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转正成为一级工人,收入就会超过沈幼甜。
她与贾东旭同样来自双职工家庭,不逊于罗小青家。
她决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红火,让街坊邻里都知道,嫁给贾东旭是明智之举。
正当秦淮茹沉浸在美梦中时,罗小青带着沈幼甜来到了王主任家里。
王主任的外甥杨桃在屋里,见到罗小青前来,立刻起身说道:“舅妈,我去给您倒茶。”王主任说:“小青来了?你冯叔刚刚还提起你,说亏得你的帮忙,为公安部立了大功呢。
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感谢你,你怎么还带了这么多东西?”罗小青回答道:“能帮上忙就好。
王姨,我可不是没事来找您的,这次确实是有事相求。”王主任连忙说:“说吧,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一定尽力。”罗小青道:“事情是这样的,现在轧钢厂给了我两个干事的机会,我想给甜甜和欣欣争取一下。
不过她们的学历只有高小,您看能不能帮她们弄个初中毕业证?”王主任说:“这事倒不难,你冯叔那里有些关系,等他回来我跟他说一声。”说着,王主任招呼道:“小青,喝杯茶。”
杨桃端着茶水递过来,今天她穿了一件修身的布拉吉,上身显得很丰满。
她的眼睛圆润,卧蚕分明,一笑起来眉眼弯弯,鼻梁高挺,鼻头圆润,给人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
杨桃的模样与后世的高园园毫无二致,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一张让人看了觉得安定祥和的脸。
她时不时偷瞄罗小青,眼中流露出的崇拜怎么也掩饰不住。
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副处级干部,全凭自身能力,这样的青年才俊,哪个姑娘能不倾心?王主任看见外甥女对罗小青充满好奇,便牵起她的手说道:“小青啊,说起来,你今天来还真是巧。”
杨桃刚刚刚中专毕业,从小就嗓音条件很好,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播音员。
您看能否在轧钢厂给她找个活干?”
罗小青:“中专毕业?这学历可比高中厉害多了,根本不用我费心安排,直接等着国家分配就行啦。”
杨桃:“可现在分配让我去肉联厂当会计,不但离家远,而且我也不太喜欢那个工作啊。”
罗小青明白了,这个时代,中专生大多分到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这四个领域的岗位上,而且这些岗位也集中在这些行业里。
像播音员这种轻松又好的职位,普通人根本进不去。
按照原书里的说法,于海棠能当上播音员,还是靠找杨伟民帮忙,走杨厂长的关系才行。
罗小青:“王姨,今天可真是太巧了,杨厂长刚给我安排了工位,正好缺一个播音员。
如果你愿意来轧钢厂,明天就能报到,人事科会给你安排的。”
杨桃顺利从中专毕业,这年头,国家包分配,她的岗位属于事业单位或干部编制。
所以她办理入职手续时,要去管理干部的人事科,而不是管工人的劳资科。
杨桃眼睛亮晶晶的,全家人都为她想当播音员的事发愁,好多厂子都没空缺。
即使有空缺,关系又不够硬,更别提像轧钢厂这样的处级单位了。
冯鹏的能力再强,也很难帮她实现愿望。
但在这里,罗小青却这么爽快地答应了:“真的可以吗?”罗小青:“千真万确!”
王主任:“那太好了,我也没女儿,一直把杨桃当亲闺女看待。
到了轧钢厂,你一定要多关照她哦。
我也不会让你白忙活,我们街道的粮店有个售货员的岗位空着呢,给你留着做人情。”
罗小青没想到,来见王主任一次,不仅解决了沈幼甜和沈欣欣的学历问题,还意外得到了一个售货员的工作机会,收获颇丰。
寒暄完与王主任分别后,罗小青牵着沈幼甜的手离开。
刚出大门,就遇上了张所长和孙连成。
张所长笑道:“小青啊,我还正打算找你呢,你小子一升职就把咱们派出所给忘了个干净,也不回来看看。”
罗小青苦笑着解释:“张所长,实在是抽不开身,太忙啦。”
实则罗小青因轧钢厂的任务,不敢过于接近公安部的人,担心泄露消息让敌人有所防范。
张所长叹了口气:“自从你走后,我们所里的伙食质量直线下降啊,听说这都是你负责的,能不能给我们派出所也争取点好东西?”
罗小青爽快地答道:“没问题,回头跟冯叔说说,给您送头猪过来。”
“够义气!行,你忙你的,我们先告辞了。”罗小青和沈幼甜继续沿着巷子行走。
门口坐着一位老大爷,看到罗小青热情招呼:“小青,刚泡的新茶,来尝一口?”
罗小青瞥了一眼紫砂壶,笑着拒绝:“老爷子,您这是上等的茉莉花,还是头茬的,用铜壶煮的水冲泡的吧?刚出锅的,我就算了吧,还得回家照顾孩子。”
老大爷点头称赞:“小青果然是行家,懂行得很,这南方的龙井毛尖再好,也比不上咱北京这正宗的茉莉花茶。”
沈幼甜悄悄说道:“平日里见这大爷话不多,竟然能喝到最新鲜的茉莉花茶,看来背景不简单。”
茶叶作为国家管控物资,能喝到这种茶的人,身份自然非同一般。
罗小青调侃道:“不错嘛,学会观察了,知道识人了。
这位大爷看起来像是一位退伍的老军人,说不定还是位开国将军呢。”
罗小青带着沈幼甜离开不久,罗锐卿换上便装,在巷子里缓缓前行,目光扫视着路旁的门牌。
走近那老大爷时,他仔细打量了一番:“老朱?”
老大爷睁开眼睛打趣道:“哟,小罗,听说你现在成了公安部长啦?”
罗锐卿笑道:“您倒是自在了,隐居不去领奖,我就得顶上。”
老者摇摇头:“这样的日子倒也舒坦,跟邻里喝茶聊天,过日子不就图个热闹嘛?”
可你怎么没在中海好好工作,跑这儿来了?”
“我家孩子跟这边一家玩得投机,我来接她。
对了,我正想问问您,南锣鼓巷四十号院在哪?”
“您问得正是时候,我刚跟那院子的年轻人打过招呼。
沿着这条胡同一直走,过了两条岔路,看见老道口供销社就行。
找到供销社后,对面小胡同的第一家,就是了。”
“行啊,老朱,李老一直在念叨你呢。
不当警卫团长了,也该回去看看老朋友吧。”
“至少我还活着,多少战友都牺牲了,现在这样挺好。
不想再给国家添麻烦了。”四合院内:
秦淮茹不安地看着易中海:“大爷,情况如何?”
易中海笑着回应:“淮茹运气不错,做了工人。
老李头正打算卖掉工位养老呢。
经刘主任一说,他就答应了,钱也都收下了。
明天我就陪你去工厂,到劳资科办手续。”
秦淮茹听罢眼中满是欢喜:“太好了,这么说我现在已经是工人了?‘生活之差,工人如天上,农民似地下。
工人出身的话,口粮基本能保证,不用愁吃。
即便现在不少农村已开始缺粮,但是九城尚未感受到危机。
但如果是在农村,基层领导要是瞎搞,肯定因为统购过多粮食而挨饿。
一旦秦淮茹成了工人,就能摆脱农村身份,这种差距显而易见。
很快,秦淮茹成为轧钢厂工人的消息传遍四合院。
她做饭时,腰杆都挺得笔直。
\"哎呀,我说嘛,淮茹真是有福之人,心里早有主意,当初选了东旭,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可不是嘛,一时的福不算什么,要是一辈子都能享福才叫福气。
我觉得淮茹就是那种一辈子享福的命!\"
许大茂刚踏入四合院,三大爷就迎上来:\"许大茂,听说了吗?秦淮茹成了轧钢厂的工人了。
要是将来转正了,工资可不比你低啊,跟着罗小青你也混得挺一般嘛!\"
许大茂还没来得及炫耀自己成了宣传科干事,就被三大爷抢了风头。
许大茂:\"三大爷,你是在胡说八道吧?就淮茹?还想当工人?贾家会给她掏钱吗?再说了,轧钢厂的岗位哪轮得到她,不是杨厂长就是小青拿着呢,她可别被坑了。
她是老易亲自帮忙跑关系、拿钱的。
明天就能办顶岗手续了,一顶岗,就是城里人的身份了。
许大茂,我跟你说件事!\"
刘玉华进了院子,神秘兮兮地拉过许大茂到墙角:\"那个轧钢厂的工位,是我爸买的。
本来应该是老李头的大儿子接班的,可是二儿子和小儿子也嚷嚷着要接班,还威胁如果不给他们接班,他们就不赡养老人。
现在老李头的三个儿子为了一个工位闹翻了天,最后老李头无奈之下才决定卖这个工位!\"
许大茂眼睛一转,声音都激动起来:\"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工位还有问题?\"
在五十年代,找工作的这种私下顶岗交易本身就是违法的。
不过只要没人追究,成功办理了入职手续,也就这样蒙混过去了。
像杨厂长给罗小青的岗位,都说是优先推荐、照顾性质的岗位。
当时大家觉悟高,觉得这也正常,不会动辄就觉得不公平。
而且这年头,苦活累活都是干部带头干,稍微有点特殊照顾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罗小青手里安排人手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
然而秦淮茹这种私下操作的事儿,除非是从最开始罗小青与周家那样的关系达成一致,并且没有任何后遗症才行。
像老李头这类情况,稍微不留神,秦淮茹的工作位置恐怕就会一团糟。
许大茂疑惑地说道:\"奇怪啊,刘玉华,你怎么跟我说这个?你父亲跟易中海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刘玉华答道:\"我家阎解成得罪了罗主任不少,我告诉你这件事,也是因为明白当初秦淮茹退婚和罗主任之间存在的嫌隙。
这就算帮罗主任一个忙,总不能让关系一直僵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