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20年9月2日

九月的宁州,风终于变得温柔。

早晨的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我在那束光里醒来。桌上摊开的笔记本还停留在昨夜的那一页,上面写着:“风吹来的地方,就是心该去的地方。”

手机在床头震动。

是林知秋的消息——

【醒了吗?】

【楼下的桂花开了。】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然后回:

【闻到了。】

【风带上来了。】

她很快回复一个笑脸。

我能想象她看手机时微微弯起的嘴角,像九月的风那样,轻、软、却有温度。

上午十点,她约我去市区的书展。

“我有一场签售会,”她说,“不过是代签,帮朋友顶的。”

“所以你要我去当托?”我打趣。

“是啊,总得有个熟脸,不然我怕冷场。”

我答应得很快。

宁州文化中心的人比想象的多。展馆外横幅在风中鼓动,空气里混着新书油墨的味道。

她站在展台那头,穿着一袭白裙,头发披着,笑容干净得像从旧时光里走出来。

有记者问她:“林老师,您平时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

她笑了笑,说:“从风里来,也从生活里来。”

“那风是什么样的?”

“风是看不见的情绪。”

我在台下听着,心里微微一震。

那一刻,我几乎以为她在对我说。

签售结束后,她提着两本书走过来。

“送你。”

我接过,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她的字迹——

“愿我们都能被风温柔对待。”

我抬头看她:“你这句话,像写给自己的。”

“也像写给你。”

“那我就收下了。”

风从身后吹来,掀起她的发梢。她眯起眼,笑着看向天边:“你发现没?风好像一直在我们之间。”

“我发现了。”

“那你觉得,它要带我们去哪儿?”

“也许……去一个不用说再见的地方。”

她没再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那一声,落在风里,轻到几乎听不见,却在我心里久久不散。

下午,她要回公司开会。

我送她到地铁口,她回头冲我挥手:“晚上去我那儿吃饭吧,我想做桂花酒酿圆子。”

“你会做?”

“学了。总得试给你吃一次。”

“好。”我笑着答。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种简单的日常——约见、吃饭、互道晚安——竟比任何浪漫的表白都让人心安。

傍晚,我带着花去她家。

门一开,她穿着家居裙,头发扎成马尾,脸上没化妆,眼睛却亮得像新月。

“你居然带花?”

“风说要带给你。”

“你可真会顺着风说话。”

“我也会顺着你。”

她笑着接过花,插进玻璃瓶。

屋子里弥漫着桂花香,淡淡甜甜的。厨房的锅里咕嘟作响,白色的圆子在酒香中翻滚。

“尝尝。”她舀了一碗递过来。

我吹了吹,喝一口,糯香、酒香、花香混在一起。

“怎么样?”

“像风。”

“什么意思?”

“甜的时候你察觉不到,等走远了才会回味。”

她怔了怔,轻轻笑:“你还是那么会写。”

“我没写,这是实话。”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柔得一塌糊涂。

饭后,她靠在阳台的椅子上,我坐在对面。

窗外的夜色深沉,城市的灯光映在她眼底。

“你知道吗?”她忽然说,“那天我在医院醒来,其实很害怕。怕再也看不到你。”

我握紧杯子,没有说话。

“可是当我看到你站在门口,我就知道——风没骗我。”

“风?”

“嗯。那天我做梦,梦到有风在我耳边说,‘他在路上了’。”

我愣了几秒,喉咙有点发紧:“也许那阵风,刚好从我这边吹过去。”

她笑着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谢谢风?”

“该。”

“那要怎么谢?”

我伸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指尖:“就这样。”

她没有躲。

风从阳台掠过,轻轻拂动她的发丝。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有离散的时光都被风缝合在一起。

夜深了。

我准备告辞,她却拉住我。

“留下吧。”

“什么?”

“就今晚。”

她的语气很平静,像在说一件早该发生的事。

我看着她的眼睛,里面没有闪烁,只有确定。

“好。”我答。

那一夜,风在窗外轻轻呼啸。

她靠在我肩头睡着,我听着她的呼吸声,忽然明白——有些人,不需要誓言,也不需要解释。

风吹到哪儿,她就在那儿。

清晨,阳光透进来,她还没醒。

我拿起笔,在她桌上的纸上写下:

“第160天。

风没有归宿,

但它总会带我找到那盏灯,

那扇窗,

那个人。

于是我懂了,

所谓归宿,

从不是地方,

而是你。”

我放下笔,看了她一眼。

她眉眼安静,睡得像风停下来的时候。

我轻声说:“早安,知秋。”

窗外的风又起。

它掀起窗帘,绕过我们身旁,像是在回应我。

“第161天。

风继续吹,

带走夜的余温,

带来新的开始。

我们在风里重逢,

也在风里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