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 第11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街道那边,因为江德华平时深入简出,与人交往不多,但大车店老板娘和妇联赵干事都给她说了好话,特别是她报警抓人贩子的事,被描述成了“见义勇为、觉悟高”,街道给出的评价相当正面。

厂里这边,刘主任、李科长都肯定了她的工作表现。工会李主席更是大力推荐。

江德华本人政审环节很顺利的通过了。

但是关于石小海的,厂工会和街道办的同志严肃地找她谈话。

“同志,俺知道这事俺做得可能有点莽撞,没及时向组织汇报。”江德华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自责和无奈,“但当时那情况,孩子病得厉害,俺光想着救人了……俺保证,小海绝对是个好孩子!”

负责调查的同志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工作学习表现都极其出色的年轻女工,又想到她之前抓人贩子的英勇事迹,心里的天平已经倾向于相信她。

但程序必须走。组织上通过厂里和街道,设法与石小海老家的公社取得了联系。函询的结果几天后传了回来。

情况比江德华预想的还要……顺利。

石小海老家的公社回函证实:该地区前些年确实遭了严重的灾荒,石小海所述的家庭情况基本属实,其直系亲属均已不在当地,且户口因灾荒和迁徙等原因,记录混乱,实际上已等同于无人挂靠的“黑户”。

公社方面表示,若其本人已在异地得到妥善安置,且安置单位愿意接收,他们原则上无异议,可按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这个回函,等于是从官方层面确认了石小海的“孤儿”身份和户口悬置状态,并且为他的迁移打开了绿灯。

调查的同志将情况向领导汇报后,结论很快下来:石小海情况特殊,但成分清白(贫农),且江德华同志收留行为出于善意,符合社会互助精神。

鉴于江德华同志即将支援东北建设,组织决定特事特办,将石小海的户口随迁至江德华的户口上,一同迁往东北安置单位。

江德华最头疼的石小海的户口问题,以一种她从未想过的最圆满的方式解决了!

政府的力量YYdS!

这次,石小海可以光明正大地跟在她的身边,不再是需要躲藏的黑户,而是有正式身份的人了!

“谢谢组织!谢谢领导!”江德华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眶都红了,“组织想得太周到了!俺……俺和小海一定牢记组织的恩情,到了东北好好工作学习,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照顾!”

李主席笑着勉励了她几句,心里也觉得这事办得漂亮,结果是好的。

回到家(仓库小隔间),江德华把好消息告诉了石小海。

少年愣了好久,然后猛地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起来,大颗的眼泪砸在地上。从此,他不再是无人问津的野草,他有了家,有了姐姐,还有了堂堂正正的身份。

出发的日子到了。所有的手续都已办妥。江德华的户口迁移证明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姓名:江德华;关系:户主。下一页:姓名:石小海;与户主关系:弟。

接下来是忙碌的准备。办理户口迁移、组织关系转移、领取少量的安置费和旅途补助。

她收拾着表面上微薄的家当,学着当地人, 把最重要的钱和票证缝在贴身内衣里。

石小海知道真的要走了,既兴奋又紧张,干活更加卖力。

江德华给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这次没有隐瞒。

她详细说明了自己如何努力学习、积极报名,并最终被选拔上支援东北工业建设的光荣任务,不日即将出发。

信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让哥哥放心的保证。她写道:哥,俺这是响应国家号召,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你别担心,俺会照顾好自己的。等到了地方安顿下来,再给你写信。

她相信,比起去海岛投奔他,“支援国家建设”这个理由,更能让哥哥感到骄傲和放心。

没错,江德福同志的政治觉悟杠杠的!

出发那天,秋高气爽。红星被服厂门口敲锣打鼓,厂领导亲自为几位被选上的职工送行。

江德华胸前戴着大红花,穿着最体面的衣服,身后跟着同样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石小海(作为家属随行安置)。

她在人群中看到了来送行的刘主任、赵干事,还有大车店的老板娘,她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和鼓励。

挥别了这座给予她最初庇护和机遇的小县城,江德华带着石小海,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绿皮火车轰鸣着,驶向陌生的、寒冷的,却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东北黑土地。

北上的列车哐当哐当地行驶了几天几夜,车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农田丘陵,逐渐变为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黑土地,空气也明显变得干冷起来。

车厢里,都是这次从各地选拔出来支援东北建设的职工和随行家属。

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但漫长的旅途和共同的目标很快让彼此熟络起来。大家互相分享着带来的干粮,交流着各自厂里的情况,以及对东北的想象和些许不安。

石小海一开始很拘束,紧紧挨着江德华,但很快也被车厢里热烈的气氛感染,偶尔也能和几个同龄的随行少年说上几句话。

终于,列车在一个巨大的、弥漫着工业气息的火车站缓缓停靠。

月台上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热烈欢迎支援东北工业建设的同志们!”

车门外是凛冽但清新的空气,以及一群热情洋溢的接待人员。

“xx省xx市第一机械厂的同志们!请到这里集合!” “xx钢铁公司的支援职工,看这边红旗!” ……

扩音喇叭里不断喊着各个单位的名字。

江德华紧紧拉着石小海,竖着耳朵仔细听。终于,她听到了: “兴北工业新区第三被服厂、木材加工厂的同志们!请到三号出口集合!”

“小海,是咱们!走!”江德华精神一振,拎起行李,带着石小海,招呼着工友们,随着人流朝着三号出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