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烛龙”芯片的最终量产成功,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开始触及更深远的地方。它不仅震撼了对手,也让那些一直在寻找“环宇科技”生态之外替代方案的潜在伙伴,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首先递来橄榄枝的,是国内一家长期深耕于高端科学计算与气象模拟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天河计算技术研究院”。他们承担着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计算任务,对算力的渴求永无止境,同时也对数据安全和计算自主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环宇”的“神谕”平台虽然性能强大,但其封闭的生态和潜在的数据风险,始终让研究院的专家们心存顾虑。当通过特定渠道了解到“奇点”的“烛龙”芯片在特定科学计算任务上展现出的惊人效率和能控比后,研究院的高层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一场高度保密的技术交流会在“奇点”的研发中心举行。研究院派出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目光如炬的老院士和几位正值壮年的技术骨干。

林小一和李明亲自接待,展示了“烛龙”芯片在流体力学模拟、宇宙学N体计算等几个典型科研场景下的实测数据。当看到“烛龙”在保持更低功耗的同时,计算速度相比他们现有系统提升了数倍时,那位老院士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好!好一个‘量子启发’!”老院士用力拍着大腿,声音洪亮,“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算力!不受制于人,不拘泥于旧路!林小一同志,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交流会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的技术专家就架构细节、软件生态适配、未来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研究院当场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希望能采购一批“烛龙”计算节点,用于其下一代超算系统的预研和部分前沿课题的先行验证。

这不仅仅是一笔订单,更是一个无比珍贵的“灯塔客户”!有了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背书,“烛龙”在高端计算领域的信誉和影响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几乎与此同时,周文斌也从海外传回好消息。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绿源科技”试点项目成功的示范效应,“奇点”在东南亚成功与另外两家分别专注于智慧城市数据分析和中小型制造业升级的本地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虽然订单规模依旧不大,但标志着“火种”生态在海外开始真正扎根,形成了小范围的“星星之火”。

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大基金”的牵线搭桥,一家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处于龙头地位的“国家队”企业——“华控集团”,也主动联系了“奇点”,探讨在下一代工业控制器和边缘计算网关中,采用“火种二号”芯片的可能性。这将意味着“奇点”的技术,开始渗透到国民经济最基础的工业制造领域。

一股以“奇点”为核心,汇聚了国家级科研力量、海外新兴市场伙伴以及国内重点工业企业的“反垄断联盟”,已初现雏形。他们或许各自的目标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打破单一技术生态的垄断,寻求更自主、更可控、更具性价比的技术路径。

林小一站在办公室的全国地图前,看着上面被新标注出的几个合作节点,心潮澎湃。他知道,单打独斗的时代正在过去,“奇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联盟初现,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与巨头进行更持久、更全面对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