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乾风云起苍穹 > 第297章 恩同再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举荐信送出去后,苏康该忙工坊忙工坊,该盯护卫队盯护卫队,可心里头还是盼着京城的消息。毕竟这事关县衙能不能彻底理顺,他也想早点让苗青山、李修、吴仲三人安心。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多月。

这天下午,苏康正在工坊里查看炼钢炉的试炼情况。

通红的钢水在炉子里“咕嘟”翻滚,热浪裹着铁腥味扑面而来,他手里攥着半截烧得发黑的铁钳,正弯腰跟老工匠讨论着火候:“再焖半柱香,火候到了再开炉,别让钢变脆了。”

话音刚落,就见到王刚满头大汗地冲进工坊,粗布短褂都被汗湿透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大老远就喊道:“少爷!少爷!县衙那边来消息了 —— 朝廷的函件到了!驿卒刚把东西送过来,周县丞让我赶紧来通报您!”

苏康心里一紧又一喜,手里的铁钳“哐当”一声撂在旁边的铁砧上,脸上的汗都顾不上擦:“走!去县衙!”

说着,他就拽住王刚的胳膊,脚步急匆匆地往工坊外走,心里头早把炼钢的事抛到了脑后 —— 这函件,定是京城批的举荐信!

工坊坐落在城外,距离县衙不算近,他坐上了王刚驾驭的马车,催促着王刚快马加鞭,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批文来了,得赶紧看看。

刚冲进县衙大堂,就看见周文彬、苗青山、李修、吴仲四个人围着桌上的文书,一个个都伸着脖子,脸上是既紧张又期待。

苗青山穿着身新做的捕快服,双手在身前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了白,眼睛死死盯着那封文书,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千万别出岔子,千万别出岔子……”

他这些天没少琢磨代理县尉的事,生怕朝廷不批,那他可就白高兴一场了。

李修手里还握着笔,笔尖都快被他捏断了,脸上带着点忐忑。

他这些天暂代主簿,办事格外用心,就怕自己做得不好,现在就盼着朝廷能批了苏康的举荐,让他能名正言顺地干下去。

吴仲站在旁边,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看似平静,可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

他在县衙干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当上典吏,要是朝廷不批,他这辈子恐怕就没机会了。

苗青山最先看见苏康,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急忙伸手把文书拿了起来,并递过去,声音都带着点颤动:“大人!您可来了!快看看!”

苏康接过文书,手指捏着封皮,深吸了口气,然后轻轻拆开。

他展开公文一看,上面的字写得清清楚楚:“准苏康所荐,苗青山补武陵县尉,李修补武陵主簿,吴仲补武陵典吏,即日上任。”

“成了!”

苏康忍不住笑了,把文书递给周文彬,语气轻快,“以后咱们武陵的事,咱们自己说了算。”

周文彬接过文书,快速扫了一遍,也乐了,当即清了清嗓子,大声把文书内容读了出来:“准苏康所荐,苗青山补武陵县尉,李修补武陵主簿,吴仲补武陵典吏,即日上任!”

“俺、俺现在是真县尉了?”

苗青山听完,脸“唰”地一下就红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他猛地攥紧了拳头,又怕攥太紧把衣服撑破,赶紧松开,然后又攥紧,来回好几次,最后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太好了!俺以后一定好好干,绝不让大人失望!”

他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一股狂喜从脚底窜到头顶,浑身都透着痛快 —— 他苗青山,终于不再是个小小的捕头了!

李修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跟吴仲对视了一眼,眼里满是激动。

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当上主簿,成了拿朝廷俸禄的官,这都是苏康给的机会啊!

吴仲捋着胡子的手停了下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长长地松了口气,眼里带着点泪光。

二十年了,他在县衙干了二十年,终于熬出头了!

他转头看向苏康,心里满是感激 —— 要是没有苏康,他这辈子恐怕都只能是个打杂的老吏。

“多谢大人成全!”

“多谢大人成全!”

“多谢大人成全!”

很快,苗青山、李修和吴仲三人齐刷刷地躬身作揖,恭恭敬敬地给苏康行了个大礼。

他们以前要么是捕头,要么是小吏,都是一介白丁,是苏康一纸举荐,让他们鲤鱼跃龙门,有了官身,真正成了拿朝廷俸禄的官场中人,这份恩,比再造之恩还重!

苏康坦然受了他们的谢礼,然后笑着道:“都起来吧,这都是你们自己干得好,朝廷才会批。以后担子更重了,可得好好干。”

周文彬在旁边看着,也笑着点头:“这下好了,没人再掣肘,咱们能安心搞民生了。”

苏康清了清嗓子,语气变得郑重起来:“各位,朝廷批了,咱们的担子也重了。接下来,周兄你牵头,把武陵的减税政策再细化点,跟乡绅们好好商量商量,让种新粮的百姓能多赚点;苗县尉,你把衙役好好训训,以后护着商队、守着县城,都要跟阎武的护卫队配合好,别出岔子;李主簿,文书的事你得盯紧,不管是工坊的批文还是百姓的诉状,当天的事当天办,别拖;吴典吏,衙役的俸禄、驿站的粮草,你都要一笔一笔算清楚,少了一点都得说清楚。”

“放心吧大人!”

四人异口同声地应着,眼里都透着干劲。

周文彬含笑道:“减税的事我明天就找乡绅们谈,保证让百姓们得实惠。”

苗青山拍着胸脯:“大人放心,俺明天就开始训衙役,肯定跟阎武配合好,绝不让武陵出乱子!”

李修连忙点头:“学生一定盯紧文书,当天的事当天结,绝不耽误!”

吴仲也立即表态:“大人放心,俸禄和粮草我会一笔一笔算,绝不出错!”

看着几人干劲十足的样子,苏康心里也觉得踏实。

县衙理顺了,就像给车轮上了油,接下来不管是制造水泥、炼钢铁、扩工坊,还是训练护卫队,都能顺顺利利地推进。

他想起京城那边的威胁,再看看眼前这些踏实干事的人,悄悄松了口气 —— 有这些人帮衬,再加上手里的护卫队和新武器,就算以后有啥变故,他也能稳稳接住。

当天晚上,苏康让厨房做了几个菜,在县衙后堂请周文彬他们吃了顿便饭。

菜不算丰盛,就是一盆炖肉、一盘炒青菜、一碗豆腐汤,还有一坛米酒,都是家常口味,却吃得几人心里暖洋洋的。

席间没说啥官话,苏康就跟他们聊百姓的事、工坊的事,聊着聊着,就说起了额外补贴的事:“你们几个的额外补贴,从这个月起就按之前说的算,苗县尉、李主簿、吴典吏每月多五两,周兄你还是十两,以后做得好,再往上加。”

“多谢大人!”

几人连忙道谢,心里更高兴了。

这补贴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了,他们也更下定决心要跟着苏康好好干。

吃到一半,苗青山喝了点酒,脸更红了,他“啪”地一拍胸脯,大声说:“大人,以后谁敢在武陵捣乱,不管是地痞流氓还是外来的刺客,俺带着衙役跟护卫队一起上,保准让他们有来无回!”

苏康笑着端起酒杯,语气真诚:“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咱们敬武陵,敬咱们以后的日子!”

周文彬、苗青山、李修、吴仲也都端起酒杯,轻轻一碰,“叮”的一声脆响,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亮。

这声音,像是武陵变好的开端,也像是苏康在这个大乾皇朝,真正扎下根的信号。

烛火映着几人的脸,满是干劲,也满是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