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戈尔巴乔夫的能力问题,还是底下的人官官相护隐瞒。
在去年的全体高层会议上,所制定出来的国有企业法,以最快的速度,在今年1月1日执行下去了。
这一部法律,如果仅凭字面上的解释,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制度。
但要是结合老毛子国内现如今的情况,这样的国有企业法无异于自杀。
这一部国有企业法的全称,是《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于87年6月30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并于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这一部法律,在这个经济改革时候,直接就处于风暴的中心。
这部法律戈尔巴乔夫还自认为是他进行改革,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
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将中央计划经济的效率,与市场经济的激励结合起来,从而挽救停滞的国内经济。
它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 国家订单、经济核算、自筹资金和自治。
该法律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核心条款,旨在彻底改变国家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这一次的改革计划体制,就是用“国家订单”取代指令性计划。
过去,国家计委为企业下达详尽无比的指令性计划,规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卖给谁、以什么价格卖。
现在的新规定,国家不再对企业下达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订单。
国家作为大宗客户向企业订购产品,以满足最重要的国家需求。
在完成国家订单后,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生产什么,并在市场上自行销售剩余的产品。
也就是说企业在完成国家订单后,有权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
这一部法律还直接让企业实现了财务自主,里面规定了实行“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
经济核算是要求企业用自己的收入,覆盖所有支出,包括工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更新等。
这意味着企业要为自己的盈亏负责。
自筹资金是企业的发展资金,如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不再由国家财政无偿拨付,而必须来自于企业自己的利润。
这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就是定价自主权了。
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可以对国家订单以外的产品协商定价,这为价格机制引入经济打开了大门。
这样的新规定一出来,肯定离不开改革工资与激励制度。
企业的工资基金总额,与其最终的经营成果,利润、销售收入挂钩。
理论上,企业效益好,员工的收入和奖金就高;
企业亏损,员工的收入就会下降。
这旨在打破“大锅饭”,激励员工更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
同时还推行“劳动集体自治,这是非常具有“民主”色彩的一条。
法律规定企业由劳动集体管理,这简直就是离了个大谱。
企业职工大会,有权选举企业的领导人,经理、厂长等等职位。
并参与决定利润分配、福利基金使用等重大事项。
这旨在激发工人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还给了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权利。
企业被授予直接进行对外贸易的权利,可以与外国公司建立联系。
出口产品和进口所需的技术设备,不必再完全通过国家的外贸部门。
这一条,直接就把狼给引了进来。
狼被引进来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大老虎,却趁着这个时候跑出去了。
这部法律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实际执行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并成为加速国内经济崩溃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一部法律,一经颁布实行之后,立马就引发了混乱与空转。
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但有效的市场机制,并未建立起来。
企业陷入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真空地带,不知道从哪里获取原材料,也不知道该把产品卖给谁,导致供应链中断和经济混乱。
这当中,国家的订单,还出现了差异化。
在实践中,“国家订单”很快就变得和旧的指令性计划一样。
覆盖了企业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企业根本没有多少余力进行自主生产和销售。
那一些有权有势的权贵们,直接通过与工厂里面的一些人勾结,可以拿到更低价格的商品。
因为工厂的商品价格,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定价。
最终也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工资,物价,螺旋式通胀。
企业有了涨工资的权力,却没有提高产量的能力和动力。
为了讨好职工以确保自己当选,经理们纷纷利用权力大幅提高工人工资。
同时,由于商品短缺,企业提高自主产品的价格。
这直接又导致了货币泛滥,流通中的货币急剧增加,而社会上的商品总量,却没有相应增加。
结果就是剧烈的隐性通货膨胀,和更严重的商品短缺,民众有钱却买不到东西,怨声载道。
这一部法律,最经典的就是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权力,却没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替代调控体系,导致国民经济管理陷入瘫痪。
工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为每一个月不断上涨的工资高兴,就已经先为外面的物价担心。
企业里面的领导,他们自己又不会印钱,为了让工人们支持他们当领导,给工人们多发放了那么多工资。
肯定是要把产品的价格,不断的往上提升,企业才能够拿得出这一些钱,来给员工涨工资。
政府在开动印钞机不断的印钱,领导们一边不断的给员工涨工资,另一边又不断的给商品涨价格。
导致整个市场上面能够流通的卢布越来越多,再一次加速了卢布的贬值。
按照高凯和乔丽丝他们的分析,到了年底的时候,卢布的贬值速度,将会超过20倍。
现在整个谢列平阵营的所有人,只要拿到了卢布,都会在第一时间,就换成各种各样的物资。
他们每个人是真的感觉到了卢布非常的烫手,多在自己的手上多放一天,就有可能出现贬值。
因为整个国内市场上面的商品价格,基本上是一天一个价,上涨的幅度,虽然是一分几分的上涨,但架不住天天涨。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这个时候,直接彻底混乱了。
连那一些有门路拿到批条的人,他们也直接放弃了去找领导们开批条。
因为企业有了自主定价权之后,纷纷都朝着市场经济看齐。
他们这一些能够拿到批条的人,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子,拿到计划内价格便宜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