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27年5月的泉城,硝烟弥漫,枪声不绝。

日军的野蛮干涉将这座历史名城变成了血腥战场。

北伐军虽然装备有所改善,但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仍然处于劣势。

5月1日,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北伐军被迫后撤。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进城后对平民实施残酷报复,街头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血流成河。

“报告总司令!日军攻占外交公署,扣押我外交人员!蔡公时特派员生死不明!”

一个满身血污的传令兵跑来,声音哽咽的说道。

蒋瑞元在临时指挥部内焦躁地踱步。

他原本想趁张雨亭之死迅速北上,完成统一大业,却没想到扶桑会如此公然武装干涉。

“辞修,前线情况到底如何?”

蒋瑞元此刻只能强压怒火的问道。

陈诚面色凝重:“日军装备精良,且有炮兵和空军支援。我军虽英勇抵抗,但伤亡惨重。更严重的是,日军故意以平民为靶子,制造恐怖气氛。”

“英美等国有什么反应?”

蒋介瑞元此时还幻想着用外交来解决这件事。

“英美领事馆表示关注,但无实际行动。扶桑显然已经得到他们的默许。”

陈诚面露难色的无奈开口答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指挥部屋顶尘土簌簌落下。

日军开始炮击北伐军指挥部所在地。

“总司令,必须立即转移!这里已经暴露!”

日军猛烈的炮火让在外的侍卫长,慌忙的冲进来急切地对蒋瑞元说道。

蒋瑞元思索片刻后也只能被迫后撤,同时心中充满了屈辱和愤怒。

他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突破日军防线,必须寻求其他途径。

5月3日,泉城惨案的消息通过各路记者和难民传遍全国。

日军在泉城内大规模屠杀平民的消息,激起全民愤慨。

在沪市,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高呼反日口号;在武都,工人组织罢工抗议;在邓贤统治的羊州,商会也开始宣布抵制日货...反日浪潮席卷全国。

邓贤在羊州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叶怀瑾每天送来最新战报和情报,情况令人忧心。

“据可靠情报,日军在泉城的暴行远超公开报道。”

叶怀瑾在接受最近关于泉城的情报后,语气沉重的说着。

“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抢劫商铺...简直是野兽行径!”

邓贤听后面色铁青的直接下令道:“通电全国,强烈谴责日军暴行,宣布华南进入战时状态。同时,通过外交渠道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罪行。”

“大帅,我们是否要军事介入?”

陈念和听着邓贤的命令,谨慎询问道。

邓贤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说道:“直接派兵北上时机未到,但可以其他方式支援。命令空军准备远程侦察,海军加强东海巡逻。同时,组织志愿医疗队和物资支援前线。”

5月5日,邓贤派遣的首批医疗队和救援物资启程北上。

同时,邓贤派人秘密会见各国领事,揭露日军暴行,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英国领事态度暧昧:“大英帝国主张维护条约权利,扶桑在东鲁省确实有特殊利益。”

美丽国领事较为同情的开口:“我们对平民伤亡表示遗憾,但美丽国不准备介入中日纠纷。”

也只有德意志国领事表示有限支持:“扶桑的行为确实过分,德意志国愿意在道义上支持你们。”

国际社会的冷漠让邓贤更加认清现实:华国必须依靠自己。

在奉天,张双喜也面临艰难抉择。

东北军内部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少壮派军官强烈要求出关参战。

“少帅!日军如此嚣张,我们四十万东北军岂能坐视!”

一位年轻的少将师长满怀愤怒的开口说道。

而老成持重的杨宇霆则劝诫道:“少帅,东北局势未稳,贸然出战恐会中了扶桑的圈套。他们正想找借口吞并北方。”

张双喜此时的内心极度矛盾。

作为华国人,他对日军暴行深感愤怒;作为北方军领袖,他必须对北方的安全负责。

时间来到5月7日,张双喜发表通电,强烈谴责日军暴行,宣布东北军进入战备状态,但暂不出关作战。

这一决定引起争议,但体现了他的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邓贤与张双喜建立了秘密热线。

5月8日晚,两人进行了首次直接通话。

“双喜啊!,泉城局势令人痛心。不知北边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邓贤也没多于和张双喜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张双喜思索片刻,声音沉重的说道:“邓公,双喜身为华国人,对日军暴行无比愤慨。但北方情况特殊,贸然行动恐招致更大灾难。”

“我能理解双喜你的难处。”

邓贤对此表示谅解,继续道:“当前最重要的是团结抗日。如果你决定了,华南愿意为北方提供必要支持。”

这对张小六子无疑是雪中送炭。

北方军虽然规模庞大,但装备更新缓慢,特别是重武器和空军力量薄弱。

“感谢邓公您的深明大义。”

张小六子感动地对邓贤说道:“双喜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绝不负邓公厚望。”

这次通话建立了邓贤与张学良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5月10日,泉城战事出现转机。

北伐军改变战术,避开日军主力,采用游击战骚扰日军后勤线。

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抗日运动给日军造成巨大压力。

扶桑国内也开始出现分歧。

一部分军政人士主张扩大战争,彻底征服华国;另一部分担心陷入战争泥潭,主张有限度干涉。

5月15日,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扶桑被迫同意暂时停火,进行谈判。但日军仍占据泉城及其周边要地。

在与日军停火后,蒋瑞元利用这个机会重整部队,同时向邓贤求援:“望华南速派精锐支援,并提供重武器援助。”

邓贤审慎回应:“华南支持抗日,但直接出征他还需慎重考虑。武器装备可以优先供应,同时派军事顾问协助作战。”

这一决定体现了邓贤的战略眼光:既要支持抗日,又要避免过度消耗他的实力。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邓贤也开始犹豫了起来,这他如今的实力,是他这么多年辛苦发展而来的。

如果他出兵抗日,那必须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日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否则势必会陷入战争的泥潭,而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敢于觊觎华南。

5月下旬,谈判陷入僵局。

扶桑要求北伐军完全撤出东鲁,承认扶桑在华北的特殊权益,这是华国无法接受的。

战火重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邓贤加速了华南的战备工作,特别是海军空军的建设。

在椹川军港,新下水的驱逐舰进行紧张训练;在椰城机场,新型战斗机频繁起降;在儋耳州兵工厂,生产线全天候运转...

全国上下弥漫着抗日气氛,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