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352章 雾里看花的红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土高原的秋意已深,延河水在嶙峋的河床间静静流淌,水色带着泥土的浑黄。

红城,这座位于西北一隅的古城,因为中G中央的到来,而成为无数青年向往的红色麦加,更是成为了此刻全国乃至世界目光聚焦的另一个中心。

相比于金陵那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震怒,红城的反应则显得更为内敛和复杂。

华南军止戈部队的突然介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激起了层层思索与权衡的涟漪。

杨先生居住的窑洞里,烟雾缭绕。

他披着旧棉衣,手指间夹着烟卷,在地图上那被华南军隔开的湘赣区域来回比划。

王先生、胡先生、凯奉、张普等核心领导人围坐一旁,气氛严肃。

“机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王先生率先开口,这位红

工农军的总司令语气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国众党第十师被打断了脊梁骨,湘赣这边的压力骤减。其他几个方向的围剿虽然还在继续,但势头明显受挫。蒋瑞元现在怕是焦头烂额,要同时应付我们和华南两方面。”

凯奉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语气中带着疑虑。

“压力是减轻了,可华南军……他们到底是什么打算?邓贤这个人,看不透啊。他援助我们,现在又武力调停,难道真的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止内战,御外侮?我看未必。历史上,挟持弱小势力以令诸侯的例子还少吗?”

张普倒是比较冷静。

“无论邓贤初衷如何,客观上看,他此举打破了蒋介石试图快速剿灭我们的企图,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主要方面。至于他的意图,我们需要接触,需要谈判,在谈判中摸清底线,争取最有利的条件。”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沉思的杨先生和负责对外联络的胡先生身上。

杨先生缓缓吐出一口烟圈,他的思维总是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犀利。

“邓贤不是蒋瑞元,也不是我们过去的任何对手。他有着极强的实力,更有着……嗯!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和手段。

大家可以想想看,他从偏安一隅到横扫北方,逼降扶桑,收复琉球,哪一步不是看似冒险,却又步步占先?这样的人,做事绝不会无的放矢。”

杨先生说后站起身,走到窑洞门口,望着外面萧瑟而坚实的黄土山峦。

“他的调停,表面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但他真正的目的,我揣摩,恐怕有几个。

第一,他确实不希望看到一个被内战彻底拖垮、无法应对未来外患的华国,这符合他华南的利益。第二,他需要借助这次调停,确立他超越金陵、作为国家实际主导者的地位和权威。第三……”

杨先生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加重。

“他可能也在观察我们,考验我们。看看我们Gc党人,值不值得他投资,值不值得作为他未来蓝图中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需要防范和限制的对手。”

胡先生听完杨先生的话也是深表赞同。

“我同意主席的分析。与华南的接触,必须高度重视,策略也要极其灵活。他们现在掌握着主动权,我们既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授人以柄,也不能过于强硬,错失这来之不易的转机。

我建议,立即以中央名义,回复陈念和的电文,原则上同意停火谈判,但要求华南方面首先保证,在其调停期间,国众党军不得趁机向我其他根据地发动进攻。同时,我们可以提出,希望就援助物资、贸易往来等具体事宜进行先期磋商,试探其诚意。”

“对头!”

杨先生一拍大腿,表示同意。

“就是要用具体的事务,去试探他的虚实和底线。谈判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价,比如要求国众党军全面退出我们南方的根据地,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等等。看邓贤如何反应,看他愿意为了这个调停付出多大的代价,又能对蒋瑞元施加多大的压力。”

此次工农军的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接触、谨慎应对、争取实利、摸清底线的十六字方针。

由胡先生全权负责与华南方面的联络与谈判事宜。

几乎在红城定下策略的同时,一封由中G中央签署的、语气不卑不亢的电报,发往了湘赣前线的华南军止戈部队指挥部。

电文对华南出面调停表示谨慎欢迎,对前线停火表示乐见其成,但着重强调了国众党当局缺乏诚意,屡次背信的历史,要求华南方面确保停火的普遍性与可靠性,并提出了包括解除经济封锁、停止政治迫害在内的一系列先决条件。

陈念和收到这封电文时,正在视察刚刚建立的隔离区。

看着电文内容,他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对身边的参谋说道:“看看,这就是政治智慧。既给了我们面子,接受了停火,又给我们出了难题,试探我们的能力和决心。红城那边,有能人啊。”

陈念和随即口述回电:“停火之普遍性与可靠性,系于双方之诚意与我方之监督力度。

止戈部队既已介入,自有决心与能力制止任何破坏和平之行为。

请贵方指定代表,于三日后,在永丰城外我方设立的和平观察站进行初步接触,商讨停火细节及后续谈判议程。

至于所提其他条件,可作为正式谈判议题,一并探讨。”

陈念和的回电,既展现了自信与掌控力,也留下了充分的谈判空间。

而在另一边,金陵方面对红城与华南的接触风声,更是暴跳如雷。

蒋瑞元严令戴春风,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和谈,甚至密令前线某些嫡系部队,可以制造一些既成事实,比如以“追击溃匪”为名,小规模越线挑衅,试探华南军的反应底线。

一时之间,湘赣前线呈现出一种极其诡异的平静与暗流并存的状态。

表面上,枪炮声暂时停歇,华南军的隔离带如同一条无形的堤坝,挡住了战争的洪水。

但在这平静之下,金陵的阴谋、红城的算计、华南的意志,以及各方内部的不同声音,仍在激烈地碰撞、交织。

和平的曙光似乎初现,但通往和平的道路,却布满了猜疑、试探与未散的硝烟。

陈念和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挡住明处的枪炮,更要化解暗处的冷箭,才能将这强行开启的调停之路,真正走下去。

而远在羊城的邓贤,则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收到前线的每一步汇报后,于心中默默调整着后续的落子。

他知道,这盘关乎国运的大棋,每一着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