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147章 塘沽协定耻辱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33年5月31日,塘沽)

黎明前的白河口,雾气弥漫。一艘悬挂着日本海军旗的汽艇缓缓靠岸,艇上走下来几名身着军装的日本军官,为首的正是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他眯着眼睛望向不远处的中方代表驻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支那人终于要低头了。\"他低声对身旁的参谋说道,声音里带着胜利者的傲慢。

岸边,几名中国士兵持枪肃立,面色凝重。他们身后,临时搭建的谈判帐篷里,国民政府代表熊斌正焦躁地踱步。作为北平军分会总参议,他深知自己即将签署的是一份怎样的文件——那不是和平协定,而是一纸屈辱的降书。

\"熊参议,日方代表到了。\"副官轻声提醒。

熊斌深吸一口气,整了整军装领口:\"请他们进来。\"

帐篷内,中日双方代表分坐长桌两侧。冈村宁次慢条斯理地摘下白手套,用流利的中文开口:

\"熊将军,我想我们不必浪费时间了。这份协定文本,贵国何部长已经原则上同意。\"他推过一份文件,\"只需要您代表签字即可。\"

熊斌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条款比预想的还要苛刻:

1.中国军队立即撤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宁河连线以西、以南地区;

2.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驻军;

3.日军有权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国军队撤退情况;

4.日本军队自动撤至长城一线...

每一条都像刀子般剜在心头。熊斌抬头,正对上冈村宁次似笑非笑的目光。

\"冈村先生,\"熊斌强压怒火,\"这些条款等于将华北门户拱手相让,我恐怕...\"

\"恐怕什么?\"冈村宁次突然提高声调,\"难道熊将军认为,战败方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帐篷外,一阵风吹动帆布,发出猎猎声响,仿佛无数亡魂在呜咽。

消息传回北平,犹如平地惊雷。

于学忠正在司令部与万福麟研究防务,副官李振唐急匆匆闯进来:\"总司令,塘沽...塘沽协定签了!\"

\"什么内容?\"于学忠猛地站起。

当李振唐念完条款,万福麟一拳砸在桌上:\"这他娘的不是卖国吗?!\"

于学忠面色铁青,走到窗前。窗外,初夏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北平城,而这座城市,即将沦为案板上的鱼肉。

\"给少帅发电报。\"他声音沙哑,\"就说...就说华北将士的血,白流了。\"

同日中午,北平各大学校的布告栏前挤满了学生。

\"同学们!政府出卖华北了!\"爱国学生领袖陈浩跳上石凳,挥舞着刚刚印发的传单,\"塘沽协定把长城以北都给了日本人!我们还能坐视吗?\"

\"不能!\"群情激愤。

\"走!去军分会抗议!\"

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卖国贼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沿途市民纷纷加入,队伍越来越庞大。

军分会大门前,宪兵们紧张地架起路障。

\"放我们进去!我们要见何应钦!\"学生们向前涌动。

宪兵队长擦着冷汗:\"同学们冷静!何部长不在...\"

\"骗子!他的车就在院里!\"眼尖的学生指着院内那辆黑色轿车。

一块石头飞过,砸碎了轿车的玻璃。

军分会内室,何应钦透过窗帘缝隙看着外面的骚动,脸色阴晴不定。

\"部长,要不要调部队镇压?\"副官请示。

\"糊涂!\"何应钦瞪了他一眼,\"这时候开枪,全国舆论会吃了我们!\"

他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接南京委员长办公室...\"

电话那头,蒋介石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敬之啊,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委座,协定已经签署,但学生闹得很凶...\"

\"几个学生算什么?\"蒋介石打断他,\"重要的是争取时间。日本人要华北,共产党要造反,我们必须先解决心腹之患。\"

\"是,委座明鉴。\"

挂断电话,何应钦长舒一口气。他整了整衣领,对镜练习了几遍和蔼可亲的表情,然后大步走向门口:

\"开门,我要亲自安抚学生们。\"

塘沽码头,熊斌颤抖着手,在协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他耳中如同丧钟。

冈村宁次满意地接过文件,用日语对随从说了句什么,引来一阵哄笑。熊斌虽然听不懂,但知道那必定是对中国的羞辱。

走出帐篷时,一名年轻的中国随员忍不住哭了。熊斌拍拍他的肩,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远处的海面上,日本军舰的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深夜,于学忠独自在办公室踱步。桌上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南京发来的\"按协定后撤\"的命令,一份是宋哲元派人送来的密信——29军决定秘密保留部分兵力在非武装区。

\"总司令,\"李振唐轻声问,\"我们...撤不撤?\"

于学忠走到墙上的军用地图前,手指从长城一点点划到北平。

\"传令下去,\"他突然转身,\"51军主力按命令后撤,但挑选三千精锐,换上便衣,留在密云、怀柔一带。\"

\"这...万一被日军发现...\"

\"执行命令!\"于学忠厉声道,随即缓和语气,\"告诉弟兄们,暂时忍耐。总有一天...我们还要打回来。\"

窗外,一弯新月挂在夜空,清冷的光辉洒在这座千年古都上,见证着又一个屈辱的夜晚。