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淮茹总梦想着,当贾东旭成为八级钳工时,连厂长都得对他毕恭毕敬。

而罗小青呢?至今仍是轧钢厂的后勤主任,或许这辈子就这么定了。

此时的罗小青家中,许大茂举杯与她对饮:“小青,你没听见院子里的人怎么说?现在贾东旭被看好,刚从一级工人升到二级,年底还要参加**工人的考核!秦淮茹还说易中海认定贾东旭五年内必成钳工。”

罗小青冷笑:“这种话也就秦淮茹会信,你们轧钢厂没听说过吗?三年出个精车工,十年才出个合格钳工。

钳工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许大茂嘿嘿一笑:“我倒要看看贾东旭能不能通过下次考核,要是考不上**,那可就麻烦了!”

罗小青叹息道:“考不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考上了却出了事。”

“唉,最近这粮食形势有点不对劲啊,定量一直减少,买粮食越来越难!小青,多亏你当时提醒我要存粮。

表面上我节俭粮票、节省供应粮,实际上是趁机弄了不少粮食,藏在家里的地窖里。

至少我们家今年不愁吃,丈母娘家也存了不少。”

罗小青点头表示理解。

节俭粮票、节省供应粮不过是做给四合院邻居看的,实际是把家里的粮食合法化,避免引起邻居的怀疑。

四合院平时看似琐碎,一旦真的饿急了,难保不会发生些见不得光的事。

该来的终究来了,五八年底粮食问题已初露端倪,只是上面知道,百姓们消息闭塞。

到了五九年年初,**时代全面到来。

罗慧珍、沈幼甜与沈欣欣提着口袋,打算前往街道办事处排队领取口粮。

二大妈来到中院喊道:“淮茹,一起走吧,咱们去领粮食!”“好嘞!”秦淮茹瞥见沈幼甜和沈欣欣,挺直腰杆快步向前。

周婆婆见此情景说道:“这贾家果然是一家子都一个样。

贾东旭才是个二级钳工,还没达到八级呢,这秦淮茹就已经趾高气扬了。”

罗慧珍毫不在意:“贾家过得好了,我们院子也能清静些,不然吃顿肉都得听贾张氏在那里闹腾。”

“还是慧珍你沉得住气,难怪有人说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张扬,不像贾家那样,稍微有点成绩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很快轮到排队买粮,秦淮茹不知怎的正好排在沈幼甜前头。

沈幼甜全然未注意到秦淮茹,只顾与沈欣欣低声交谈。

这是沈幼甜头一回领口粮,以往她都在忙工作。

她四处张望,发现刚进门左侧的小窗口里坐着收钱和票的工作人员,对面则是一排约半人高的槽子,宽七八十厘米,里面装着大米、面粉、玉米粉以及各类杂粮。

槽旁还有秤。

身着白衣头戴白帽的售货员站在门口喊道:“下一个!”

秦淮茹把袋子套在大漏斗下,倒完粮食后使劲拍打漏斗,将上面的碎屑都敲进去,低头一看,脸色骤变:“怎么这么少?”

“这个月大米按定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发放,面粉按百分之三十,你们家已经把精粮换成粗粮了,这些数量都算准确的!”

秦淮茹眼眶泛红,家里只有贾东旭一人有定量,现在定量又被削减,这日子可怎么熬啊?

秦淮茹站在一旁抹眼泪。

罗慧珍、沈幼甜和沈欣欣三人却一口气领到了八个人的配额,全都红了眼圈。

就在片刻之前,她还暗自得意,贾东旭成了二级钳工,即便家中缺粮,也能去买些补上。

然而世事难料,转瞬间便从喜悦跌入悲苦,粮食供应突然紧缩,全家人如今只能依赖贾东旭一个人的配给。

而罗家那边呢?

他们全家都有配给粮,仿佛安稳无忧。

别看罗家姐妹年纪尚小,没有工作,但因生来便是城里户口,自然享有配给粮的保障。

两家之间悬殊巨大,若罗小青能放下过往成见,将沈欣欣的工作岗位让给她,她家怎会忍饥挨饿,过这般艰难的日子?为何罗小青就不能宽容一些,原谅她的过错呢?

秦淮茹提着粮食,满心沉重地回到了家中,贾张氏望着袋中的粮食说道:“怎么才这么一点?”

秦淮茹含泪回答:“说是供应不足,被削减了,咱们家就一个人,就这么些。”贾东旭的脸色瞬间苍白:“这点粮食连我们家十天都不够啊!”

秦淮茹泪眼婆娑地说:“实在没办法的话,只能去黑市买粮了!”

不只是秦家发现粮食短缺的问题,整个四合院里的各家各户也都察觉到同样的困境。

甚至有些人家的粮食比贾家还要少。

夜幕降临,贾东旭第一次在黑暗中摸索着来到巷子,心跳得厉害,既怕遇见熟人,又担心碰上警察搜查。

好不容易找到个卖粮票的人,一问价,一斤粗粮票竟然被炒到了两块。

贾东旭每月三十八块五的工资,也只能换得十九斤粗粮,而这十九斤粗粮还不够贾张氏一个人的口粮。

更别说养活一家五口了。

贾东旭失落地回到家中,贾张氏急切地站起来问:“东旭,买到粮食了吗?”

贾东旭摇了摇头:“太贵了,两块一斤,而且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被抢光了。

即使抢到,这点粮食也不够吃。”

“我的天哪,这样的日子让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下去啊!可怜棒梗这么小就要跟着我们一起挨饿吗?”

类似贾家这样的境况,在整个四合院里随处可见。

前院的孙婆婆家,只有孙大林和孙爷爷享有定量配给。

孙大军与孙婆婆并无缺粮之忧。

周家虽有定额供给,但周木、周林、周森正值壮年,早已将家底吃空,常饿得去捕鼠充饥。

张奶奶家及王瘸子家人口众多,却仅靠一人份的口粮度日,且王瘸子尚未就业。

院中二十多户人家,能吃饱饭的不足五户。

罗小青家餐桌上,摆着一盘卤牛肉、一盘炒白菜,每人分得一个白面馒头。

朵朵与果果皱眉抱怨:“妈,又是这些东西,就不能换点新鲜花样吗?”罗慧珍摇头叹气:“你们两个太不知足了!看看外头,有多少同龄孩子挨饿,你们倒还有心思挑肥拣瘦!”朵朵和果果低头望向罗小青。

罗小青劝道:“孩子们并非不懂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虽日子清苦些,咱们不如关门悄悄改善一下。”“对啊,关起门来吃点没人知道的!”罗慧珍斥道:“说起来容易,等饭菜一做,香味传出,邻居知道了怎么办?这卤牛肉还是过年时特意存下的。”“这可怎么办?”“慧珍在家吗?”孙秀菊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罗慧珍开门见是一位大妈,竟因饥饿而身形摇晃。

“秀菊,你怎么……”“我家没有定额,之前还能买粮,现在粮价飞涨,稍有余粮就被抢光了。

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帮忙借点。”罗慧珍问:“这事,你看……”罗小青接口道:“妈,地窖里还有些杂粮,按市价卖给大妈吧!不过大妈,请记住,出了这门,就与我们无关了!”大妈闻言激动不已:“谢谢你小青,谢谢你!我绝不会乱说的,这是救命之恩啊!”

罗慧珍送了些粮食给孙秀菊,并收了钱后回到屋里,问:“小青,你觉得这次的事是不是有些棘手啊?”

罗小青点点头:“嗯,这才刚开始呢,妈,我觉得这次的事情可能要持续好几年,咱们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罗慧珍说:“那我回头把院子门口的树都刨了,地板砖也掀开,改种些花生、玉米之类的,至少能补贴一点。”

罗小青:“行。”

尽管罗小青家的粮食很多,但在这个讲究精打细算的年代,他也不敢太张扬,否则免不了遭人嫉妒。

罗家也开始紧巴巴地过日子。

许大茂躺在炕上,得意地说:“娥子,怎么样?你不觉得你男人的眼光挺准的吗?要不是当初听小青的建议,在鸽子市偷偷倒腾了不少好东西,你现在连糠都吃不上。”

娄晓娥敷衍道:“得了得了,你就吹吧,还不是因为听了小青的话?可小青那时候才五七岁,就看出要出事了?他是神仙能掐会算吗?”

“哼,你懂啥?小青是谁?是轧钢厂后勤主任,不到三十岁就成了副处级干部。

他的位置比咱们高得多呢,连冶金部的王部长都经常请他吃饭,这两年每次聚会都没落下过罗小青。

人家跟罗小青关系好得很,还有粮食部的,甚至市公安局的副局长,消息灵通点有什么好奇怪的?”

娄晓娥想了想,确实如此。

自己家的成分不好,看问题难免片面。

罗小青能和大领导走得近,听到一些风声也不稀奇。

“不过大茂,最近你在院子里别太招摇,另外遇到实在困难的邻居,能帮就帮一把。”

许大茂不屑地说:“那也得先帮对我们好的,之前骂我的、打我的,像傻柱那种,就算饿死他,我也不会伸手。”

娄晓娥冷笑道:“傻柱啊,你对他做什么我都不会反对。

如果你能把傻柱赶出院子,今年春节,我就陪你回你家过年!”

许大茂一下子坐了起来:“真的?今年你可别再推辞了啊!”

娄晓娥:“我去那儿干啥?听你妈绕弯子挖苦我没下蛋的母鸡不成?”

许大茂:“那我初二也不去你家!”“不去就不去!”

许大茂气得直跺脚,转身朝罗小青家走去。

经过中院时,他还听见贾张氏在屋里拍腿哭喊:“老天爷呀,就这么点口粮,让我们一家子咋活哟?”

罗小青家里,窗帘拉得严实,门也关得死死的。

“小青,串门儿吗?”

罗小青开门道:“进来吧!”

许大茂一进门,就瞧见朵朵、果果,还有安安、宁宁每人手里拿着一块面包,啃着牛排。

“小青,到底还是你厉害,现在这样日子,你还能搞到面包和牛排。”

罗小青:“你是被晓娥轰出来的吧?”

许大茂:“别提了,我自己跑出来的,眼看春节就到了,她非要坚持回娘家过年,不跟我一起。”

罗小青:“还是为了孩子的事?”

“嗯,我也不是嫌弃她没孩子,主要是我妈急着抱孙子,我觉得她该理解我妈的心情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