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凌霄花上 > 第十六章 御史大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安玉佩服太皇太后的能屈能伸。

他拱手,“太皇太后与陛下既然有要事要议,臣先告退。”

太皇太后抬手制止他,“你不必退下,你如今是哀家与陛下亲自升任的中常侍,以后陪伴陛下在侧,梳理奏疏,传达诏令、参与朝政决策,都少不了你。”

她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玉案前,坐下身,对元宏道:“陛下,云珩人你也见到了,哀家已经问过他了,他自己想进御史台,大司空也赞同,哀家思前想后,既然有了李爱卿的前车之鉴,那么,又如何不能再有一个后车之师?所以,破格任命他为侍御史吧!陛下觉得如何?”

元宏惊讶,“侍御史吗?五品。”

“对,侍御史。”太皇太后道:“大司空于大魏,劳苦功高,云爱卿人你如今也见了,气度斐然,他当得起一个五品侍御史的职位。”

元宏又多看了云珩两眼,论外表来说,确实极为出众,目光扫过一脸平静的李安玉,点头,“皇祖母做的决定,从不会出错,既然皇祖母推举云爱卿做侍御史,朕没有意见。”

虽然他心里对云珩出自大司空府的身份持保留态度,但不妨碍他听太皇太后的话。

太皇太后露出笑容,“既然你也赞同,那便着人下旨吧!圣旨早到大司空府,也能让大司空安心。”

言外之意,今日的早朝,将人得罪狠了,得尽快安抚,否则指不定出什么事儿。

元宏听出了太皇太后的弦外之音,点头,“朕这就召崔侍郎来起诏任命。”

“崔昭啊,他怕是来不了。今日连早朝都告了假,想必如今躲在家里避祸呢。他昨日入宫帮你起草了县主随王伴驾御前行走的圣旨,隐瞒了中书令。郑中书今日早朝气了个够呛,脸都青了,如今怕是已派人去崔府找他麻烦了。”太皇太后提醒,“你若是派朱奉前去郑府,动作快些,想必能救崔昭一回,让他不必被郑中书的砚台砸破了脑袋。”

元宏险些忘了这茬,闻言立即吩咐,“朱奉,快去郑府传旨,召郑中书速速入宫。”

大魏律令,残缺之人,不能为官。可别让郑中书真砸坏了崔侍郎的脑袋。毕竟他是明熙县主表兄,两次起草诏书,说是奉命,其实都是因为明熙县主。否则这么久以来,他唯郑中书马首是瞻,怎么好几次,都不见他听皇祖母和他的诏令。

朱奉赶紧应是,立即去了。

太皇太后看向云珩,“云爱卿,你虽回了郭府,但拒不改姓,是因为与琅琊云氏恩义深厚,今日哀家见了你,便可窥见琅琊云氏子弟,想必也都极为出众,回头你替哀家与陛下去问问,琅琊云氏子弟,可有愿入朝随你作伴之人?若是愿意入朝,哀家与陛下,愿厚赠要职相请。”

云珩心里明白,太皇太后见了他后,从他言谈举止,言及养父母恩情教导时,便改了曾最多打算给他一个六品的官衔,最终定下五品的侍御史,便开始拉拢他了。

如今想必已开始算计,如何让云家人进入朝堂,与大司空府抢夺他进行博弈,然后,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不愧是历经三朝,在宫里掌权了二十年的太皇太后,走一步,看三步,着实厉害。

他从善如流地拱手,“臣所在琅琊家中,养父母二人膝下,只收养了臣一人,并无兄弟,但族中,却有许多兄弟,既然太皇太后您问起,臣便去信问问族里。臣先谢过太皇太后恩赏。”

太皇太后点头,“好,你尽快去信。哀家素来言出必行。云家若有人入朝,如你一般,定不会亏待。”

云珩应是。

“郑中书若入宫,最快也要半个时辰。”太皇太后吩咐内侍,“给李爱卿云爱卿看坐。”

内侍立即搬了一把椅子到云珩身后。

云珩慢慢坐下身,抬眼见李安玉已坐下,他的身后,就有一把椅子。不止如此,旁边陛下的桌案上,还放着两碟吃剩的点心。

太皇太后询问皇帝,“哀家来之前,陛下与李爱卿在说什么?如今说说,也让哀家听听。”

元宏自小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已熟悉她的脾性,温声回话,“皇祖母,朕正与李爱卿说起御史台,刚起了个话头,皇祖母便来了。还带来了云爱卿,正好解了朕与李爱卿关于御史台的难题。”

“是吗?原来你们也说起了御史台。”太皇太后询问:“在你们的商议里,对御史大夫一职,可有人选?”

元宏摇头,“御史大夫职重,朕与李爱卿还没提到。”,又说:“即便有人选,怕是也难如意。毕竟,各方虽然都对御史台呈观望态度,但如今侍御史定下了人选,又是大司空府嫡孙,那么,御史台的其余职位,怕是也会如群狼看见肉骨头,很快便会遭到蜂拥而抢了。”

太皇太后颔首,“说的不错。”

她看向李安玉,“李爱卿对于御史大夫一职,可有举荐?你如今是正三品,有资格举荐朝臣。”

李安玉心中的确有人选,“若是让臣举荐,臣推举中书侍郎崔昭崔大人。”

太皇太后挑眉,“哦?为何是他?”

李安玉道:“崔大人两次越过郑中书,瞒而不报,为陛下起草圣旨。一道是给县主与臣的赐婚圣旨,一道是今日早朝,县主陪王伴驾御前行走的圣旨。第一道圣旨,不足以惹怒郑中书,但第二道圣旨,不止惹怒了郑中书,还犯了朝臣们的众怒。崔大人顶着如此大的压力,听命而为,臣以为,这时候,太皇太后与陛下,该出手保全崔大人,与其让其称病避祸,不如直接将其调任独立于三省之外的御史台。崔大人虽然年轻,但入朝多年,论资历,足以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一来是保护,也是升任,二来收买人心,让朝臣们都看看,对陛下忠心,奉命行事,自然会受到太皇太后与陛下的器重,所谓有一人,便有千万人,敢顶着压力,供太皇太后与陛下驱使。”

太皇太后抚掌,“好,不愧是李氏六郎,便听你的。”

? ?才满陇西,名扬八郡自然不是一句空话。

?

李安玉的才能开始展现了!

?

月票加油!

?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