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奇门宝历三部曲之上古传承 > 第11章 陈教授看报告(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陈教授看报告(二)

“六事得失,积功累德者,气运加身,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天赋本根器气质类型,得六事中相应不同的事功成就,根据每个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才之道的具体因缘条件、情况差异,有的人,或得道,或得法,或得势,或得寿,或得权,或得财,体现在五福报就是“寿、禄、康宁、好德、考命终”,功德六事成就转化五种福报,

‘得者德、德者得;德位相配,人事相应’,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才应具备的品德与才能。而‘天赋、厚德、智慧、勇气;方向、善良、勤奋、机缘’这八项,则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秦古阳停顿了一下,看了看陈教授的反应。只见陈教授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赞许与期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于是接着对“华夏道统人才观标准”进行解读,

先解释“得德法则”

秦古阳说道:

\"得德法则\"是华夏道统人才观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道德与才能的统一。

\"得者德、德者得;德位相配,人事相应\"这一表述,揭示了德行与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华夏文化中,德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强调\"德治\"。历代帝王和士大夫都将\"德\"作为选拔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例如,汉朝的察举制度,就是以德行为主要标准来选拔官员。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确立,虽然开始注重各方面分科具体的才学艺能,但德行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在现代社会,这一原则同样适用。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政府选拔公务员,\"德才兼备\"始终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秦古阳顿了顿,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举例说明:

“根据近年来的人力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企业在招聘时会将候选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陈教授点了点头,回应他的观点解释,略有深思地问道:是的,历史上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从各历史时期看,整体上是全社会举世公认的普世价值标准,那么报告里,讲到一个人的气运有八德,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才理论呢?”

秦古阳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导师,说道:“这是一种天赋教育理论,我也是这次田野调查时第一次听说,也就是从这本《古玉图谱》中看到的内容之一”,

“哦?!”陈教授惊奇惊喜地睁大眼睛,看着秦古阳,“这本《古玉图谱》,我们历史学界早有耳闻,都只是听说,多数专家学者、玉器收藏爱好者,也都认为,这本《古玉图谱》,里面只是记录收藏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宫所藏重要玉器,并没有其他内容,那么你就讲讲这个气运八德是怎么回事?”

此时,秦古阳还不知道他导师的家族来历背景,不知道导师为何对报告里的这个“气运八德”理论这么有兴趣,

一直以来,只是以为他的导师陈泉松教授,福省三才县松桂村人,年轻时的当学生时代,品学兼优,考到华国国都大学历史系,是高材生、后来又成为历史学博士,师承他的导师、历史学泰斗宋夏清教授。

欲知陈教授怎样看秦古阳的历史文化观点,这一切未知,且待下回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