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134章 曲线救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她迟疑,华庆军拍着方向盘哈哈大笑:“带他们赶大集去!县城今儿有大集,供销社新到了上海产的的确良,去晚了可就抢不着了!”

胡悦半信半疑,可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敲门。没想到一提 “去县城赶大集”,原本紧闭的院门“吱呀” 就开了——朱家小子探出头,刘家姑娘攥着衣角,田家小子搓着手,眼里全是期待。胡悦没费多少口舌,就把三家的六个年轻人“押”到了拖拉机跟前。

华庆军突然板起脸,学着部队教官的样子喊:“全体都有!立正!稍息!”六个年轻人愣了愣,竟真的挺直了腰板,惹得围观社员笑成一团。等大伙笑够了,华庆军才跳上驾驶室:“上车!再磨蹭,大集可就散了!”

六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田家小子先憋不住:“军子哥,这……这不是要游街吧?” 他缩着脖子,声音都发颤。

“美得你!”华庆军一脚踩在踏板上,笑得爽朗,“带你们去县城开眼界!一年到头就过年能去趟县城,还得走两小时,今儿坐拖拉机,半个钟头就到!”

这话一出,六人立马不犹豫了,争先恐后往车斗里蹿——谁不想坐拖拉机赶大集?以前去县城,五更天就得出发,晌午才到,逛不了一会儿就得往回赶,哪有这么舒坦的好事!

华庆军一脚油门,拖拉机 “突突突”喷着黑烟,载着满车惊叫冲向县道。胡悦坐在车斗边,教大伙唱新编的《破陋习树新风》顺口溜:“换亲陋习要破除,婚姻自由才幸福,男女平等新风尚,双沟村儿变模样……”

后生们起初还不好意思,只敢蚊子哼哼似的跟着唱,可瞥见路边拾粪的老汉被拖拉机惊得掉了烟袋,蹲在地上捡烟袋的滑稽样,终于憋不住放声大笑,歌声也越来越响。风卷着麦浪的香气吹进车斗,拖拉机的黑烟混着青春的热气,在金色的田野上拖出长长的尾巴,惹得田里劳作的农人直起腰杆张望,连路边的老槐树都沙沙摇着枝叶,像是在为他们高兴。

“太快了!比走路快十倍!”朱家小子扒着车斗挡板,兴奋地喊。田家姑娘攥着衣角,眼睛亮晶晶的——长这么大,她还是头回坐拖拉机,风驰电掣的感觉让她心跳都加快了。

等县城的大马路出现在眼前,六人反而有点失落:“咋这么快就到了?还没坐够呢!” 胡悦听着,忍不住笑——这就是年轻人,一点新鲜事就能让他们忘了之前的拘谨。

拖拉机扎进县城喧闹的街市,扑面而来的声浪让六人瞬间瞪大了眼睛。供销社橱窗里摆着锃亮的暖水瓶,红的、绿的、蓝的,看得人眼花缭乱;百货商店门口挂着五彩的的确良衬衫,阳光一照,泛着好看的光泽;副食店飘出的油香勾得人直咽口水,田家小子忍不住咽了咽唾沫——他兜里只有几粒用来解闷的草籽,连块糖都买不起。

华庆军瞧着他们的模样,跟胡悦递了个眼神。胡悦立马会意,拉着刘家姑娘、朱家姑娘、田家姑娘往百货商店走:“走,咱去看看的确良!上海来的好布料,做件衬衫穿,又凉快又好看!”

三个姑娘跟着她,隔着玻璃盯着橱窗里的的确良,眼睛都看直了。刘家姑娘小声说:“俺娘说,的确良是城里姑娘才穿的,咱农村人穿不上……”

“以后咱也能穿!”胡悦笑着说,“只要好好干活,攒够了钱和票,啥都能买到!”

另一边,华庆军领着朱家小子、田家小子、刘家小子往县城国营澡堂走。那是一排白石灰瓦房,墙面上刷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红字,最头上的烟囱正突突冒着烟,老远就能看见。

“军哥,这是烧砖窑吧?”朱家小子纳闷地问——他只见过村里的砖窑冒烟,从没见过这样的房子。

“这是澡堂,洗热水澡的地方!”华庆军解释道,“讲究卫生,就得洗热水澡,比在河里洗暖和多了!”

“热水?那不得烫秃噜皮啊!”田家小子咧嘴笑,另外两人也跟着起哄,觉得洗热水澡是件稀奇事。

到了澡堂门口,三人瞧见排着长队,墙上还挂着块小黑板。朱家小子识几个字,凑过去吭哧瘪肚地念:“知青……专用洗澡票,两美分;其他社员……普通票,三美分。”

“啊?还要票啊?俺们没有!”三人顿时慌了,手往兜里摸,啥都没有。

正着急呢,华庆军从兜里掏出几张洗澡票,分给他们:“拿着,我早准备好了!进去好好洗洗,洗完好去吃碗热面!”

三人捏着澡票,像捧着易碎的鸡蛋,小心翼翼跟着华庆军进门。等热水漫过结着老茧的脚掌,田家小子突然“嗷”一声从池子里蹦起来:“娘咧!这水比俺家杀年猪的褪毛水还烫!”

这话引得满澡堂的人哄笑,有人笑着喊:“后生,先泡会儿就不烫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三人这才明白,原来洗热水澡得先在池子里泡,等身子适应了,再去淋浴间搓澡。

等他们红彤彤地走出澡堂,头发还滴着水,田家小子突然大叫:“俺终于知道知青为啥爱烧热水洗澡了!这也太舒服了!比在河里洗得干净,还暖和!知青们真会享福!”

这话又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华庆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好好干活,争取天天能洗热水澡!走,咱去吃碗羊肉面,暖和暖和!”

六个年轻人跟在华庆军和胡悦身后,脚步都轻快了不少。他们摸了摸洗得干干净净的脸,闻着街上飘来的面香,心里突然觉得:换亲的事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县城这么大,有这么多新鲜事,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为啥要被困在村里的换亲陋习里呢?胡悦看着他们的模样,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华庆军这招“曲线救国”,果然比硬讲政策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