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道意志,根本不是人力可敌。
然而,萧凡只是笑了。
草笠之下,他的声音温润,却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静:
“我乃医者,行医救人。你若病了,我也可治你。”
轰!!!
他指尖轻点,竟隔空点在天影眉心。
瞬息之间,天地震颤。
那道天影浑身颤抖,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痛苦与......释然。
“原来......我也病了......”
话落,天影崩散,灭世大劫随之消失。
乌云散尽,阳光洒落大地,生机盎然。
荒原百姓,哭喊着跪拜:
“医圣——救世!”
“医圣——救世!”
修士们呆立原地,宗门长老、帝族强者、魔道巨擘,尽皆沉默,心中只余下一个念头:
红尘医,不止能救人、救魔,甚至能治天!
这已经不是人间的“医圣”,而是——
——万界共尊的天医!
萧凡却只是转身背起药篓,淡淡一声:
“医者,救人而已。”
素衣身影走远,天地间,只余无尽震撼与敬畏。
天劫已散,
黄界百姓亲眼见证了“医圣治天”的奇迹。
自此之后,黄界再无人敢正面对抗红尘医。
帝族不敢,宗门不敢,魔道更不敢。
他们心中明白:连天道都奈何不了此人,他们这些所谓的“顶尖势力”,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萧凡并没有因此凌驾于众生之上,也没有以天医之姿高高在上。
他只是轻轻背起药篓,戴好草笠,像最普通的郎中一样,走上了黄界大地的旅程。
萧凡走过黄界的南荒。
那里瘴气密布,凡人久居其中,常常生疮溃烂,痛苦难当。
他只是随手在山涧中采下一株野草,煮成苦汤,便让整片荒原的村子痊愈。
百姓感恩戴德,在村口立下一块石碑,上书三个字:
“医圣过,红尘医!”
..........
他走过黄界的东海。
海域间妖族横行,海雾中带着怪毒,渔民一旦吸入便会疯癫,轻则溺死,重则魂魄不全。
萧凡只是在海边放了一盏药灯。
药灯燃烧七日七夜,海雾退散,毒气尽消,海妖们也自行沉眠。
渔民们至今在每年出海前,都会朝东海方向,点一盏灯,称之为——“医灯祭。”
.........
他走过黄界的北境冰原。
那里终年严寒,百姓多冻骨之疾,修士亦难调息。
萧凡走到最冷的冰谷,伸手插入雪地,种下了一株灵苗。
数日后,那株灵苗长成参天古树,枝叶间洒下暖风,从此冰原再无冻骨之病。
冰原的部族敬他为神,却被萧凡轻声制止:
“我非神佛,只是一介医者。”
然而,那一株古树,却被后人称为——“医树。”
萧凡行医之途,不止治伤病,更治人心。
他曾遇到过一位战场余生的老将军。
此人全身俱健,却常夜夜惊梦,梦中杀戮不休,欲自戕以求安宁。
旁人皆以为此为心魔难除,修士无法救治。
萧凡只是与他对坐一夜,替他煮了一壶药酒。
药酒入喉,老将军竟在梦中痛哭大笑,次日醒来,精神清明,再无心魔。
萧凡只留下了一句话:
“医人之病,病在身,亦病在心。”
.........
他也遇到过一名天骄修士。
此人天赋绝伦,年仅百岁便至合体,却因修行心法残缺,体内灵脉错乱,时常走火入魔。
宗门老祖们尝试过各种秘术,却都无法调和。
萧凡为他诊脉良久,最后只是淡淡一笑,拿起针袋,替他针灸三十六针。
灵脉错乱之势,当场平息。
天骄震惊,泣拜而下。
萧凡却摇头道:
“你脉络错乱,并非缺少医药,而是你心性急躁。针法只能解一时之困,若你不改心境,终将再犯。”
那天骄当即闭关十年,归来时心境圆满,修为更进一步,终成一方大能。
此后他常对弟子言:
“我半生修行,唯有一次真正得师,那便是医圣之针。”
.........
还有一次,萧凡路过一座凡俗小城。
城中有一孩童,自出生便双目失明。
父母跪遍名医无果,已心灰意冷。
萧凡走过时,轻轻揉了揉那孩童的眼睛,塞入一枚小小的药籽。
“好好养着。”
数月后,孩童双眼复明,还能看见常人所不能见的灵光。
后人皆称此子为“医圣弟子”,但萧凡却早已远去,不留名,不收徒。
随着萧凡游历四方,越来越多的“医圣传说”在黄界流传。
“南荒瘴气,因医圣一汤而散。”
“东海毒雾,被医圣一灯净化。”
“北境寒疾,因医圣一树而愈。”
“合体天骄,因医圣一针而安。”
“盲眼孩童,因医圣一籽而明。”
........
传说越来越多,真假早已无人分辨。
凡人敬他如神明,每逢祭日,都会在自家门口摆上茶水,以表感念。
修士则暗暗忌惮,皆知此人从未动手杀过谁,但却能废去任何敌人——因为他医道入心,能治人,也能废人。
“红尘医”的名字,已经成了黄界最强大的威慑。
帝族不敢再试探。
宗门也不敢挑衅。
魔道反倒开始主动避让,生怕沾染因果。
渐渐地,整个黄界都安宁下来。
大战骤减,杀戮渐少,百姓生活渐渐富足。
人们都知道,那是因为——
有一位医圣,有位红尘医正在黄界游历。
然而,萧凡却并不以为意。
他依旧是一身素衣,一顶草笠,提着旧旧药篓。
有人问他:“红尘医,你为何不立宗门,不留传承?你若愿意,整个黄界都将奉你为主。”
萧凡只是笑笑:
“医者,何须门庭?
“我所传者,不是术,而是心。”
“若世间有人愿救人,便是我的传承。”
这一句话,震撼无数修士。
无数年后,黄界再谈“医道”,都要提到这一句:
“医者,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