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封堵的轰鸣声仿佛还在耳畔回荡,崩塌激起的尘埃在狭窄的岩缝通道内弥漫,呛得人几乎窒息。
火折子微弱的光晕在黑暗中顽强跳跃,映照着一张张沾满尘土、惊魂未定却异常坚毅的脸庞。
石云天背靠着冰冷潮湿的岩壁,急促地喘息着,感受着心脏在胸腔内狂野的搏动。
“云天哥,”李妞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咱们带出来的同志,牺牲了三个,重伤五个,其他的都是轻伤,老陈叔没事,就是体力透支了。”
石云天默默点头,心情沉重。
三个活生生的同志,刚才还一起在枪林弹雨中挣扎求生,此刻却已长眠于这黑暗的地下。
战争的残酷,每一次都血淋淋地摆在眼前。
“他娘的,龟田老贼!这笔账俺记下了!”王小虎包扎好伤口,狠狠一拳捶在岩壁上,震落些许碎土。
“记着就好,总有清算的一天。”石云天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悲愤中冷静下来,“现在不是哀悼的时候,检查装备,看看我们还剩多少家当。”
清点结果不容乐观。
干粮在之前的奔逃中遗失大半,清水所剩无几,弹药更是捉襟见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核心的五人小组都无性命之忧,战斗力尚存。
“走吧,这地方不能久留。”石云天站起身,举着火折子,率先向裂缝深处走去,“龟田虽然被堵在外面,但谁也不知道这条裂缝通向哪里,必须尽快找到出路。”
这条地下裂缝远比想象中更加曲折幽深,时而狭窄得需侧身挤过,时而又有较为开阔的溶洞。
空气流通不畅,带着一股浓重的霉味和矿物质的气息。
众人默默前行,只能听到彼此沉重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密闭空间中回响。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水声,空气中那股憋闷的感觉也渐渐消散。
“有风!”马小健敏锐地察觉到气流的细微变化。
众人精神一振,加快脚步。果然,拐过一个弯道,前方出现了一个较为宽敞的洞厅,一侧有地下暗河流过,而另一侧,则透进了久违的、微弱的天光。
那是一个被藤蔓和乱石半掩着的出口!
“是出口!我们出来了!”王小虎兴奋地低吼一声。
石云天示意大家保持警惕,他与马小健悄无声息地靠近出口,仔细倾听和观察了片刻,确认外面没有异常,这才小心翼翼地拨开藤蔓。
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带着草木和泥土的气息。
外面已是深夜,星月无光,但依稀能辨认出他们正处于一座荒山的山腰处,远处南京城的轮廓在黑暗中如同蛰伏的巨兽,但与他们之前的位置已相隔甚远。
“总算……出来了。”李妞长长舒了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先离开这里,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整。”石云天不敢大意,带领着队伍,借着夜色的掩护,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与茅山根据地大致约定的汇合方向潜行。
一路有惊无险,避开了几股巡逻的日伪军,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终于与前来接应的根据地同志汇合,安全返回了茅山。
茅山根据地,指挥部。
老粟首长看着风尘仆仆,却眼神明亮的石云天五人,以及他们身后那十几名被成功营救出来的同志,重重拍了拍石云天的肩膀,眼眶有些湿润:“好!好啊!你们都是好样的!能在龟田陇男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虎口拔牙,救出这么多同志,还干掉了高市苗子那个女魔头,这是天大的胜利!”
消息传开,整个根据地都为之振奋。
劫法场、杀高官、破重围,石云天和他的“铁血少年队”再次创造了奇迹,其声威在华中敌后战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在众人欢庆之时,石云天却显得异常沉默。
他独自一人坐在营地边缘的一块大石上,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几片已经布满裂纹、几乎报废的钢化玻璃。
这次行动,虽然成果辉煌,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尤其是防护能力的严重不足。
钢化玻璃,这件他曾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在日军密集的弹雨下,虽然起到了关键的掩护作用,但终究被打得裂纹遍布,濒临破碎。
它证明了思路的正确——有效的防护确实能极大提升生存率和战术灵活性,但也凸显了材料的极限。
他想到了前世那些更先进的防弹材料,什么高分子聚乙烯、碳化硼陶瓷板……那些才是真正能抵御步枪弹甚至穿甲弹的顶尖科技。
可在这个时代,莫说复杂的化工产业链,就连那些基础的元素和化合物都难以获取、提纯。
想要复制,无异于痴人说梦。
“必须另辟蹊径……”石云天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技术路线走不通,难道就要放弃吗?不,先辈们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造出“小米加步枪”,靠的从来不是等待先进的科技,而是因地制宜的智慧和土法上马的创造力。
他的思绪开始发散,不再局限于现代的化学材料。
还有什么东西是坚固、轻便,并且在这个时代可能找到替代品的?
天然材料?动物的……甲壳?皮革?植物的……藤蔓?纤维?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复合结构!
单一材料或许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但如果将不同特性的材料通过特殊工艺组合起来呢?
就像古代的复合弓,用筋、角、木等多种材料叠加,发挥各自的优势。
他想起了某种生长在南方,极其坚韧的野藤,其纤维强度惊人;想起了民间用多层桐油浸泡的厚布,干涸后硬如木板;还想到了……丝绸。
是的,丝绸。
这种看似柔软的材料,其纤维结构其实拥有相当出色的能量吸收特性。
在缺乏化纤的年代,多层致密的丝绸,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子弹的冲击。
虽然绝对挡不住高速的步枪子弹,但如果作为缓冲层呢?
一个模糊的想法逐渐在他脑中成型——一个多层复合的“护甲”。
最外层,或许可以用薄铁片或硬皮打底,中间层用那种坚韧的野藤纤维编织成致密的网,再内衬以多层浸渍了特殊胶质的丝绸或厚棉布,利用层层消耗和分散冲击力的原理来达到防护效果。
这听起来很“土”,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但这是基于现有条件,最有可能实现的“另辟蹊径”。
它不需要高深的化学知识,更需要的是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巧妙的构思和反复的实验。
与之前几次设计的防弹衣和背心也有所不同。
“云天哥,想啥呢?”王小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石云天抬起头,看到王小虎、马小健、李妞和宋春琳都走了过来,关切地看着他。
“在想……怎么让咱们以后少流点血。”石云天将手中裂纹的钢化玻璃展示给他们看,“这东西,这次帮了大忙,但也到极限了,我在想,能不能用咱们能找到的东西,做出更结实、更能挡子弹的‘盔甲’来。”
“盔甲?”王小虎眼睛一亮,“这个好!要是能有身刀枪不入的宝甲,俺第一个冲进鬼子堆里!”
马小健拿起一片钢化玻璃,仔细看着上面的裂纹,冷静地道:“想法很好,但很难,鬼子的三八大盖,穿透力很强。”
“我知道很难。”石云天目光坚定,“所以不能硬来,得想巧办法,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他将自己关于复合材料的构想简单说了一下。
李妞听完,若有所思:“云天哥,你说的那种很韧的藤,我好像听我爷爷提起过,在江南水乡有些地方确实有,叫‘牛筋藤’,非常难扯断。”
就连小黑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讨论的专注,凑过来用脑袋蹭了蹭石云天的手。
看着身边的伙伴,石云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信心。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最好的战友,也有这片土地上蕴藏的无穷智慧。
“好!”石云天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斗志,“光想没用,得动手试!回头我就把想法详细写下来,咱们一起研究,一起找材料,一起试验!就不信搞不出咱们自己的‘护身宝甲’!”
高市苗子的迅速败亡,只是抗日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不过她的戏剧下台倒是挺憋屈,别看开头叫的凶,这才刚上任没几天就领了盒饭,这还是石云天他们第一次这么快就解决的一个高官。
高市的“搞事”如昙花一现,即便她再怎么嚣张,也必败跪在正义一方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