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因此没有声张,我手下没人知道,自是不提。”
李县尉点点头,“但这个事早晚瞒不得林县令,否则老哥哥会吃瓜落。”
“这是当然,县尉大人足够仗义。大哥一回来,细问后再定夺。”
龙成武抱拳一礼。
“这几天不着急,我们先盯着大松山,看能不能搞清楚这事再说。”
李县尉笑了。
他故意卖这个好,原因之一,他平日和龙主薄交情不错。
更大的理由,是龙主薄的三叔,刑部郎中龙则成。
一级级算起来,龙则成算得上是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
龙太爷亲自到县衙报案后,林知县大惊,这个案子不算小了。
当即安排李县尉带领几队弓手,快马加鞭到大松山查看现场。
在这里遇到了先来一步的龙成武。
李县尉和龙成文同在县衙职司,龙家又刻意结交。
龙成武陪他喝过几次大酒 ,是老相识了。
李县尉再次细查现场,和龙成文对视一眼,面容沉重至极。
死者中箭处伤口很深,说明箭手力量很强。
但箭矢均被取走。
从伤痕上看,这些箭不像民用猎弓,也不像是军中标配箭矢。
是特制三棱箭矢。
大松山怎么会有这种特制箭矢?
......
按周得贵所指,他们翻到山崖下。
马车四分五裂,倒在坡底,可见坠下时的撞击过度之在。
死去的拉车马儿,被山间猛兽啃得只剩一副骨架。
除了这些血迹,没有发现龙妙妙等人的尸体。
山崖下平地不多,灌木丛内明显有猛兽出没痕迹。
沿着灌木丛,来回仔细搜查,还是没有发现人的尸体骨骸。
难道让猛兽拖到山间密林了?
不能再前行了。
人在这种密林,遇上大型动物突袭,很难抵挡。
李县尉下令,众人回转。
不经意抬头时,李县尉眼角被一丝光亮反射。
是石缝间一个小铁牌边角,反射过来的一缕阳光。
细看一下,小铁牌的造型有点眼熟。
周县尉不动声色,拉了龙成武一把,让他暂停。
待其他人前行数步,李县尉弯腰捡起铁牌,二人相对骇然:
这是南山县衙的巡捕腰牌。
南山县衙里,林知县总揽全县政务,赵县丞负责文书、仓廪、狱案.。
龙成文是主簿,掌管户籍、巡捕房,李县尉负责治安和缉捕盗贼。
李县尉发现的这枚巡捕腰牌,是龙成文管辖的巡捕房所有。
巡捕房腰牌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况且,巡捕房只负责县城内的巡查。
对外治安、缉捕则由李县尉所辖的巡检和弓手负责。
常规情况下,巡捕房的人,不可能到这里。
龙成武轻嘘一声,李县尉会意,把腰牌装进兜里。
二人心思电转:这里面有古怪。
二个人赶上队伍,闭口不提此事。
直到扎营完毕,龙成武悄悄来找李县尉,二人心领神会,作下这个约定。
想到这里,龙成武身子前倾,向中间山坡上呶呶嘴。
“周哥,那几位爷是什么路数,趾高气扬的,为什么只拿出一张令牌来,你就带我们来这里守着了?”
山高皇帝远,李县尉在山南县,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这次遇到这帮人,几句话后,就放下身段,小心听令。
他和李县尉上得山崖,准备一起回龙湖镇时,半路上遇到的这支队伍。
这支队伍足有七八十人,均是精壮汉子,一身黑衣,配有兵刃。
队伍中驰出一名汉子,明显熟悉官场,一眼看出李县尉是领头人。
汉子把他叫到一旁,出示一张令牌。低语几句,就见李县尉点头哈腰,连声称是。
李县尉回来后,先是吩咐众人跟在那队伍后面随行,目标是大松山
他手写一封书信,安排得力手下,快马到县衙报告林县令,以及调运兵器、粮草等诸多物事。
李县尉用眼神示意龙成武一行,跟他们一起走,免生事端。
龙成武不是笨人。
见 李县尉如此作为,知道这支队伍定是大有来历,路上不能询问。
直到忙忙碌碌扎营完毕,才提出这个心头疑惑。
听到龙成武发问,李县尉的笑容凝固了。
棚内本无他人,他仍是左右看看,小声对龙成武耳语:
“成武老弟,可不要得罪了他们,他们是飞鹰卫。”
飞鹰卫?
龙成武心中惊骇,后背一紧。
他自小喜听江湖故事,加之三叔龙则成提醒过他。
自然知道这个十几年前赫赫有名的组织。
飞鹰卫,是东齐国皇家近卫。
现在要加上一个字,东齐国前皇家近卫。
几十年前,东齐国精选江湖豪杰,军队精英,奇人异士,组建飞鹰卫。
飞鹰卫专为东齐国王及皇家直系权贵护卫,包括守卫大内。
最高峰时,人员达到三万人之众。
护卫,查探,刺杀,擒谍。
柱柱件件,涉足均是国家大事。
飞鹰卫身负重任,首领由他三弟,深得前东齐国王信任的卫国公陈安邦领任。
飞鹰卫办案,见官大一级,是东齐国在邸报上明发消息。
十多年前,不到三十的前东齐国王突患急病殡天。
二岁的太子和不到一岁的小公主当日神秘失踪。
朝廷大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事急之下,老太后下旨,挑选她二儿子陈国公之子,年仅二岁的外孙陈重继位。
老太后垂帘听政。
陈重继位后,老太后以飞鹰卫护卫失职为由,展开残酷清洗。
飞鹰卫大批高官、精英或被杀或入监,好些见势不妙的江湖高手则闻风逃去。
卫国公陈安邦不能身免,事后自闭卫国公府,从此不理政事。
后来,众多东齐皇家宗亲、权贵力保之下,飞鹰卫才得以留存。
名义上并与飞虎卫统一管理,实则由定国公陈安军领任,自行其事。
陈安军是老太后第四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
飞鹰卫缩编,人数剧减为二三千人,撤出东齐皇宫,专职护卫皇家宗亲、直系权贵,以及看守东齐王国陵墓。
皇家变故,百官噤声。
隐约传到民间,已是多种版本。
接替飞鹰卫职司的飞虎卫,明查暗访多起流言,极刑处置数百人后,市场流言渐息。
此后,不复往日荣耀的飞鹰卫行事低调至极。
知道内情的高官权贵对家人下了严令:
对飞鹰卫敬而远之,万万不得惹是生非,如有冲突,先行躲避。
谁能知道,飞鹰卫身后站着哪些皇亲国戚,还有何等隐秘手段呢?
庙堂之争,哪怕是世家豪门,一着不慎,满门抄斩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