了这些,她心中最后那点因未能参加婚礼而产生的愧疚感也烟消云散了。

她做出了最符合她自身处境和长远利益的选择,也是最有可能真正实现原主“被认可”愿望的选择。

她不再纠结,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夜校的学习和车间的工作中。

她给哥哥寄去的贺礼和信,最终也收到了回音。

江德福的回信比她预想的要快,字里行间虽然有些遗憾她不能到场,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