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晓梅有样学样,也怯生生地拿出自己的清凉油涂抹。

李爱红等人看着沈棠的动作,撇撇嘴,不以为然。

“装神弄鬼!”

李招娣嗤笑一声。

沈棠充耳不闻。

她喝完水,将饭盒和缸子放好。

然后站起身,走到墙角,拿起门后一把破旧的扫帚,开始默默地清扫自己铺位周围的地面。

尘土飞扬,她却动作沉稳,一丝不苟。

在这个陌生、破败、充满敌意的起点,她用自己的沉默、坚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准备,在角落悄然划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不容侵犯的领地。

孤立已经开始,但她的脊背挺得笔直。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村子上空,升起了几缕稀疏的炊烟。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沈棠没等其他人,直接拿上自己带的饭盒出了门,王晓梅一看,赶紧拿上自己的饭盒追了出去。

“沈棠姐,等我,等我一起。”

沈棠没说话,但是脚步放慢了。

两人来到大队部食堂,说是食堂,实际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屋子,有两个石桌,还有一个长条的转头垒起来的桌子,长条桌上摆着3个搪瓷盆,一个装着煮熟的地瓜,另一个装着煮熟的大白菜,另一个盆是糙米粥。

后面站着两人,看到新知青来了,很是热情的招呼她们过去吃饭,两人都只带了一个饭盒,没办法,只能先打了白菜,再把粥,说是粥,跟汤水没啥区别,倒再白菜上面,手里拿一个地瓜。

坐到旁边的石桌上吃,或者拿回去吃。

沈棠想多获得点信息,选择在这吃完。

打饭的两个婶子看后面没人了,也就跟她们聊了起来。

还了解到,她们所在的这个大队,是十里八乡最落后,最穷的一个大队,年年评比都是最后一名。

另外就是大队长是个退伍老兵,比较正直,也是个老好人。

还有谁家孩子当兵去了,谁家孩子结婚了,谁家两口子不合,谁家死了丈夫等等等等,一大堆名字和八卦。

沈棠几次想打断这婶子离开,又屡屡张不开口。

一直到李爱红一行人来了,婶子才说到重点。

“对了,你们吃完饭的知青别忘了去找大队长领取粮食补助。”

“多谢婶子,我们现在就去。”沈棠总算有理由离开了。

沈棠和王晓梅洗了下饭盒,放回住处,就直奔大队长家。

拿了自己的份例,两人回到知青点,简单的洗洗便睡了,折腾这一天,实在是累坏了。

翌日,

清晨的寒气透过糊着破报纸的窗户缝隙钻进来,带着泥土和露水的湿冷。

沈棠在生物钟的驱使下准时醒来,蜷缩在厚实的新被子里,感受着身下土炕残留的微弱余温。

角落里,老鼠的窸窣声在清凉油的气息中彻底消失。

她坐起身,动作轻捷无声。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快速叠好被子,整理好铺位。

角落里,王晓梅还在熟睡,眉头微蹙,似乎梦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另一边,李爱红等人睡得正沉,发出轻微的鼾声。

沈棠拿起搪瓷盆和毛巾,走到院子里的水井旁。

冰冷的井水刺骨,她却面不改色地掬起水,仔细地洗脸、漱口。

灵泉水的滋养让她的皮肤在冷水的刺激下反而透出一种莹润的光泽,只是被刻意维持的苍白肤色掩盖了。

她回到屋里,从帆布挎包深处取出那个小铁盒,打开,拿出母亲留下的桃木小梳子,对着巴掌大的破镜子,将乌黑的长发一丝不苟地梳好,用旧布条绑紧。

镜中的少女,眉眼清丽,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冰霜。

简单的早饭是昨晚在食堂领的、已经冰冷的玉米面窝头和咸菜疙瘩。

他们都刚开,知青点暂时没有开伙的条件,一日三餐都要去大队部食堂。

沈棠默默啃着窝头,味同嚼蜡,心思却全在即将到来的“采购日”和下午那场未知的“接风宴”上。

“都起来了!起来了!”

赵大队长的声音在院外响起,带着一贯的洪亮和不耐烦,

“今天上午去公社采购!需要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的赶紧!过时不候!下午在知青点开伙,给你们‘接风’!”

“接风”

两个字,让萎靡的知青们精神一振。

李爱红更是眼睛发亮:“总算能吃顿像样的了!”

沈棠的睫毛却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接风宴?

在知青点开伙?

谁负责?

李招娣那张刻薄的脸在她脑中一闪而过。

末世里无数次从污染食物中死里逃生的警觉瞬间拉满!

她迅速将最后一口窝头塞进嘴里,灌了一口灵泉水,拿起那个装着钱票的饼干盒,外层用破布包好,背上帆布挎包,里面放着饭盒、水壶和清凉油等必需品,沉默地走出屋子。

公社距离红旗大队有七八里路。

这次去的人不少,除了需要采购的知青,还有几个去办事的村民。

交通工具依旧是那辆嘎吱作响的牛车,由老耿头赶着。

李爱红看着牛车就皱眉,但为了采购,也只能捏着鼻子往上挤。

王晓梅紧紧跟在沈棠身边,小声问:“沈棠姐,你想买点什么?”

“买点盐、火柴、针线。”沈棠言简意赅。

牛车慢悠悠地出发了。

清晨的黑土地,空气清新冷冽,朝阳给田野镀上一层金边。

知青们兴奋地指指点点,谈论着要买什么。

沈棠抱着膝盖坐在车尾,目光沉静地扫过广袤的原野和远处的山峦轮廓,

精神力如同无形的网,感知着土壤的湿度、风的流向,

脑海里快速勾勒着水利引渠的初步草图。

晃晃悠悠的坐了大半天,总算到了。

公社不大,一条主街。

供销社是唯一的“百货商场”,一座砖瓦结构的平房,门口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红色标语。

里面光线昏暗,柜台是粗糙的水泥台面,商品种类有限,但人头攒动。

沈棠的目标明确:盐、火柴、针线、再补充点便宜的碎挂面,为空间偷渡打掩护。

她随着人流挤到相应的柜台前,拿出钱票,沉默地购买。

动作麻利,不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