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 第319章 战后余烬:疮痍里的星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9章 战后余烬:疮痍里的星火

建宁的城门在暮色中缓缓合拢,沉重的木门与门臼碰撞,发出“哐当”一声闷响,像是为这场惨烈的保卫战敲下最后一个余音。赵昺刚踏上城头的石阶,便被一股浓重的血腥味裹挟——那味道混着硝烟、尘土与腐烂的草叶,黏在衣甲上,钻进鼻腔里,挥之不去。

“殿下,城里的情况清点得差不多了。”陆仲远捧着一卷竹简匆匆赶来,眼眶深陷,眼下的乌青像是被墨染过,“战死的义军兄弟有三百二十四人,百姓伤亡……初步算下来,怕是过了八百。北门缺口那片,尸体堆得太厚,还得连夜清理。”

赵昺的脚步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弯刀上未擦净的血痂。三百二十四,八百——这两个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他想起清晨被元军逼着当肉盾的民夫,想起缺口处抱着元军腿同归于尽的百姓,想起那些举着锄头冲向敌军、却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的身影。

“伤员呢?”他声音有些干涩,转头看向医馆的方向。那里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昏黄的光透过窗纸,映出里面忙碌的人影,隐约还能听见伤员压抑的呻吟。

“医馆挤不下了,城西的城隍庙和祠堂都腾出来当临时伤营了。”陆仲远叹了口气,“蓝珠姑娘带的畲族猎手帮着抬伤员,林啸正领着天地会的兄弟清理战场,只是……药材不够了。金疮药、止血散都快用完了,连烈酒都剩不下几坛。”

赵昺皱紧眉头,正要说话,身后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怀里抱着一个布包,怯生生地站在不远处。少年约莫十三四岁,脸上还沾着泥土,左臂空荡荡的,袖子被简单地扎了起来——那是昨天守城时被元军的箭射穿了胳膊,为了保命,只能硬生生截了肢。

“殿下……”少年声音发颤,把布包往前递了递,“这是俺娘留给俺的,说是能止血。俺用不上了,给其他兄弟吧。”

赵昺弯腰接过布包,触手温软,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小包晒干的艾草和几株不知名的草药,还有一枚用红绳系着的铜铃,铃身已经磨得发亮。他抬头看向少年,少年却往后缩了缩,咧开嘴想笑,眼里却滚出了泪珠:“俺娘说,铜铃能辟邪,俺戴着它,昨天从城头上摔下来都没死……现在给兄弟们,他们也能平平安安的。”

“好。”赵昺的喉结动了动,把布包紧紧攥在手里,“我替兄弟们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小石头。”少年抹了把眼泪,挺直了小小的身板,“殿下,俺虽然少了条胳膊,可俺还能帮着抬水、烧火!以后守城,俺还能上!”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他怕一开口,声音就会忍不住发抖。小石头却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鼓励,转身一瘸一拐地跑向伤营,背影在暮色里小小的,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殿下,你看。”陆仲远望着小石头的背影,声音里多了几分暖意,“这就是建宁的百姓。”

赵昺点了点头,心里忽然亮堂了些。他转身走下城头,往伤营的方向走去:“走,去看看伤员。药材的事,明天再想办法——就算是翻遍建宁的山,也得给兄弟们找到药。”

伤营里的空气比城头更闷,弥漫着草药和脓血混合的味道。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正蹲在地上,用布巾蘸着温水,小心翼翼地给伤员擦拭伤口。蓝珠坐在角落里,正帮一个断了腿的猎手包扎,她背上的伤口又渗了血,染红了单薄的衣衫,却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缠着布条,嘴里还哼着畲族的小调,像是在哄孩子。

“蓝珠。”赵昺走过去,轻声喊她。

蓝珠抬头一笑,脸上沾着草药汁,显得有些狼狈:“赵公子,你来了。这些兄弟都是好样的,刚才还跟俺说,等伤好了,就去后山打些野味,给大伙补补身子。”

她身边的猎手听见这话,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牙的嘴:“殿下,俺们畲族人,皮糙肉厚,这点伤不算啥!下次元军再来,俺还能拉弓射箭,保准一箭一个准!”

赵昺看着他们眼里的光,心里的沉重渐渐淡了些。他走到伤营中央,清了清嗓子,让所有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兄弟们,乡亲们,这次建宁能守住,全靠你们。那些战死的兄弟,我们不会忘——明天开始,城里要建一座忠烈祠,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刻上去,让后世子孙都记得,是谁用命守住了这座城。”

“至于药材和粮草,大家放心。”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明天我会让人去周边的村镇征集,天地会的兄弟也会去后山采草药。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熬不过去的坎。”

话音刚落,伤营里就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欢呼。一个断了胳膊的义军士兵撑着身子坐起来,大声喊道:“殿下,俺们信你!就算只剩一口气,俺们也跟着你守建宁!”

“对!跟着殿下!”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声音虽然虚弱,却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

赵昺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傍晚时分,在樟溪岸边看到的夕阳——金色的光洒在水面上,明明灭灭,像是无数跳动的星火。他知道,建宁此刻虽然满目疮痍,但这些在苦难里依旧不肯低头的人,就是藏在余烬里的星火。只要这星火不灭,总有一天,能燎原。

夜色渐深,伤营里的灯火依旧亮着。赵昺走出祠堂,看见林啸正领着几个天地会的兄弟,往城门口搬运木板——他们要连夜把北门的缺口补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是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陆仲远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盏灯笼:“殿下,夜深了,你也该歇歇了。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赵昺接过灯笼,暖黄的光映亮了他的脸。他望着远处亮着灯火的伤营,望着正在修补城墙的身影,轻轻点了点头:“是啊,还有很多事要做。”

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福州的阿剌罕不会善罢甘休,元军的铁骑随时可能再次南下。但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看到了——在建宁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个不肯屈服的人眼里,都藏着希望的光。

灯笼的光在夜色里摇曳,赵昺转身往府衙走去。他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踩在那些战死的英灵与活着的信念之上。

建宁的夜,依旧漫长。但黎明,总会在星火的等待里,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