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125章 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治

苏瑶蹲在稻田中间的田埂上,指尖捏着片卷曲的稻叶,指甲缝里沾了层黑褐色的小点

——是稻飞虱,密密麻麻爬在叶背上,用手一碰,还会嗡嗡飞起来,落在旁边的稻穗上。

“苏瑶,你快看看!我家东边那片稻子,叶尖都黄了!”二柱子扛着锄头跑过来,裤脚沾着泥,

手里还攥着棵稻苗,“这虫子也太能闹了,昨天还没这么多,今天一早就爬满了叶背。”

苏瑶把稻叶翻过来,借着太阳光照了照——叶背上的稻飞虱足有十几只,还有不少白色的虫卵,她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稻飞虱,专吸稻苗的汁液,再不管,用不了五天,稻穗就会枯掉。”

她站起身,望着整片稻田,绿油油的稻苗里已经能看到零星的黄点,像撒了层黄粉。

张婶也来了,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豆角:“我早上来摘菜,就看见稻叶上有小虫子飞,还以为是普通的蚜虫,没想到是这玩意儿。”她凑近看了看,忍不住往后退了退,“这虫子也太密了,用杀虫剂喷行不行?”

苏瑶摇头:“杀虫剂太伤稻苗,现在正是稻穗灌浆的时候,喷药容易影响结实率。”她想起之前在县农业局领的资料,里面提过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稻飞虱,再加上灵泉水,说不定能行,“我有个绿色防治的法子,得去镇上买杀虫灯,再配点灵泉水。”

二柱子一听,立马把锄头往田埂上一放:“我跟你去!镇上供销社我熟,买东西快。”苏瑶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本子,记了行字:“七月二十五,稻飞虱爆发,计划用频振式杀虫灯 灵泉水防治”,写完就跟着二柱子往村口走。

去镇上的拖拉机还是老李开的,车斗里堆着些农具。“你们这是去买啥?这么着急。”

老李一边发动拖拉机,一边问。“买杀虫灯,田里闹稻飞虱了,再不治就晚了。”

苏瑶坐在车斗边,手紧紧抓着栏杆,心里盼着能快点到镇上。

供销社里,柜台后坐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看到苏瑶和二柱子进来,笑着问:“你们要啥?化肥还是种子?”“要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稻飞虱的那种。”苏瑶走到柜台前,声音有点急,“还有电线和灯杆,越多越好。”

小伙子愣了愣

“杀虫灯?

这玩意儿可贵,一盏要二十块,你们要多少?”

苏瑶心里算了算,整片稻田大概需要五盏,才能覆盖所有地块:“要五盏,再要五根三米长的灯杆,还有五十米电线。”

二柱子一听价格,忍不住皱了皱眉:“二十块一盏?五盏就是一百块,这也太贵了。”苏瑶拉了拉他的胳膊,小声说:“现在不是省钱的时候,要是稻子减产,损失的可不止一百块。”

她从口袋里掏出钱,是之前卖玉米淀粉剩下的,数了一百五十块递给小伙子。

小伙子麻利地把杀虫灯、灯杆和电线打包好:“这杀虫灯得每晚八点到十二点开,能诱杀不少虫子,你们回去安装的时候注意安全,电线别碰着水。”苏瑶点点头,和二柱子一起把东西搬到拖拉机上,往村里赶。

回到村里,

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苏瑶和二柱子扛着灯杆、提着杀虫灯往田里走,村民们也来帮忙。

二柱子力气大,负责挖坑,铁锹下去,泥土簌簌往下掉,不一会儿就挖好了五个半米深的坑;张婶帮着递螺丝,还时不时提醒大家:“小心点,别把电线弄断了。”

苏瑶负责组装杀虫灯,她对照着说明书,把灯头、灯罩和底座拼起来,再把电线接好,试了试开关——灯亮了,发出淡紫色的光,在傍晚的田里格外显眼。“这灯能吸引稻飞虱,虫子飞过来就会被电网电死。”苏瑶指着灯上的电网,“每晚八点到十二点开,白天关上,省电费。”

等五盏杀虫灯都安装好,天已经黑透了。苏瑶打开开关,五盏灯同时亮起,淡紫色的光映在稻田里,像五个小月亮。她蹲在旁边观察,没一会儿,就有稻飞虱朝着灯光飞过来,“啪”的一声撞在电网上,掉在下面的接虫盘里。

“真管用!”二柱子凑过来看,接虫盘里已经落了十几只稻飞虱,“这下再也不用怕这虫子了。”苏瑶笑了笑,心里却没放松——光靠杀虫灯还不够,得再配点灵泉水,才能彻底消灭稻飞虱。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拎着桶去泉眼挑水。灵泉水清冽甘甜,她按 1:30的比例兑了井水,又找了个喷雾器,把水灌进去。二柱子也来了,帮着扛喷雾器:“这灵泉水真能管用?别跟上次似的,喷了没效果。”苏瑶拍了拍他的肩膀:“上次是蚜虫,这次是稻飞虱,不一样,你就等着看效果吧。”

两人背着喷雾器往田里走,苏瑶握着喷头,对着稻叶背面仔细喷。灵泉水落在叶背上,形成一层细密的水珠,稻飞虱沾到水,就会挣扎着往下掉。二柱子学得很快,也跟着喷,还时不时用手拨弄稻叶,让水喷得更均匀。

喷完水,苏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又拿出个放大镜,蹲在田里数稻飞虱:“现在每片叶背上大概有十五只稻飞虱,我每天都来数,看看效果。”她在本子上记:“七月二十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5盏,喷施 1:30灵泉水,虫口密度 15只\/叶。”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去田里

——早上喷灵泉水,中午数虫口密度,晚上检查杀虫灯的接虫盘。第一天中午,虫口密度降到了 12只\/叶;第二天早上,接虫盘里的稻飞虱堆了半盘,虫口密度降到了 8只\/叶;

到了第三天,稻叶上的黄点明显减少,稻苗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可到了第四天,天突然下起了小雨。苏瑶担心杀虫灯进水,冒雨跑到田里,把灯关掉,又用塑料布把灯头盖起来。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冷得她打哆嗦,二柱子也来了,帮着一起盖塑料布

“你这也太拼了,等雨停了再来不行吗?”苏瑶摇摇头:“这灯要是进水坏了,稻飞虱又会多起来,不能等。”

雨停后,苏瑶赶紧检查杀虫灯,还好没坏,只是电线有点湿,她用布擦干,晚上又按时打开了灯。

第五天早上,她数虫口密度时,惊喜地发现每片叶背上只有 5只稻飞虱了,稻叶也重新变得绿油油的,再也看不到之前的黄点。

二柱子凑过来看,笑着说:“还是你有办法!这杀虫灯加灵泉水,比杀虫剂管用多了,还不伤害稻苗。”

苏瑶蹲在田里,用放大镜看着稻叶背面——稻飞虱的蜡质层被灵泉水破坏了,身体变得干瘪,再也爬不动了。

她在本子上记:“七月三十,虫口密度 5只\/叶,稻飞虱蜡质层被破坏,防治效果显着。”

到了第七天,苏瑶再次数虫口密度,每片叶背上的稻飞虱只有 3只,比之前减少了 80%,稻田里的黄点也消失了,只剩下绿油油的稻苗,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波浪。

张婶提着篮子来送早饭,看到田里的样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这虫子总算被治住了!我还以为今年的稻子要减产,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想出了法子。”苏瑶接过早饭,是两个白面馒头和一个煮鸡蛋,她咬了一口馒头,心里暖暖的——这几天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她站起身,望着整片稻田,杀虫灯还挂在灯杆上,淡紫色的光在白天虽然不明显,但晚上却能守护着稻田。

灵泉水的瓶子放在田埂上,里面还有少量的水,倒映着蓝天和稻苗。

苏瑶掏出本子,在最后一页写下:“稻飞虱绿色防治方案成功,频振式杀虫灯

1:30灵泉水,虫口减少 80%,环保高效,可推广使用。”

写完,她把本子揣回口袋,又拿起喷雾器,往田里喷了点灵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