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三国:好感度变强?先让二爷心动 > 第136章 义薄云天,携书北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6章 义薄云天,携书北上

她心中其实早有死志。

在被世家抓住威胁关羽之时,她便欲舍身成仁,成全丈夫关羽忠义之名,不愿关羽受到恶人的胁迫。

只是为了儿子关平,这才苟延残喘活了下来。

如今儿子被张辽救走,她自己反而成为累赘,自然不愿继续苟活,于是便有了前番提议分路而行,又回头吸引追兵的事情。

其中虽有母爱作祟,但更多的还是不愿张辽因她这个累赘之故而受到更大的牵连。

前番高顺主动断后,生死未卜,她内心就已经自责不已,如今有机会,她心中自然就有了决定。

看着胡氏宁死不愿被她们抓回去,众多士兵顿时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羞愧之色。

另外一边,高顺断后被围,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是遇到剑圣王越出手相助,这才助他杀出重围。

“多谢前辈今日出手相救,高顺在此谢过,敢问前辈名讳?顺日后定然报答。”

“吾乃王越,关家母子呢?”

王越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随即便看向高顺问道。

显然,高顺张辽救出关家母子之事,并没有瞒过锦衣卫的耳目。

王越也是看到了通缉,这才一路追来。

“前辈莫非就是那剑圣王越?不知前辈寻关家母子所为何事?”

高顺闻言顿时一愣,不由警惕的看向王越问道。

“嗯,受中丘侯之命前来营救,得到你们的消息后,便一路尾随而至。”

王越知其心中顾忌,不由解释道。

“原来如此,前辈放心,她们已随文远突围而出,沿着太原郡向雁门而去,若是顺利此刻想必已然脱身。”

高顺闻言顿时放下戒备,如实相告道。

“不好,西河郡乃是崔家地盘,他们此行定然会经过西河郡,我们快追。”

王越闻言顿时心中一惊,随即连忙说道。

河东郡和雁门郡之间隔着太原,西河二郡,若是走近路直达雁门,就必然会路过西河郡,倒不如直接前往代郡。

“这……前辈,那我们快追吧。”

“嗯。”

……

次日。

关家胡氏为了吸引追兵,舍生取义,跳崖之事,顿时便在河东郡地带流传开来。

锦衣卫得到消息也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洛阳和代郡的关羽处。

“该死!好一个河东卫家,待我稳定雁门郡,解决那些异族隐患,未来天下大乱之时,定然第一个灭你卫家。”

刘晁看着手中信件,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杀意,不过当他注意到信件中提到的高顺和张辽之名,顿时又流露出几分诧异。

他虽然听说过历史上张辽和关羽之间的情义,但却没想到二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相识,更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将二人全都卷入其中。

等他看完整封信件,了解到事情的始末后,顿时不由感慨道:

“我泱泱华夏果然不缺忠义之士,二哥的魅力远在我之上,竟能吸引到这二位忠义之士如此舍命相救其妻儿。”

人物:关羽,关云长。

神级词条:武圣:武艺高强,忠义无双。战场之上,武力+12,统率+10,智力+10(觉醒条件:为义而行,过五关斩六将)

神级词条:桃园结义:略。

金色词条:勇冠三军:三军阵前,勇猛无双,第一次蓄力武力+5,第二次蓄力武力+8,第三次蓄力武力+12(不可叠加)

金色词条:义薄云天:在朋友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帮助期间基础武力+8,个人魅力+10。

武力:104,智力:72,统率:69,政治:40(未达巅峰)

【当前状态,义薄云天词条触发,不忍宿主遭遇世家迫害,不顾妻儿挺身而出,因宿主是其结拜兄弟,(朋友)故而当前基础武力+8,个人魅力+10,当前武力:104,当前个人魅力:100】

“看来金色词条和金色词条之间,效果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二哥的义薄云天词条虽然不是金色专属词条,但效果却是不在金色词条词条之下。”

刘晁打开关羽词条查看,顿时便被关羽当前的数据属性吸引。

虽然只是临时提升基础武力,但这持续时间效果,却是多少有点离谱。

词条显示是帮助朋友期间,也就是说在稳定雁门局势之前,关羽的基础武力都是在104点。

刘晁甚至怀疑,现在那个号称天下第一的飞将吕布,基础武力也就是这个级别。

“虽然不用急着前往雁门,但那五子良将之首的辽神,还有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的高顺却是不能错过,必须亲自留下他们,予以厚待。”

刘晁想到这里,恨不得马上赶到二人身边收下二人。

虽然二人和他有了这层关系,除了在他这里之外,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了其他容身之地,等同于白送,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唯有正式归顺,他才能真正放心。

因此,结婚第二日,天黑之前,他便带上不少书简,携蔡琰北上雁门。

这些书简,自然是大儒蔡邕收藏的经典典籍。

为了这些经典典籍,他这些时日可没少联合蔡琰一起在蔡邕身边磨嘴皮子,美其名曰嫁妆,这次离开足足拉了五车有余。

据《后汉书·蔡邕列传》等史料,蔡邕一生潜心治学,广搜典籍,家中藏书数量可观,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文献收藏者之一。

他死后,家中所藏典籍因战乱散落,或由其女蔡文姬等人保存,部分文献在后世得以流传。

如历史上蔡文姬就曾提及家中原有“书四千许卷”,战乱后多有遗失。

刘晁这次北上直接带走了三千卷,可将蔡邕心疼的要死。

若不是刘晁答应他,会将这些书卷全都括印成册送回,他说什么都不会让刘晁就这么带走。

刘晁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造纸术做准备,有了造纸术自然需要书籍内容,不然光凭一张白纸,也赚不了多少钱。

有了这些珍贵书籍,那他所造的精致纸张,不说价值千金,也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英雄酒的暴利,他估计自己的财富,用不了多久,便能顶得上百年世家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