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 > 第364章 大赛启幕,各显神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4章 大赛启幕,各显神通

乾隆的设计图则是一幅精工细绘的工笔长卷,极尽繁复与奢华。图纸上,九曲回廊如游龙般蜿蜒,连接着形态各异的琉璃亭台楼阁;汉白玉拱桥飞架于蜿蜒的水系之上;假山堆叠奇巧,洞壑幽深;水面遍植荷花、睡莲。每一处景致旁都配有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此处宜对月小酌”、“此处可观鱼知乐”、“此处可听雨打芭蕉”、“此处可曲水流觞,吟诗作对”。他甚至设计了专门的戏台和收藏他“御笔”碑帖的翰墨廊。整个设计,将诗情画意与皇家气派融合到了极致。

李世民的设计图体现了大唐的包容与气度。图纸布局宏大,既有北方园林的开阔疏朗——如一片宽阔的草皮马球场和设施齐全的射箭场,体现了尚武精神;又有江南园林的精巧细腻——如精心设计的假山跌水、曲折的水系和点缀其间的亭榭。他还特意规划了一处“诗林”,准备刻录唐代名家诗篇于奇石之上。他解释道:“文武之道,缺一不可。园林既能骋怀游目,亦可强健体魄,涵养文心。”

嬴政的设计图……令人过目难忘。整个园林被严格规划为一个巨大的矩形,内部以纵横交错的道路划分为无数大小一致的小方格。道路笔直如尺,树木严格按照网格等距种植,品种、高度完全统一。水系被修正为规则的矩形或圆形池塘,假山则是标准的圆锥体或立方体,均匀分布。图注只有八个字,却力透纸背:“规行矩步,秩序井然。”在他看来,这种绝对的几何美和秩序感,才是最高级的美学。

慈禧太后不屑于亲自执笔绘图。她斜倚在软榻上,由几位精通绘画和工程的太监(由景区设计部的员工扮演)执笔,她则口述指导。设计图巧妙地融合了中式园林的古典意境与西式园林的某些元素,比如引入了更开阔的草坪视野,以及一些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构件。她在景点命名上极尽巧思,“云辉玉宇”、“夕佳揽胜”、“画中游”……每一个名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力图在精神层面上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设计说明会在景区会议中心举行,气氛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朱元璋率先发难,指着乾隆那精美绝伦的设计图,粗声粗气地说:“你这园子,好看是好看,可中看不中用!得费多少银子?多少民力?光是这些雕梁画栋,就得累死多少工匠?咱的设计,既能观赏,又能产出,自给自足,这才叫与民同乐!”

乾隆闻言,优雅地摇了摇折扇,反唇相讥:“洪武陛下,您那设计,与寻常农家院何异?皇家园林,乃彰显天家气度、文人雅趣之地,岂能沦为菜圃鸡埘?您这……未免有些‘土得掉渣’了。”他特意在“土”字上加重了语气。

李世民见气氛紧张,连忙打圆场:“二位陛下息怒。朱陛下注重实用,体恤民力,其心可嘉;弘历陛下追求雅趣,弘扬文化,其志可佩。依朕看,不如取长补短,既保留园林的观赏性,亦可适当融入一些田园之趣,譬如辟一隅为‘稼穑园’,亦无不可。”

嬴政冷眼旁观良久,此时才用他那特有的、不带感情起伏的语调开口:“争论无益。尔等设计,或杂乱,或繁冗,皆不合标准。理应按照寡人之规划,统一制式,整齐划一。此乃最优解。”他挥了挥自己那张充满几何线条的设计图。

慈禧太后最后慢悠悠地发言,带着居高临下的点评姿态:“哀家看来,你们这争来争去,都还在皮毛上打转。朱元璋过于质野,乾隆失之纤巧,李世民想要面面俱到,却恐流于平庸,至于嬴政……”她瞥了一眼那矩形设计,轻笑一声,“那是军营,不是园林。造园之精髓,在于意境,在于巧思,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你们,还差得远呢!”

担任评委之一的霍去病将军(投影)听得一个头两个大,他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打断:“各位陛下,请冷静!我们是要建一座现代景区的园林,需要兼顾美观、实用、游客体验和运营成本……”

然而,帝王的辩论一旦开始,就很难轻易停下。会议室里,各自的时代审美和治国理念激烈碰撞,谁也说服不了谁。

面对僵局,景区管委会经过紧急磋商,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既然各位陛下的设计理念各异,且各有千秋,不如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和一个核心融合区,由朱元璋、乾隆、李世民、嬴政四位皇帝分别主导一个区域的设计与建设,慈禧太后则作为特邀顾问,对整个园林的总体协调和意境提升提供建议。最终,根据各区域建成后的游客反馈,评选出“最受欢迎园区”。

这个方案虽然未能让任何一位皇帝完全满意,但至少保住了各自的设计主导权,于是纷纷应允。

施工阶段,园林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真人秀”现场,笑料百出。

朱元璋的“归田园居”区:

老朱仿佛回到了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光,不过这次指挥的是农夫和工匠。他坚持要使用按明代样式复刻的曲辕犁、耙、耧车等农具进行“开园仪式”,亲自下地示范,累得满头大汗却兴致勃勃。他对菜畦的平整度要求极高,拿着水平尺比划,要求“沟深一尺二寸,垄高八寸,误差不得过半分”。鱼塘开挖时,他非要按照“青鱼底、草鱼中层、鲢鳙上层”的古法混养模式来。看到工人们使用现代灌溉设备,他连连摇头:“这哪有戽斗、龙骨水车来得有滋味?”

乾隆的“雅韵天成”区:

这里成了艺术总监乾隆皇帝的秀场。他几乎每天都来,对每一块太湖石的摆放角度、每一株花木的形态搭配、每一段廊檐的彩绘细节都要亲自把关。追求的是“看似无意,实乃精心”的“不对称之美”。“这块石头要再往左偏三指,对,就这个角度,方能显出‘瘦、皱、漏、透’之神韵!”“这株梅花不能太直,需有欹侧之势,方见风骨!”工人们被他指挥得团团转,常常为了微调一块石头的位置花费半天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